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低價包裹來自中國...歐盟報告:危險化妝品中國是最大來源地、占40%

聯合新聞網 中央社
歐盟執委會發布2024年度非食品類危險產品警示報告,以化妝品占最多。從來源地看,中國占所有產品40%,若扣除化妝品更高達61%。 圖/路透

歐盟執委會發布2024年度非食品類危險產品警示報告,以化妝品占最多。從來源地看,中國占所有產品40%,若扣除化妝品更高達61%。

閱讀更多:「別碰我的鍋」 法國PFAS禁令化妝品衣鞋都管 不沾鍋除外

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16日發布「安全門」(Safety Gate)年度報告,根據非食品類產品的歐洲快速警示系統(European Rapid Alert System)資料作出統計分析,範圍除了歐盟27國,還包括挪威、冰島、列支敦士登等歐洲經濟區(EEA)成員。

執委會指出,去年警示案例達4137件,是前述系統自2003年建置以來的最高記錄,代表涵蓋國家的監管單位更積極提報、分享資訊,反映這個系統的有效度和信賴度升高。

根據該報告,化妝品持續是最受警示的產品,去年占比36%,次為玩具15%、電器10%。其中近半產品是因化學成份帶來危險,例如97%的化妝品警示案是因含有被禁用的丁苯基甲基丙醛(BMHCA)合成香料,有害於人體生殖系統和皮膚。

閱讀更多:中國快時尚品牌SHEIN 多項產品再被驗出含有害化學物

中國是歐洲消費市場危險警示產品的最大來源地,其次為包括所有歐盟國家的歐洲經濟區。以含化妝品的所有案件看,義大利占16%,是僅次於中國的來源國,2023年中國占比37%,2024年提高到40%。

若扣除化妝品,則2023年中國占52%,2024年占比更增至61%,遠高於居次的歐洲經濟區合計(19%)。

報告指出,歐盟執委會自2006年起便與中國產品安全監管部門合作,中方定期回報被歐盟警示的危險產品處理情形。2023年9月歐中並簽署共同行動方案,同意針對網路購物被通報的危險產品在21天內採取作為並回報。

近年歐盟開始盯上境外網購產品,今年2月執委會宣布取消對價值150歐元(約新台幣5524元)以下包裹的免稅優惠,並從產品安全、環保等面向加強監管網購低價進口商品。

歐盟2024年進口46億件低價商品,平均每天1200萬個包裹,其中91%來自中國。

中國大型電商平台目前有2家正受到歐盟執委會根據「數位服務法」(Digital Service Act)立案調查,包括阿里巴巴旗下的全球速賣通(Ali Express)涉嫌疏於查核其電商平台上的產品不實資訊,特別是有害健康的假藥、食品成份,以及「拼多多」旗下Temu涉嫌販售非法商品和令消費者上癮的設計。


Take action!加入《倡議+》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歐盟 電商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