從想吃飽到營養好...親職化兒童的「雙缺」問題有解?

聯合線上 文/侯品如(倡議企劃)

放學回家第一件事,不是丟下書包出門玩、不是悠閒的躺在沙發上看電視,而是想著待會要買什麼填飽肚子、還要記得幫年幼的弟妹準備一份,這是台灣「親職化孩童」的日常。

「在家扶服務的過程中,我們觀察到弱勢家庭孩子普遍營養不均或不足的情況,後來因緣際會與雀巢接觸,了解到他們在全球推廣與營養相關的『雀巢健康兒童計畫』,因此開始討論雙方有沒有可以合作的空間。」家扶基金會執行長周大堯說明雀巢與家扶基金會攜手的起源,透過「雀巢健康兒童計畫」,雀巢從物資提供到近年的營養教育,一路與家扶基金會相伴。2024年,透過家扶基金會對「親職化兒童」的研究找到營養知識的著力點,將營養健康教育觸角延伸至親職化兒童。

家扶基金會執行長周大堯指出,雀巢從物資提供與營養知識教育雙管齊下,讓親職化兒童把營養知識帶到家裡、發揮更大的影響。 圖/王世邦 攝影

「家扶照顧的大部分都是經濟弱勢的孩子,約七成是單親家庭、少部分是隔代教養的家庭。」家扶基金會基隆家扶中心主任黄詩文點出家扶中心孩童的現況,下課回家要自己準備晚餐、還得照顧弟妹,家長雖然會提供錢買食物,但孩子多半會選擇自己喜歡吃的、而非需要吃的,導致這群兒童在營養攝取與食物挑選上有一段落差。缺乏營養素、缺乏營養攝取認知,影響的不僅是一個親職化兒童,更是一整個家庭。

雀巢自2010年起,於台灣推動「雀巢健康兒童計畫」,2024年,觀察到台灣親職化兒童的現象,透過與家扶中心社工多次訪談交流,深入了解親職化兒童的生活背景,由「玩轉學校」攜手台灣雀巢營養師進行營養遊戲規劃設計,並於基隆家扶中心進行遊戲測試,耗時一年打造出「雀巢健康兒童 -《懂吃勇者》桌遊」。2025年,台灣雀巢與家扶中心五個據點合作,提供親職化兒童及其家庭一年份的「雀巢好好食物箱」,為孩童補充營養,也讓基礎營養知識走進孩子和他們的原生家庭。

常見的鈣、纖維質等營養素變成勇者的盾牌、魔力值,孩子們在「懂吃勇者」桌遊裡為勇者準備餐食,儲備打怪的體力。 圖/李清宇 攝影

食物箱補營養也補認知 讓孩子在同個起跑點

「以基隆家扶中心扶助家庭為例,家長大部分去都市工作,孩子有可能就是由阿公阿嬤照顧。傳統觀念就是可以吃飽就好,所以我們發現中心的兒童對於米的需求量是高的。」黄詩文提到,家扶社工家訪時發現,多數學生米飯吃得多,卻忽略蔬菜、蛋豆魚肉類的營養攝取。

孩子不是吃不飽,而是不知道怎麼吃得好,要解決營養、知識「雙缺」問題,除了透過物資補給,正確的營養攝取概念更是扭轉成長曲線的關鍵。「雀巢好好食物箱」由社工將食物箱送到家長手上,也創造社工與服務對象溝通營養攝取的渠道。

「雀巢好好食物箱」內包含兒童及全家人所需的營養產品,也成為社工與服務家庭溝通營養攝取的橋樑。 圖/王世邦 攝影

「我們的服務家庭類型有一些是新住民、或者是隔代教養家庭,社工藉由定期訪視會與家長們溝通,除提供基本主食外,還要搭配其他的蔬菜水果、魚肉蛋白等,這樣兒童的營養才是足夠。」黄詩文指出,「雀巢好好食物箱」裡,參考國健署各年齡層最缺少的營養素資料,補足了健康成長所需的鈣質、鐵質、維生素D等基本營養,對齊營養攝取的基礎、建立社工評估孩子成長狀況的基準點。

「(社工)定期關心孩子的身高跟體重,把食物箱送到家庭裡面是期待他們真的能夠吃,再長期追蹤、關心孩子的生長曲線。」黄詩文提到,藉由食物箱確保孩子的營養攝取在同個起跑點,社工更能有效掌握學生的成長狀況,即時提供建議給家長,甚至必要時做進一步的醫療建議。

家扶基金會基隆家扶中心主任黄詩文指出,經濟弱勢家庭的孩子是家扶主要照顧對象,台灣雀巢提供的「雀巢好好食物箱」不僅是孩子的營養補給,也讓社工更能掌握孩子的成長狀態...

