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衡量社會影響力?逢甲大學教授汪浩:別只靠數字!

聯合新聞網 劉嫈楓

「人們或許可以自問:『世界有沒有因為你的存在而改變?』理解社會影響力並不複雜。」逢甲大學社會事業研究中心主任汪浩直言。

在聯合報《倡議+》舉辦「創利・創力:贏在社會影響力」論壇中,汪浩指出,影響力評量的最新趨勢是「回到有溫度的行動」。汪浩說,世界的制度和規則正在改變,立刻改變策略採取行動才是正解。然而,如何採取改變?「衡量」是一項重要的關鍵。他提醒,價值被衡量的方式不僅是數字,還需要更多概念,要有方法也要有哲學,當行動前,思考動機、策略,才是驅動社會改變、落實社會影響力的關鍵。

究竟什麼是社會影響力?逢甲大學社會事業研究中心主任汪浩提醒:「別只看數字!」 圖...

「哲學、方法與技術,影響著你的社會影響力報告究竟有沒有寫對。」他說。而當各界積極正視「社會影響力」時,一份理想的「社會影響力報告」需要具備簡單數字,綜合判斷、動人故事,嚴謹邏輯和透明責信5大原則,才能對內對外說服,藉此推動企業CSR。

在許多公司或是非營利組織所寫的社會影響力報告書,只在乎投入、產出以及成果。但汪浩提醒,更應進一步來看是否真正有助於服務對象,納入思考「利害關係人」,才能真正實踐社會影響力。

他以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為例。近年來,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推動「不老騎士」等計畫,翻轉台灣社會對銀髮長者的印象。甚至對公共政策帶來影響,影響現今長照制度2.0的執行,不僅造福真正的利害關係人,更形塑了社會影響力。

汪浩也指出,過去各界總詬病,人們僅有思考不行動;然而在永續議題日漸重要時,除了思考、行動,更要產生影響力。例如此前為氣候議題積極發聲,並於聯合國會議上四度怒問各國領袖「你們怎敢?(How dare you?)」氣候少女桑柏格(Greta Thunberg),就是他形容透過行動、並帶來引發社會影響力的典型代表。


Take action!加入《倡議+》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社會影響力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 非營利組織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