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城市借鑑!大城市該怎麼緩解地層下陷?東京:關鍵在「根源治理」

聯合新聞網 聯合報 高詣軒
印尼雅加達北岸興建海堤,以應對地層下陷和海面上升影響。攝於2019年12月。 圖/路透

全球許多城市面臨地層下陷問題,各地也採取不同應對方法。日本東京察覺下陷問題時,當地政府決定解決問題根源,對地下水抽取實施嚴格規範,此後東京地層下陷在1970年代大幅減緩。台北同樣已透過減少抽地下水,來緩和地層下陷。

東京模式最有效 難在維護成本高

英國BBC報導,東京也已打造一套供水管理系統;科學家認為,這是阻止地層下陷的最有效率方法。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研究發現,現在東京地層下陷問題已穩定許多,不過在2014年至2020年間,仍有幾個地方每年下陷0.01至2.4公分不等。

東京供水系統如何運作?首先,東京幾乎所有用水,都是來自東京外部2座大型水壩調控的森林與河流水源。這些水會經由10座淨水廠處理,並輸送到1座供水中心。該座供水中心會調節供水量與水壓,再透過耐震管線,將水分配給家庭和企業。

東京早稻田大學教授埃斯特班說,東京的供水系統儘管卓有成效,但科學家質疑,要將該模式推行到各地將有難度,畢竟其建造與維護成本高昂。但埃斯特班提到,部分亞洲城市仍視東京為典範,例如台北在1970年代也減少地下水抽取,這有助減緩地層下陷速度。

閱讀更多:護國神山入駐引爆水危機?熊本地下水告急 台積電承諾補注

上海採回灌作法 重慶建海綿城市

美國休士頓、泰國曼谷與英國倫敦,也都謹慎管控地下水抽取量,確保抽水量適中。部分城市則嘗試不同策略。中國的上海就採用「回灌」作法,將長江河水的淨化水,透過以往用來抽水的水井重新注入地下。義大利帕多瓦大學教授彼戴帝尼說,此方法效果很好。

閱讀更多:災難片將真實上演 威尼斯、鹿特丹如何直面百年內沉沒危機?

中國重慶、薩爾瓦多的聖薩爾瓦多則採納採取「海綿城市」原則。不同於只用混凝土與柏油舖路,海綿城市會利用土壤、草地與綠樹來自然吸收水分,著重打造公園、濕地和綠地,並設置湖泊、池塘以便在多雨季節將水引導到那裡貯放。

胡志明市建堤防 仍解決不了病灶

印尼的雅加達、埃及的亞力山卓和越南的胡志明市等,則已沿海岸線興建堤防、圍牆或沙障來防止海水倒灌。

但彼戴帝尼說,這些防護設施愈建愈高,可能反而導致雨水與河水被困在防護設施裡面,無法自然流入大海,加劇城市淹水。為了排出積水,雅加達與胡志明市等地都設立抽水站,但這些作法並未解決地層下陷或洪水的根本原因。


Take action!加入《倡議+》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地層下陷 地下水 東京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