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職陷心理憂鬱風險 YouTuber關韶文的人生風險啟示: 儘早「儲健康、儲財富、儲關係!」

聯合新聞網 倡議企劃

今年剛滿30歲的YouTuber「關關」關韶文,其爽朗不造作的笑聲常帶給身邊的人歡樂,然而爽朗的背後,其實是他面對人生中各種挑戰仍勇敢前進的靈魂。他說:「高三時家裡快窮死了!都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事。」關關回憶,當時奶奶因為癌症末期需要龐大醫藥費,加上父親剛好因工作瓶頸轉業,雙重變故使家庭經濟陷入不穩,身為高三生的他,每天早上醒來都陷入對家人健康和經濟狀況的擔憂。

關關:曾經每天早上醒來都害怕沒有錢的日子

因為小時候家裡的狀況,讓關關相當認同儲蓄和理財的重要性,他也因此在YouTube頻道上開設了「理財教室」系列影片,他說:「(當時)我每天都在擔心明天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或是不知道我考完大學之後還能不能去讀大學、會不會其實就要去工作了。」

關韶文表示,當時很想讀私立的世新大學,深怕家人因為經濟考量不願意讓他去就讀,所以他一直希望能考出好成績來說服家人,心理壓力也隨之增長,也因這樣的經驗,讓他相當重視財務風險,他說:「真的不想再過醒來就擔心沒錢的日子。」

面對家庭財務困境,為了能在不造成家裡經濟負擔的情況下達成自己的目標,他決定投入補習班打工,在升大學的暑假,每天花10個小時在補習班工讀;除了努力打工,他的另一個秘訣是精打細算,事先規劃每週的零用錢,計算補習費、交通費、餐費,並從中節省開支,例如從台北車站到北投原本可以捷運搭到底的費用,就改以公車轉捷運加上騎 YouBike 的方式來替代,他說:「當時對我來說,省10塊錢就省很多。」

在這過程中,關關同時學會儲蓄和提早做資金分配,他表示自己目前會將薪水的40%投入在基金、股票購買等金融商品,作為被動收入,他認為:「隨著年紀增長,我不可能永遠都像大學的時候,每天花10個小時勞力去工作,而是必須要有更多儲蓄和賺錢的方法。」

關關因為自身的經歷而更加關注身體、心理與財務的風險,這與「風險意識逐步年輕化」的現象一致。根據國泰人壽與陽明大學教授、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共同研究發布之「2021人生風險趨勢調查報告」,研究指出有83.3%的民眾認同風險應該事先規劃,而且越年輕的世代,認同提早規劃的比例越高。

20-34歲的年輕世代,認同風險應提早準備的人數比例最高,顯示風險意識逐步年輕化...

關韶文爽朗的笑聲經常逗樂身邊的朋友,但是他也曾經為了家庭經濟狀況每天都在焦慮。 ...

轉職YouTuber陷「心理焦慮」 關關用樂觀轉念和培養興趣克服壓力

關關說,「記者後期兼做YouTube的時候,偶爾會接到業配或其他工作,會覺得說:『我是整個公司賺最多的吧?』,或者是『我是最厲害的吧!』,可是抱著這樣的心情決定離職,真的成為YouTuber,才意識到自己其實沒想像中那麼厲害。」

隨著網紅和自媒體風潮崛起、關關從兼職變成全職YouTuber後,因轉換跑道而產生的自我價值懷疑外,成日追求粉絲數、流量、影片觀看數的工作性質,也讓心理壓力加劇進而引發內心焦慮,同時影響身體健康。焦慮期間他狂吃東西,加上經常早起拍攝,晚上回家後繼續剪片到凌晨3、4點,睡眠不足,導致原本90公斤的體重,一年內胖了10幾公斤。源於心理的壓力,身體也跟著承受,身體和心理壓力形成惡性循環,累積成雙重風險。

隨著年歲成長,關關才慢慢找到釋放焦慮的方式,例如和朋友相約去按摩、出國旅行以暫時拋下工作和煩惱。此外,他也學會「轉念」:每件事情都是有意義的,自己從來不後悔人生每個階段的決定,和家人一起的經驗,讓他培養樂觀面對的能力,而在歷經轉職壓力後,也更懂得如何照顧自己的心理,像是透過種養植物、閱讀,不僅幫助他跳脫工作上的情緒,也為他帶來新的養分,現在的他,甚至偶爾享受這些壓力,他說:「有壓力的時候,其實就是有人看好你、凸顯你能力的時候,應該盡情去發揮自己的能力。」

人生有限應提早準備 儲蓄避險三桶金以追求「如常」生活

關關所歷經的財務挑戰、身心健康的挑戰,可能在你我的生命中都曾出現過,而每個人的風險意識、預防及處理方式,將關係到我們是否能在人生的各階段保有選擇權,而從《國泰人壽人生風險調查報告》顯示,多數民眾最在意「身體健康風險」其次為「財務風險」,而「心理健康風險」相較之下是大家較少關注的。

多數人認為未來「身體健康風險」的發生機率與影響程度最高,其次為「財務風險」及「心...

