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20年投身《里山根經濟》 陳美惠︰社區生態旅遊現在正是時機
「這些鄉村走過台灣大開發年代,但當居民看到有野生動物,有那麼美的山村、溪流,有那麼好的人情味,就要呵護她,不再殺雞取卵。」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教授陳美惠,人稱「本土生態旅遊教母」,過去20年,她陪伴幾十個社區尋找與山林永續共存的經濟模式——從養蜂、種菇、養山雞,到開展深度生態旅遊。這些故事集結成書《里山根經濟︰社區林業的知和行20年》,記錄社區轉型的一步一腳印。
山村綠色經濟碰上疫情,也是生態旅遊的一次壓力測試。當外國人來台灣已不只是要看夜市、逛名勝,疫後的生態觀光產業如何永續下去?陳美惠和開辦生態團的旅行社業者,提到改革法規、培訓人力、改善交通配套、推廣企業員工旅遊等,都是未來機遇。
「最難是觀念的轉變」
14日,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與陳美惠、經典雜誌副總編輯潘美玲,舉行《里山根經濟︰社區林業的知和行20年》新書發布會。林業保育署長林華慶稱,全國很多社區都開始探索在地資源,推動社區生態旅遊,「應該讓她展現原來的美麗」。
而這個過程中,陳美惠覺得最難是觀念的轉變,「過去滿腦子都是拼經濟,會影響到當地環境,甚至人與人的關係」。
2002年,陳美惠在當時的林務局工作,研擬社區林業計畫;2004年她轉任屏科大教授,並成立台灣首間社區林業研究室。她首個輔導的生態旅遊案例,是墾丁社頂部落——1984年墾丁國家公園成立時,不少部落被劃入國家公園範圍,禁止狩獵漁撈,官民起了劇烈衝突。至2006年,陳美惠走入社頂部落,每週一兩晚與居民開會幾小時,再開兩小時夜車趕回屏東市,隔天一早回校上課,這樣的生活她過了三年,慢慢打開居民的心。
在社頂部落,陳美惠規劃了梅花鹿尋蹤和日夜生態體驗等行程,也是南台灣首個以自主營運和生態旅遊獲利的部落,2015年獲第三屆國家環境教育獎團體組首獎。
這些保育與生計之間的拉扯,在輔導其他社區或部落時也同樣發生,陳美惠提了好幾次「要化解不信任感」。她利用人際網絡影響更多居民,「不要只講保育,居民沒感受,我們的主張是保全跟活用」。
這20年間,台灣除生產既有的龍眼蜜、荔枝花蜜外,社區小農也開發出花蜜、草蜜、樹蜜等森林蜜;從段木香菇菌種弱化,到打造出社區型菌種中心;在恆春里德社區,獵鷹者變成護鷹者,開拓了生態觀光的商機。這些不同的社區,從一級農業生產,二級加工,做到三級旅遊行銷。
林華慶稱,20年來社區林業推展過程中,已執行了3371項計畫。以最近五年為例,共計970項計畫中,與林下經濟相關的「樹木與生活篇」共92件(9.5%),與生態旅遊相關的「森林育樂篇」則有226件(23.3%)。林業保育署正研擬國際認定的有效保育地(OECM)認證標準,預計明年下半年推出指引,推估有五成以上社區林業有潛力可被納入。
「不願意負擔對等的價格,去反映地方的價值」
20年奠下的基礎得來不易,推展社區生態旅遊仍會面對什麼困難?又如何在疫後報復式的出國潮中走出一條路?
風尚旅行社總經理游智維12年前開始開辦部落或環境相關旅遊,他說,民眾認為城市團的價格高,以為社區旅遊的成本最低,「但這是錯的」,因為社區的材料、人力都稀少,提供服務和產品的成本更大,「可是大家不願意負擔對等的價格去反映地方的價值,這是台灣很大的問題。」
政府不同部門都有推出生態、部落、農村、文化旅遊等,但游智維覺得這些只是為了「滿足KPI」,既沒有有效投放資源,又沒法提供深度的旅遊設計;台灣大部分傳統旅行社,仍然以辦護照、買機票、報團、訂房間為主要業務,「台灣有幾千家旅行社,如果都能成為政府連接社區資源的地方,旅行社不只是中介者,未來能否成為供應者?」
另一家提供生態旅遊服務的原森旅行社副執行長黃俊翰則指,疫情期間成了生態旅遊的壓力測試,當人潮過多,就考驗當地居民導覽的能力。但優質的社區,還需要有資源爭取曝光,吸引旅行社注意,「例如可成立推廣協會、聯盟,參與政府單位的觀光活動」。
黃俊翰認為,一般散客會認為自行開車也可四處遊覽,散客市場較難推進,未來可考慮開拓企業團體員工旅遊市場。他也建議政府可提供交通接駁,讓不開車的民眾也可較容易接觸到社區。
「時機到了,國家應該要重視這一塊」
除一般政策改善、人力培訓、資源和預算投放外,陳美惠提議要改革法規。她指,受《發展觀光條例》第27條所限,只有旅行社可以帶團做生態旅遊,社區自行做串連型旅遊則不被允許。不過,「大部分旅行社都忙著帶出國團,沒幾多旅行社會專心經營這種產品」,故不能只靠旅行社與少數社區合作;當政府希望社區自立自強時,「有沒有法規讓社區在合法情況下,呈現地區優質的產品?」
2019年,她曾成立「社區小旅行合法化推動平台」和發起連署,倡議將社區特色小旅行、生態旅遊、農事或部落文化體驗等,以特定區域內的深度體驗為特色的地方產業,統稱為「特定地區小旅行」,並修訂發展觀光條例,新增特定地區小旅行專章,或由支持輔導特定地區小旅行的部會,如有法源依據者應修法納管(如《農村再生條例》),如無法源依據者(如文化部),應立專法或管理條例。
「外國人來台灣已不只是要看夜市、逛名勝。台灣的生態旅遊、里山,都可以為台灣觀光助力,這是一般觀光業者做不出來的。時機到了,國家應該要重視這一塊。」陳美惠說。
本文授權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原文為:花20年投身《里山根經濟》 陳美惠︰社區生態旅遊現在正是時機)
追蹤【倡議+】FB粉絲團:https://lihi2.cc/SPUFo
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