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廢墟的少女 一碗麵的夢想如何實現?

聯合新聞網 張瀞文

她曾經是個13歲就流浪街頭、住過安置機構、靠自己長大的女孩,最後卻成為家喻戶曉的,協助弱勢少年/少女成長的社會工作者。接住她墜落的生命、並拉著她往上的3個關鍵時刻是什麼呢?

走進萬華老城區裡日治時代就存在的、路徑狹長的傳統市場,穿越賣雞賣魚賣菜賣熟食和衣服的攤販之後,轉個彎,就會看見明亮的「新富町文化市場」--一個由台北市定古蹟改建的共同工作空間,而陪伴處境脆弱的少年的「夢想騎士」的小小基地,就在新富町二樓的角落。

到訪之前,「夢想騎士」創辦人賴雷娜的故事,已經在不同媒體被訴描寫過上百次。這些故事分為兩個版本。

賴雷娜從小就沒有完整的家,但她卻從社會最幽暗角落走出來,創辦了「夢想騎士」,開啟...

孤單長大 為還債上酒店工作

第一個版本黑白而悲傷,如同日本電影中那些活在底層的孩子,在社會的陰暗角落與毒品、性交易、自殺擦身而過,孤獨長大。

賴雷娜從小就沒有完整的家,孤苦無依的她從社會最幽暗角落走出來。圖/夢想騎士提供

一個少女愛上了在賭場工作的少年,帥氣的少年同時和好多女孩交往。少女好愛少年,為了留住生性漂泊、感情豐富成一個花花世界的少年,少女故意讓自己懷了他的孩子,果然,小孩出生後,少年和少女結了婚。但是婚姻並沒有改變少年,讓他成為真正的丈夫與父親;他依然在賭場工作、負債累累、不斷外遇,甚至對太太施暴。

少女終於受不了婚後的生活,帶著11歲的女兒離開。少女沒有一技之長又需要養小孩,只好選擇到酒家工作。生活的困頓,使得少女開始用賭博逃避現實;不被愛的孤單,讓她看見女兒就生氣,像幾年前先生對她施暴一樣的對女兒施暴。2年後,少女逃離了那個家,丟下女兒再也沒有回來。

故事中的「女兒」是賴雷娜。從小就沒有完整的家,13歲時連相依為命的媽媽都離開了,得靠著自己活下去的賴雷娜,曾經為了養活自己,塗改身分證上的年齡讓店家願意雇用她;為了晚上有地方可住被迫與男友同居;為了快速還清大學學貸到酒店工作。

陽光少女 陪伴孤獨無依青年

第二個版本的賴雷娜,彩色而陽光。孤苦無依的女孩從社會最幽暗角落走出來,創辦了「夢想騎士」,開啟了一連串激勵人心的故事。

從2010年起,夢想騎士透過0元旅行、出走課程、非典型的諮商等不同方式,陪伴著和她一樣處境脆弱的少年。

夢想騎士透過0元旅行、出走課程、非典型的諮商等不同方式,陪伴著處境脆弱的少年。圖...

兩個版本,都是賴雷娜。現在站在眼前的賴雷娜,五官輪廓鮮明、說話又快又急,每段對談都出現「哈哈哈哈」貫穿屋子的笑聲,是第二版本的模樣。

而這篇報導想要探尋的是,賴雷娜如何從版本一走到版本二?「這麼多處境脆弱的少年少女,為什麼妳可以走出來,從一個受助者成為助人者?」

有地方可回 有床可睡的那些年

賴雷娜說起了三個重要的關鍵。

第一個,是16歲半時,四處漂泊的她終於被送進勵馨基金會的安置中心。

「那時候輔導老師給的溫暖和愛很衝擊我。」以前沒有過這種經驗嗎?「沒有啊,以前犯錯就直接被罵,但是那時候犯的錯是被『接下來』的、被關懷和了解的。」當時她交了男友又劈腿,她一方面在感情世界中三心二意,一方面又惶惶不安,覺得自己終將成為像父親一樣的人,輔導老師坐在她面前,溫暖不評價地聽著她說,讓她在諮商室內大哭了30分鐘。