然而報告也觀察到健康風險的排序在高齡族群出現反轉:65歲以上族群對「心理健康風險」的重視超越了「財務風險」。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醫師於報告中提到「目前罹患憂鬱症的族群呈現M型化:患者高峰族群為年輕人和長者。對長者而言,社交上的孤立與孤獨狀態,提高了老後生活的風險。」而心理學剖析的科普作家海苔熊認為,憂鬱M型化有一個重要的因素是「自主性受限」。年輕人通常因為經濟能力受限,因此生活上想買的東西常無法負擔,加上同儕間的物質比較,就容易產生「為什麼我跟其他人不一樣」的孤獨心理,如果這時與家人溝通無效,會進一步出現「沒有人懂我」的心境,累積久了就併發憂鬱傾向。而年長者因為身體機能退化,行動受限,會出現「我被困在一個地方」、「很多事情沒辦法做」的心聲,更容易產生憂鬱。

如何在人生的各個階段保有自主權並享受生活,風險意識與準備就更顯得重要,國泰人壽建議盡早儲蓄「人生避險三桶金」。

人生要避險,須從健康、財富、關係著手。 圖/國泰人壽提供

儲健康-多運動、均衡飲食、充足睡眠 打造健康品質生活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2020年公布的國情統計通報,2019年台灣國人平均壽命為80.9歲,看似活得健康又長壽的台灣人,不健康餘命平均高達8.5年,換言之,我們的健康生活比想像中的短, 所以更應從年輕時開始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多元運動、均衡飲食、充足睡眠,此外亦可以參考近年政府大力提倡的外溢保單,其用意就是鼓勵大眾透過運動來獲得保費優惠或是保額增加,養成運動習慣的同時享有保險保障,自己打造有「健康品質」的生活。關關受訪時提到,自己曾因為心理壓力體重暴增,明顯感受到自己變得不健康,所以開始強迫自己固定上健身房做重訓;習慣運動後,不但體態維持住,心情也比較放鬆。

儲關係-建構第三人生中的自我價值 重視社交連結和社會參與

發生在年輕人和年長者的憂鬱,看起來像是日常不順心的點滴累積,長期下來卻可能形成風險。日常生活中要如何降低心理健康的風險呢? 海苔熊提供兩個好方法,一是建立與他人的連結,另一個是透過對社會的貢獻產生自我價值。根據研究,與他人連結度越高,憂鬱症的比例越低,「連結度高」指的不一定是有很多朋友,而是要找到能隨時幫你的人;另外,藉由工作來產生對社會的貢獻,人就可以從中感受到自我價值,不再有孤獨感,能夠樂觀面對逆境。

《國泰人壽人生風險調查報告》也引述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秘書長林依瑩的觀點,「老後人生最大的風險不再僅是健康、財務,而是你有沒有完善的『第三人生』設計:要找到讓自己可以創造價值、符合社會參與的事情發揮,同時逐步開始與互動密切的團體建立起『新家人關係』」。強化與社會的連結,才能避免「孤獨老」甚至引發心理健康風險。

海苔熊經常在社群上發表兩性關係、心理相關文章,獲得許多粉絲關注。 圖/海苔熊提供

儲財富-養兒防老觀念已過時 提早規劃財務降風險

《國泰人壽人生風險調查報告》中詢問民眾對於自己未來可能需要的照顧費用,選擇「依靠自己儲蓄及退休金」之比例高達 50%,而選擇「子女奉養」者僅有 5.8%,代表上一輩「養兒防老」的觀念已經逐漸式微。然而要「靠自己」的前提,是必須擁有適足的保障。

國泰人壽副總洪祝瑞表示,「所謂的風險,不是會遇到什麼問題,而是『什麼時候』會遇到問題,而保險的本質就在於嘗試轉移或分散風險,盡可能協助我們維持生活如常」。 人生的旅途中,往往無法一次就建構出最周全的風險保障。年輕時負擔不起而無法一次準備,那就慢慢提升能力後,定期檢視自己的財務規劃,透過滾動地疊加保障,為人生進行「趨吉避凶」。

每個人都嚮往健康、安穩的生活,但人生歷程中不免遇到風險,打造幸福人生的關鍵便是要在還能自主的時候,提前為自己做好規劃及選擇,不論是重視健康管理、養成健康體魄,或是多關照內心、強化與社會的連結,甚至是趁年輕時多為自己儲蓄退休財,這些日常的準備,都能幫助自己在面對風險來臨時,依然能擁有「如常」的生活。

閱讀更多:國泰人壽-人生風險趨勢調查報告


Take action!加入《倡議+》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填寫【倡議+】夥伴媒合表單,找尋夥伴:https://bit.ly/3EeMvVi

聽說【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國泰人壽 YouTube YouTuber 人生風險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