複雜知識變常識 深化日常營養補給觀念

「我想要有好一點的盔甲」、「我的快樂值好像太高了」兒童成長必需的蔬菜、鈣質等營養素,變成勇者的寶劍、盔甲與盾牌,想增強魔力值打怪就得多吃蔬菜、想要強化盔甲值防守就要多攝取鈣質。在「懂吃勇者」遊戲裡,孩子們化身勇者的小幫手,為勇者準備餐食、補充戰鬥的體力。用有限的金錢幫勇者準備營養充足的餐點,透過遊戲理解營養補給的正確觀念。

藉由課程補足孩童的營養攝取知識,更重要的是讓這些知識成為常識。家扶社工把營養教育帶入孩子的日常生活,在孩子身上看見了營養教育發揮的正面影響。

家扶基金會基隆家扶中心社工霜逸祥認為,家庭還是影響孩子營養攝取的核心,因此會在營隊加入營養素課程、或者藉由帶隊比賽創造讓孩子挑選食物的環境,才能讓營養教育與孩子...

「上次試玩後,就有發現他們用懂吃勇者裡面的東西討論『你這樣會太開心喔、你會ㄎㄧㄤ掉喔』開始去留意到這個遊戲的設定,我再跟他們說中午或早餐我們能不能做一些調整,小朋友就知道說『可以,因為我想要有好一點的盔甲』」。基隆家扶中心社工霜逸祥觀察,孩子會將遊戲中的語言帶入生活,加上社工引導,在家扶中心活動中創造機會,讓孩子有意識地挑選能補充營養的食物。

放大孩子價值感 陪跑營養最後一哩路

運用營養教育桌遊課程讓營養教育紮根、「雀巢好好食物箱」做為營養常識走進家庭的橋樑,台灣雀巢延續集團「Good Food, Good Life」核心精神,推動營養教育與產品實際幫助孩童。今年與家扶中心攜手,號召內部營養師擔任種子講師、同仁擔任志工,帶領學童踏上懂吃勇者的冒險故事。

台灣雀巢營養師擔任營養教育志工,指導基隆家扶中心的孩子體驗「懂吃勇者」桌遊,用遊戲的方式學習營養知識。 圖/李清宇 攝影

營養不只是填飽肚子的食物,更是孩子認同自我與感受被支持的力量。讓親職化兒童在照顧他人的同時,也學會好好照顧自己,雀巢深化食物的力量,讓這群孩子建立自信,理解「吃得健康」不只是為了自己,更是守護家人的方式。

「營養教育很多是心理層面,以(親職化)小朋友來說,他們現在的需求是先把自己照顧好,才能照顧弟弟妹妹,所以我們可能可以從心理層面讓他們知道,吃得健康的重點目標是什麼。」台灣雀巢營養師、同時也是懂吃勇者營養教育桌遊講師之一的徐頌雅分享營養教育的觀點,認為營養教育沒有捷徑,需要配合長期的實際行動、潛移默化的擴大影響力。

有營養知識打底、物資補給,在陪伴親職化孩童的路上,家長、社工也扮演關鍵角色。「大人不改變,小朋友很難在家裡面跟家長說我要吃什麼。」霜逸祥指出,親職化兒童營養攝取的核心還是受限於原生家庭的條件、認知,因此家扶中心透過舉辦暑期營隊,分年齡層進行活動,讓親職化兒童喘口氣,適時的賦能、創造營養教育的情境,讓每個孩子無論所處環境、條件如何,都能有意識的為家人、更為自己做出最完善的營養選擇。

台灣雀巢與家扶基金會合作,用食物箱與營養教育,讓正確的營養知識進到孩子的生活。 圖/李清宇 攝影


Take action!加入《倡議+》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