18歲,雷娜結束機構安置,開始自己謀生。圖/夢想騎士提供

雖然這段安置時光只有1.5年,到了18歲,雷娜就因為法令被迫離開(按:依照〈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規範,機構安置是為了安置18歲以下家遭重大變故、失依、貧困或遭性侵、虐待之兒少個案)。但是那是賴雷娜生命裡第一次感受到生活的安定感:是個晚上有屋子可以回、有床可睡的物理空間,也是個被接納、被包容、被愛的心理空間。

第二次,是23歲時,她遇見了改變生命的諮商師。

18歲,雷娜結束機構安置,開始自己謀生、考上大學唸社工、到機構當社工,期間也談了好幾場戀愛,用盡力氣努力要把自己過好,表面看似也過著還不錯的生活。

23歲那一年,她的失落與壓力到了極限,她明白生命裡存在著許多未竟事宜、難解的生命課題,她意識到必須正視自己的創傷,才有能力成為助人工作者,因此又回到勵馨,求助於輔導少女及受暴婦女的「蒲公英諮商中心」,然後和改變了她生命的諮商師相遇了。

夢想騎士透過0元旅行、出走課程、非典型的諮商等不同方式,陪伴著處境脆弱的少年。圖...

從23歲到27歲,將近4年的時間,那位諮商師用「非典型諮商」接住了雷娜生命的許多重要時刻。當賴雷娜創業做「夢想騎士」,對自己沒信心時,諮商師卻肯定且相信她的能力。

磨損與滋養 成就夫妻關係

當賴雷娜遇到了論及婚嫁的楊仁銘,兩人都期待可以攜手踏上婚姻之路,卻對婚姻的想法天差地遠,諮商師就為他們倆做了伴侶會談。

楊仁銘和賴雷娜一起經營夢想騎士,把攝影的喜愛與專業轉化成「夢想騎士」的一張張照片...

諮商室裡的同理、包容與愛是最基本,出了諮商室,諮商師更打開了生活裡的資源,邀請雷娜參與,「她帶我去演講,讓我和她一起上台,並把講師費給了我;她讓我去她家,相信我不會沒事找她麻煩。」後來雷娜做少年的服務,打開家裡的門邀請少年來,用非典型的、客製化的方式與少年們一起工作,多半是受了這個諮商師的影響。

「第三關鍵喔,就在我旁邊,」賴雷娜眼角盡是笑意,睨了坐他身邊的楊仁銘,嘴上的言語盛裝不下心裡的感激,千言萬語落成輕輕的三個字:「就這樣。」

「我認為夫妻關係中,是磨損和滋養成正比在成長,後來滋養獲勝了。」賴雷娜說, 兩人的婚姻生活,每分每秒都在衝擊原生家庭帶來的影響。

例如從小生活就非常辛苦的雷娜對於事情總是認真而慎重,「她連『放鬆』都要規畫,要出遊、整理家裡、洗衣服;我的放鬆就是去山上、去海邊都可以啊!」楊仁銘剛說完,賴雷娜馬上搭腔:「他就隨時都很放鬆!前幾年我很痛苦,覺得一個人怎可以活得這麼放鬆?簡直是個瘋子,你一定要很努力才有存在價值才有意義啊!怎麼可以這麼擺爛呢!」

夢想騎士創辦人賴雷娜(左)及執行長楊仁銘(右)。 記者鄭超文/攝影

「我比較有安全感。」楊仁銘露出溫暖的微笑說。賴雷娜面對「我的存在本身就是有價值」的另一半,對記者說:「我認為這是好的,我成長過程沒有這樣的背景,所以很衝擊。」

雷娜一直是個渴望從工作中看見自我價值的人,但是這幾年因為老公願意在身邊支持她想做的事,甚至為此犧牲自己喜歡的事,「以至於我願意成為那個犧牲的人。」

彼此犧牲 婚姻關係擺第一

犧牲什麼呢?

