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議圈活動】傳善獎-ESG成企業與社福共同語言
號稱社福界米其林的傳善獎,每年提供得獎機構每家400萬、連續3年共1,200萬的穩定支持,並由專家學者給予陪伴協助,引導機構催生創新改變的勇氣與野心,進而用錢、用人、用時間,去嘗試、實踐、學習、成長並茁壯,最終能更有效率服務弱勢族群。
為了持續鼓勵社福機構善用資源追求創新,傳善獎於昨(19)日在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行第四屆經驗分享會,邀請8家社福機構將這3年(2019至2021)創新成功與失敗的寶貴經驗,無保留的與外界分享。8家分享機構涵蓋兒少、老人、身心障礙、新住民及藥毒癮等不同面向。
桃園少年之家
如何突破疫情重圍開闢線上電商平台、影音頻道、實體餐廳及快餐車等多元收入管道,擺脫募款困境,用音樂讓更多社會大眾了解目前青少年面臨的問題。
良顯堂基金會
分享如何建立「靠山咖哩品牌」串起社區、學校、愛心店家,推動職業培力服務,協助弱勢兒少生活自立、融入社會。
愚人之友基金會
分享如何跨界創立「厚熊笑狗長照生活品牌」,以互相照顧理念,建立在地照護典範,打造一個讓社區成員都願意參與的照顧咖啡館。
介惠基金會
分享如何憑藉跨專業合作與在地婦女團隊力量,改善現有照顧服務資源的不足,協助偏鄉發展自有在地服務模式,幫助走向凋零的社區重現生機。
蘭智基金會
分享如何透過運動改善體適能與延緩老化,讓不同障礙程度的服務對象,都能有適合的運動項目,為身心障礙者及父母照顧者解決雙老化問題。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
分享如何整合新生兒家庭服務,協助顱顏新生兒父母照護技巧,成為全台顱顏新生兒家庭的支持與幫助。
弘毓基金會
分享如何透過網路影音頻道,與新住民團隊推廣友善服務價值及永續創新發展幫助民眾認識及尊重多元文化,翻轉傳統刻板印象!
利伯他茲教育基金會
分享如何增加募款、改變政府補助,提供多元化的職能培力與職能再造,為藥癮者打造戒癮到復歸社會的一條街。
近年來,企業經營必修學分非ESG莫屬,企業也開始尋求優秀社福機構合作,加速落實ESG目標,因此分享會中,聯合報系融媒體事業部內容中心策略組陳欣媛副總監以「進擊的社福-台灣引路人」為題指出,隨著ESG成為企業界與社福界的共同語言,確實創造跨界夥伴接觸互動的機會點,但想攜手落實「社會共好」目標,提醒除了提升機構自身的創意力與行銷力,也應強化溝通力與說服力,特別是找到合適的企業夥伴,傳達並凝聚彼此的理念價值,才能追求影響力最大化,如願驅動社會不斷前進。
接著,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林洋彬主任以「一份決心、創造雙贏局面」為題分享,為了翻轉傷友就業率,很早就跨出重要一步與各大企業合作,並且著手建構涵蓋生活重建、專長訓練、實習就業等提升自我價值的服務鏈,順利將傷友就業率從28%提升至71%,印證只要願意創造機會,不僅三方需求都能得到滿足,社福機構也會是企業具體實踐ESG目標的最佳夥伴。
傳善獎始終期盼透過分享成功或失敗經驗,引領社福機構從中激發新想像與新創意,如今在全球ESG浪潮來襲之際,更寄望社福機構勇於摸索與企業合作的雙贏模式,積極替社會共好及環境永續找出解方。
第四屆8家機構三年經驗分享報告及簡報,歡迎至傳善獎官網下載( https://reurl.cc/6yeNGM )。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填寫【倡議+】夥伴媒合表單,找尋夥伴:https://bit.ly/3EeMvVi
聽說【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