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10個孩子就有1個是身障...他們不只行動不便 還被社會擋住了路
當「行動不便」的不只是身體,而是整個社會系統時,一輛三輪車,能改變什麼?全球有超過2.6億名身心障礙兒少,其中多數生活在資源最少、最脆弱的的角落,他們被排除在教育、醫療與夢想之外;每一天的生活,都是與生存現實抗衡的拉鋸戰。
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2021、2022年統計,全球約有2.4億至2.6億名兒童,認定有中度至重度的身障或功能障礙,這比例相當於全球每10名孩子中就有1人有中度至重度的身障或功能障礙。
這些孩子,有一半以上來自撒哈拉以南非洲與南亞地區;根據UNICEF數據,撒哈拉以南非洲就占29.6%(6,990萬人)、南亞占27.3%(6,440萬人)、中東與北非地區則有13.1%的兒童為身心障礙者。身心障礙兒童是全球兒少中幾乎是長期被忽視的群體,尤其在低收入與中等收入國家比例更高,對政策制定與社會支持體系來說,無疑是個巨大挑戰。
他們不只是「行動不便」,而是被社會擋住了路
在尼日爾辛德爾地區(Zinder)的村莊多戈(Dogo),18歲的賈比魯正在炙熱的陽光下騎著三輪車,輕鬆穿梭村莊。但其實不久前,他還必須靠雙手在泥土地上匍匐前行,忍受尖石與灼熱地面帶來的劇痛,只為了完成每天上學的夢想。
賈比魯有9個兄弟姊妹,他是家中唯一一位行動不便的孩子;家境貧困,再加上他頻繁的疼痛與就醫需求,讓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因為實在無法負擔醫療費,我甚至出去乞討,只為幫助家裡減輕負擔。」他回憶說。
「有一天在學校,大家正在討論一個有趣的話題,我想加入表達意見,但大家卻不讓我加入,那是一段我永遠不會忘記的傷痛。」即便如此,賈比魯從未放棄,他始終堅持上學,因為他夢想希望成為一名公務員,「幫助像我一樣的身障者。」但對他來說,每一天的通學路,都是一次挑戰與考驗。
身心障礙兒童面對的不僅是身體的限制,更是社會的冷漠與不理解。他們常被排除在教育、醫療與社交活動之外,在許多發展中國家,更有無數孩子無法入學、甚至被迫輟學。而資源匱乏地區,障礙兒童面臨的另一重挑戰是「動不了」,交通不便、缺乏無障礙設施,讓就醫、上學、參與活動成為艱難任務;加上長期醫療與照護需求,在在都形成照顧者經濟與情緒沉重的壓力。
一份改變命運的禮物:三輪車
直到一天,世界展望會帶著「兒童資助計畫」來到村裡,為賈比魯準備了一輛專為他量身打造的三輪車。那天,當他第一次坐上車時,臉上綻放出難以言喻的光彩——那是尊嚴的開始,等待許久的他,能夠獨立、有尊嚴、自信的去上學!
「這是我人生中收到最棒的禮物。現在我可以自己去上學,不必再忍受酷熱、泥濘、刺痛的地面。如果沒有這台車,我不知道還能不能繼續念書。」
賈比魯現在不只是受資助孩子,他也是兒童俱樂部的教練,帶著其他資助童參與各種活動。他說:「我再也不怕行動的限制了,我要努力去影響更多像我一樣的孩子。」
脆弱地區的身心障礙兒童往往處於最貧困、最弱勢的位置,不但缺乏醫療與早療資源,生活條件惡劣,也常是暴力對待的高風險對象;這些身障礙、尤其年齡超過14歲的孩子,在資助名單中也往往成為「等待最久」的一群,主要原因可能是全球的兒童資助計畫資源有限,且多數資助人傾向支持較年幼、健康狀況較佳的兒童;身心障礙兒童因需更多專業照護及支持,資助成本較高,導致募集資源困難,加上身心障礙兒童有醫療、復健、特殊教育等需求,也往往超出一般資助範圍。
一輛三輪車、一位資助人、一項教育計畫,能讓一個原本只能在地上爬行的孩子,成為社區的榜樣,這不只是改變一個兒少的命運,更能改變整個社區、甚至世界對身心障礙孩子的看法,這些孩子他們不該被殘缺限制,而是應該像一般孩子一樣,被看見、被支持、被賦權。
世界展望會推動「兒童資助計畫」,以豐盛兒童生命的展望為核心精神,除了協助有急迫生存需求的孩子經濟援助,維持生命、健康長大,更透過社區合作、專業支持與長期陪伴,特別照顧身心障礙兒童的多重需求,透過健康、教育、兒童保護及緊急救援等多元方案,提供輪椅、早期療育、融合教育資源及心理支持,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與社會融合,陪伴身心障礙與大齡童,協助他們對抗缺憾,擁有明天的希望。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