揹著寶寶逃難!蘇丹內戰2年、2460萬人嚴重缺糧 戰火下的最大人道危機
揹著襁褓中的寶寶,頭上頂著大包小包的東西,一 行婦女步伐匆匆有如趕集,偶有幾隻驢子駝著物品,人群中,一襲綠色頭巾(Hijab)繞過頭部的瑪莉安‧亞當(Mariam Adam)抱著稚女,朝向邊境的最後幾英哩。
經過幾個小時沒休息,人們和牲口皆疲憊不堪,接連幾天午後傾盆大雨,瑪莉安抱著孩子,小心翼翼涉過混濁的河流,抬頭看見前頭不遠處「橋墩」──其實,這不是真正的橋,只是一棟遲遲未蓋好的建物,已有著許多人在底下聚集、避雨。
「終於到了!」瑪莉安的心中終於稍微感到安全了些。
這是一段跨越蘇丹、抵達查德的倉皇旅程,所有旅人都是倖存者。
即使旅程未卜,仍逃離世界上最大的人道危機
蘇丹武裝部隊(SAF)與快速支援部隊(RSF)在蘇丹首都喀土穆(Khartoum)爆發戰鬥以來,從2023年4月迄今超過兩年。交戰及轟炸,在村落房屋處處留下怵目驚心的槍孔,部隊之間阻撓食物、藥物等人道援助物資的運輸,加劇衝突引發的糧食不安全及營養不良危機。
世界糧食計劃署指出,從蘇丹札姆札姆(Zamzam)境內流離失所營區首度出現飢荒開始,數十萬生命陷入危急,有2,460萬人嚴重缺乏糧食保障,其中200萬人已面臨飢荒或瀕臨飢荒。
全球流離失所人數最多的國家,蘇丹,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人道危機所在。
除了飢餓之外,搶劫掠奪更是平民百姓,尤其是女性的夢魘。世界展望會心理健康和社會心理支持高級技術顧問菲奧娜·科耶特(Phiona Koyiet)表示:「蘇丹婦女和女孩正面臨著難以想像的噩夢,包含性侵和暴力問題;兒童則承受著足以影響一個世代的創傷。」在衝突爆發前,蘇丹已有300萬名婦女和女孩面臨性暴力風險,而後強暴成為策略性恐嚇的戰爭手段,即使年幼的孩子也難以倖免。因羞恥、汙名化、害怕報復及通訊不便,倖存者難以舉報,預估實際發生數更高。
世界展望會發布報告,揭示了衝突對蘇丹人民造成的毀滅性影響。此報告依據相似衝突地區的模式,預估高達65% 蘇丹女性面臨性暴力威脅;610萬人因衝突、飢餓和流離失所造成的創傷,有罹患精神疾病的風險;即使衝突結束後,依然有1,570萬名兒童和成人面臨更高的精神疾病風險。
漏夜排隊等待,進入另一個國度
人潮不斷湧入橋下,至少需要排隊兩到三天才能輪到登記,獲得食物及疫苗接種。瑪莉安找了一小塊空地,和孩子席地等候,但戶外的炎陽曝曬和下雨,連睡覺都有困難。「昨晚暴風雨後,孩子因為蚊子睡不著。」瑪莉安看著孩子疲憊的小臉,就拿著毯子蓋在她身上,以防護蚊蟲叮咬。
經過登記後,瑪莉安和孩子暫時在距離邊境400公尺的自發性定居點阿德雷(Adré)落腳,28萬名蘇丹人用僅有的衣服、防水布及稻草捆綁成「帳篷」,密集地駐紮此地,等候好幾個月才會被安排到正式難民營。
隻身找尋弟弟妹妹,15歲女孩在營區成為一家之主
「衝突爆發時,我們沒有食物,幾乎什麼都不剩,家裡所有財物都被搶走了。」15 歲的伊赫桑(Ihsan)回想逃難的遭遇,仍心有餘悸:「我在路上走了兩天,大多晚上出門,因為害怕遇到軍隊,我爸媽必須留在蘇丹,但他們會殺死任何找到的男人。」
伊赫桑的父母還留在蘇丹照顧家人,為了照顧弟弟妹妹,她冒險奔逃到查德,腳上連一雙鞋都沒有。現在她和弟弟妹妹被安置在查德東部的難民營,小小年紀經歷漂泊、成為一家之主,但她心裡最懷念的是能上學的日子:「我15歲了,實在很想上學,接受教育是兒童的權利,但這裡學費高到我付不出來。身為難民的我,怎麼才能賺到足夠的學費?」
世界展望會在難民抵達初期發放防水布、毯子、衛生包等,讓人們獲得最起碼的生活用品,擁有基本生存尊嚴。但容納了28萬人的營區仍相對簡陋,無論飲水、衛生清潔都是大問題。事實上,與蘇丹為鄰的南蘇丹、查德、衣索比亞、中非共和國等缺乏公共建設的國家,也都正在對應境內大小不一的衝突、物價膨脹、霍亂等問題,持續飆升的難民數,更是超過社區所能容納的負荷。
兩年過去,伊赫桑和弟弟妹妹仍在難民營區堅強生存著,而瑪莉安的孩子一天天長大,會走、會跑跳,但在異國漂流限制了教育、工作等各種法定權利,孩子的身分認同及獲得的資源實在不多,懷著難以平撫的失落,世界展望會提供糧食、乾淨水及衛生包,並陪伴伊赫桑及瑪莉在遙遙無期的等待中,多了一份返鄉和親人重聚的盼望。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