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政治嗎?-《菜市場政治學》讓政治學走進生活
「我們的目標是讓菜市場裡買菜的一般人,都可以了解政治學在做什麼。」這是菜市場政治學的理念,十位政治學研究者,因為在太陽花運動中沒有看到關於政治學層面的討論,因此他們想用最易懂的文字,將政治學知識帶給大眾。
海外串連讓菜市場誕生
畢業於密西根州立大學的陳方隅,在攻讀博士學位時,受到另一位留學生顏維婷的邀請,十位留學生決定共同創立《菜市場政治學》。他們都是散落在海外各地的留學生,2014年因《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引起眾多人的擔憂,太陽花運動也引起海外留學生的關注。陳方隅提及,當時網路上有經濟學、法律層面的討論,卻並未有關於政治學的相關討論。因此他們認為,身為政治學的研究者,應該要建立一個平台促成公共討論。
一開始他們規劃十個人,每人輪值一週負責撰寫。沒想到輪值半年就產生斷稿危機,因為大家都有自己的研究要做,所以他們決定邀一些書評、評論文章。或是請社會所、政治所的碩士生將他們的論文改寫,而寫稿則較集中在其中幾位編輯身上,像是王宏恩編輯就有六十多篇,陳方隅自己也有三、四十篇。
對於寫稿,陳方隅提到,雖然人在海外,無法參與到臺灣一些事情,他們還是會設法找出臺灣正在討論的重大題目來寫,大家再運用google共用文件進行討論,其他人提出看不懂或是需要舉例的部分再請作者補充。
以時事而言,2014年的反核,在文章中向大眾解釋了公投門檻太高,可以輕易把一個議案否決,導致公投成為否決議案而非解決爭議。以及近來引起多方討論的藻礁公投,編輯透過不可分割偏好理論解釋了藻礁公投與核四重啟兩者會相互影響,更做出表格證明兩個公投案的先後順序會影響公投結果。
像是如果有三個公共政策A、B、C,每個政策都需要一百萬,總預算也只有一百萬,民眾對三個議題都抱有相同支持度的情況下,如果政府先公投A,那A通過後民眾便不會支持B和C,因為民眾不希望政府負債。無論先投哪一個,另外兩個便不會受到支持。但今天若三個政策一起公投,民眾有可能三個都蓋同意,政府便會負債兩百萬,三者的投票順序相互影響了結果,這便是不可分割偏好理論。
他們結合時事,試圖以大眾可以了解的詞彙形容,例如2018年的臺北市長選舉,姚文智、丁守中、柯文哲三位候選人都未公布民調,筆者藉此建立一個數學模型,並向大眾解釋關於政治科學中的棄保效應以及抗議投票。
《菜市場政治學》也接受其他領域的學者、專家投稿,例如泰國學運中的舞蹈活動並不是好玩,舞蹈領域研究的學者投稿指出,泰國曼谷高中生和大學生在抗議中以哈姆太郎的主題曲結合舞蹈,表達與執政者的世代差異,因為此動畫為2000年由日本推出,當抗議民眾共同歌唱,同時代表執政者不懂年輕人。他們用肢體表達說出自身理念,成為社群媒體的焦點。
與時間賽跑的知識科普
從學術層面對於政治學來說,因為學術與現實會有嚴重的時間差,如2014年他與顏維婷一起蒐集資料分析臺灣民眾的貿易政策偏好,2016年開始投稿,數次遭拒、再修改,一來一往直至今年文章才被刊出。而他認為大眾沒辦法等那麼久,所以科普極為重要。他將其改寫放上《菜市場政治學》,提供給大眾作為公共政策上的參考。
在時間的不斷壓縮下,他們也曾想過招募新人加入,但陳方隅提到,有兩個困難的點,一來是必須找到理念相近的人,像是認為自己是政治學者,必須做一些對整個社會有利的事。二來是經營《菜市場政治學》對於職業生涯毫無幫助,如果進入學界,別人會認為你花很多時間在課外活動上,他們更希望你把時間花在研究上面。
即便如此,這依然沒有澆熄他們想要推廣政治學科普知識的熱情。除了2018年出了第一本書《菜市場政治學:選舉專號》,他們亦收到教科書的出版社洽談將《菜市場政治學》的文章納入課本中。或是《泛科學》與他們談過想建置一個資料庫,將許多適合國高中生念的文章收入,在使用者付費的情況下,再將其中付費的一定比例交給提供內容的他們。
對於未來,目前他們打算在年底前出版第二本書,並考慮成立協會,在登記成社團法人之後便可以運用實體的組織辦更多活動,無論是簽書會、討論會,或是演講,都希望更多人看到《菜市場政治學》。
採訪後記
聽到菜市場政治學的小編向我們分享他對於政治學的熱愛,以及明知道仍有許多人不認同,卻仍想繼續為社會貢獻一份心力。或向我們描述留學生在太陽花學運時期焦慮的心境。而那份一直想把所學帶給大眾的熱血,從之前到現在從未變過。
本文轉載自《生命力新聞》(原文標題:菜市場政治學 讓政治學走進生活)。
延伸閱讀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