賴雷娜坦承,她是個渴望從工作中看見自我價值的工作狂,「例如今天學生來了一通緊急電話要跟我聊聊,而我的先生也要跟我聊聊,我要選擇哪一個呢?哈哈哈哈,以前我一定會選擇學生,因為很有成就感,而且學生會說:『謝謝妳陪伴!』那種自我價值感啊……。而夫妻關係就是,聊一聊就會問:『要不要去洗澡了?』『喔,好。』不會有那種特別的謝謝。」

因為對彼此的了解,他倆在結婚前就約定,把婚姻關係擺在所有關係的前面,每天至少要有10分鐘專注聊天的時刻(通常總是一聊就超過半小時),並且,有爭執一定當天道歉言和,不把情緒放到隔天。

那麼,楊仁銘真的也有犧牲嗎?

楊仁銘的夢想一直是成為一名攝影師,但是這幾年來,他和雷娜一起經營夢想騎士,把攝影的喜愛與專業轉化成「夢想騎士」的一張張照片。

賴雷娜(右)和楊仁銘(左)在工作上雖然很多摩擦,也願意彼此扶持,一起克服困難。 ...

「可能不是『犧牲』這個詞,應該說,我『付上代價』做這件事,」楊仁銘說,他並不特別有正義感、也沒有大愛,「但是我常常想,與小娜背景相同的孩子,他們長大後組成的家庭會是什麼樣子?他會如何和身邊的人相處?我期待他們也能過得幸福。做什麼工作、有沒有錢都是其次,但是能不能自己長得好?和身邊的人好好生活,才是最重要的。」楊仁銘「付上代價」,期待看見的是,愈來愈多的家庭不再破碎,有機會長出能力、長得好。

平凡的幸福最珍貴

從小生活就非常辛苦的雷娜對於事情總是認真而慎重。圖/夢想騎士提供

2008年在教會認識,一起做夢想騎士,2015年踏上婚姻共組家庭,31歲的賴雷娜終於組成了自己的「家」。問自小失家的她:「這個家有達到妳心中對家的想像嗎?」

「我的浪漫想像是,在國外偶遇另一半,然後結婚。結果,蛤,在教會認識的這種普通情節,怎麼適合我這種家庭背景突兀的人呢?太平凡了,我才不想要!」賴雷娜一貫的哈哈哈哈哈講完這串話,卻在吸一口氣後說:「但也是後來才發現,就是這麼平凡,才有那麼多值得我們感謝的事情。」

每一天,他們的工作雖然很多摩擦,也願意彼此扶持,一起克服困難。

每一個假日,他們就是窩在家裡什麼事情也沒做,只是煮了一碗麵吃,「那個平凡的幸福真是好。」雷娜說的時候,一旁的楊仁銘也點了頭。

對照生命前半段的驚濤駭浪,31歲之後的賴雷娜終於實現了曾經以為不可能的夢,那是多數人不以為意的「日常」--有一個人,妳可以每天找他聊天、可以為了要怎麼放鬆和他吵架、可以煮碗麵一起吃就過了周末、可以在生日時為彼此吹蠟燭吃蛋糕,唱著歡迎妳生命的歌。

從小居無定所的賴雷娜(右),把夢想騎士的空間營造的溫馨,希望少年來到這裡有「家」...


【關於夢想騎士】

2010年創辦,以16-25歲處境脆弱青少年為主要服務對象。

這個年紀的弱勢青少年離開安置機構、資源瞬間縮減,卻又還未具備謀生能力,夢想騎士在這個階段,提供少年離開安置系統到自主進社會前需要的多項支持。


訂閱《倡議+》,投稿成為倡議家
揮別大政府時代,迎接大社會到來,我們都是驅動台灣進步的力量,點下圖訂閱我們

• 我要投稿:http://bit.ly/2wyDWmk

翻轉教育 底層弱勢 夢想騎士 社會影響力 貧窮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