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下美國5千萬人不知下一頓!一通簡訊解決飢餓難題

聯合新聞網 洪郁真編譯

在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美國,即使食物生產過剩,仍有近5000萬人口生活在貧困與飢餓之中,疫情衝擊又讓情況雪上加霜,美國新創公司 Not Impossible Lab 開發「Bento」平台,通過簡訊預約待用餐,讓人們以有尊嚴、符合營養需求的方式吃飽飯。

自2020年 Covid-19 開始大流行,美國許多家庭因失業衝擊與學校停課,不知道下一頓飯在哪,即使食物銀行和慈善團隊投入心力,政府也提供補助發放食物券,但 Not Impossible Lab 團隊發現,許多人對於申請食物援助,或去食物銀行領餐感到壓力,寧可挨餓也不想被汙名化。也有些人因為健康因素,或宗教文化有特殊的飲食需求,無法選擇食物銀行的餐點。

Bento讓使用者每天有一次額度,可通過應用程式發出簡訊「餓了(hungry)」...

同時間,有許多餐飲業者面臨疫情衝擊,民眾閉門不出,導致生意慘澹。於是團隊開發出 Bento 系統,希望連結飢餓的人群與缺乏生意的餐廳,同時保障使用者的尊嚴。

以人們需要的方式處理飢餓 維護尊嚴

Bento 首先向政府與大眾募集待用餐的款項,並組織願意供餐的餐廳名單,再透過非營利組織與社福機構找到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或家庭加入 Bento 計劃。

使用者每天有一次的額度,可通過應用程式發出簡訊「餓了(hungry)」,系統會回傳鄰近地區可供餐的餐廳或雜貨店名單。使用者選好餐後,系統通過 UberEat 等點餐系統向店家付費下訂,使用者只要在餐點完成後自行前往取餐,全程與一般外帶流程無異,餐廳業者不用改變供餐流程,使用者也不會有領取免費餐點的壓力,同時能兼顧素食、無麩質或糖尿病飲食等個人化需求。

自2020年上線後的一年內,Bento 就為美國七個城市送出超過12萬份餐點,並獲得 Fast Company 2021改變世界的點子獎、TIME 2021 最佳創新獎等肯定。

用技術解決看似不可能的問題

孵化出 Bento 專案的新創公司 Not Impossible Lab ,其口號是「沒有什麼是永遠不可能的」。

創辦人艾柏林(Mick Ebeling)原本從事影像設計製作工作,他在一次參觀塗鴉藝術家TEMPT 的作品展時,得知 TEMPT 已罹患俗稱漸凍人的運動神經元疾病疾病,只能透過眼睛搭配字卡向外界交流,無法繼續創作時大受震撼,他向藝術家的家人承諾一定會做點什麼。

幾個月後,艾柏林找來一群黑客、工程師和藝術家到家裡開黑客松,他們在一個周末的時間,用海灘太陽眼鏡、電線、LED燈泡與網路攝影機等材料,打造出平價版眼球追蹤裝置「Eyewriter」,不但讓藝術家 TEMPT 透過眼球移動與眨眼重拾畫筆,團隊也公開設計圖,讓需要的人都可以自行使用。

這段從承諾到解決問題的經驗激勵了艾柏林,讓他在2013年成立「Not Impossible Labs」公司,持續與團隊運用技術與創意解決各式各樣「荒謬的」問題,例如飢餓。艾柏林指出:「我們國家(美國)有5000萬人不知道他們的下一餐在哪,但我們是全世界最富有的國家。」

隨著疫情在美國逐漸穩定,Bento 已從 Not Impossible Lab 分拆為獨立公司,並持續與政府當局與醫療保健體系合作,為最脆弱的社區提供食物。除了提供餐食外,Bento 也為使用者分析健康狀況,發送客制化的訊息例如營養知識或醫院衛教服務,協助他們達成目標。

Bento希望透過解決飢餓問題,幫助人們將更多精力花在長遠的目標,進而改善生活。

資料來源:

1.The Eyewriter: A Not Impossible Story

2.This app lets hungry people secure their next meal with a text

3.This App is Fighting Food Insecurity in the U.S.

4.Bento


Take action!加入《倡議+》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填寫【倡議+】夥伴媒合表單,找尋夥伴:https://bit.ly/3EeMvVi

聽說【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美國 Not Impossible Lab 飢餓 Bento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