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天氣讓「醜蔬果」暴增 如何讓消費者降低審美標準?

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資訊中心 曹可芝

大小、顏色、形狀一一檢視,每個上菜市場買菜的人,都有一套挑好吃蔬果的祕笈。若是三五個一袋的蔬果,更要精挑細選。最終,長得奇怪又畸形的蔬果被留在貨架上,成為滯銷品,丟進垃圾桶。

極端氣候加劇,蔬果生長期的氣候難料,讓農夫辛苦種出的蔬果變得又醜又小。加工或降價求售可能是解方,但有沒有其他方式,讓大眾真的愛上「醜蔬果」?

不穩定的氣候讓蔬果的大小、形狀不如過去習慣的樣子。推銷「醜蔬果」變的愈來愈重要。...

蔬菜變醜又變貴

氣候變遷帶來的極端氣候,「醜蔬果」的食物浪費問題恐怕更加嚴重。《衛報》報導荷蘭農民布洛克 (Bastiaan Blok)的例子。去年他收成117公噸的洋蔥,但每顆都只有紅蔥(shallot)的大小。

「上個春天非常潮濕,夏天又非常乾熱,洋蔥根本長不大。」31歲的布洛克解釋。半數的洋蔥不到四公分寬,連加工都沒人要,最後的下場可能是賣去做生質燃料,或賣到波蘭做成洋蔥油。

布洛克的遭遇不是特例。2022年歐洲受到嚴重熱浪襲擊,《世界經濟論壇》(WEF)指出,破紀錄的熱浪與乾旱造成蔬果變得又小又醜。超市再不「降低審美標準」,只賣那些符合大眾習慣樣子的蔬果,蔬果價格將會變更貴。

全球缺糧的同時,醜蔬果因賣相不佳放到變質,甚至直接被遺棄在田裡。2018年英國愛丁堡大學一項研究指出,歐洲每年因為外觀因素而丟棄的新鮮蔬果高達5000萬公噸。

醜也能好吃

荷蘭社會企業「不浪費軍團」(No Waste Army)5月推出群眾募資「午餐訂閱計畫」。他們以季為單位,販售各種醜蔬果製成的湯品、醬料、麵點、飲料和果醬。多虧該計畫,熱心的市民,加上一筆蔬果商的大訂單,布洛克終於將上百噸洋蔥全數賣出。

超市也有「處理」醜蔬果的方法,讓它們跟好看的蔬果放在同一個袋子銷售,但這麼做有風險。《歐洲新聞台》引述研究,醜蔬果的比例不能超過六成,而且要搭配降價,消費者才會買單。

切成紅蘿蔔塊,或是將小黃瓜切片能掩飾醜蔬菜的外型,但最終的挑戰是:如何讓消費者相信醜蔬果的品質一樣好,而且願意掏出原價購買?

一個有趣的例子或許點出了方向。研究發現,農夫市集買菜的消費者對那些「連著葉子的醜蘿蔔」購買意願很高。看來,「新鮮採摘」的形象有助銷售。更多扭轉消費習慣的秘訣仍待挖掘。

參考資料

本文授權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原文標題:極端天氣讓「醜蔬果」暴增 如何讓消費者降低審美標準?


Take action!加入《倡議+》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收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在Google Podcast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蔬果 極端氣候 荷蘭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