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乾涸、魚類死亡!雨林原住民:我們用生命守護的森林在消亡
「我們的河流正在乾涸,魚類正在死亡,卻沒有任何人採取行動;我們用自己生命守護這片土地,那裡僅存一些保有生物多樣性的地區,正在與氣候變遷對抗。」巴西39歲原住民婦女馮賽卡,帶著3歲幼女參加氣候峰會,控訴家鄉深受暖化與盜伐之苦,生物多樣性豐富的森林正在消亡。
記者在聯合國第30屆氣候峰會現場觀察,雨林議題掀起熱議,來自巴西與印尼等雨林國家的原住民積極參與峰會,盼找回失落的環境正義。
來自巴西南部森林的馮賽卡難過地說,「一棵棵神聖樹木遭到砍伐,一旦沒有了樹木,地球就沒有了森林。」
下一代如何面對炙熱地球?馮賽卡看著女兒說,新世代才是拯救世界的關鍵,所以自己支持孩子;他們需要為即將身處的地球做好準備,只有他們這一代才能改變。
印尼是僅次巴西、剛果,擁有全球第3大雨林面積的國家,來自印尼、身著婆羅洲原住民達雅克人傳統服飾的學生阿爾瑪斯表示,婆羅洲雨林許多樹木遭到非法砍伐,對叢林部落衝擊極大,「他們失去了家園,也失去了食物」,這對印尼甚至全世界都是大問題。
印尼環境部高級專家顧問潘巴吉歐接受本報採訪時直言,若無法保護熱帶雨林,印尼將因碳排超標遭受重創,全球也加劇暖化。巴西提出「熱帶雨林永續基金」,印尼也需參與;若基金順利推動,深入調查對雨林居民的衝擊、尋找解方將是重要運用。
採訪團隊探訪貝倫南邊的亞馬遜流域雨林,直擊豐富生態與300年神木,在這片自給自足的豐饒之地,原住民的生活用品取自雨林,採植物汁液作為乳液,一些樹木草葉可提振精神及製藥,趨吉避凶。
83歲原住民拉迪種植巴西堅果,以及有「超級食物」美名的巴西莓棕櫚樹,然而隨著全球暖化,拉迪等原住民的生計及雨林生物多樣性受衝擊。
亞馬遜有許多種棕櫚樹產出可食用的果實,其中之一就是巴西莓,但天氣愈來愈熱,雨量減少,乾季愈來愈長,影響了巴西莓和可可樹的產量。前年亞馬遜遭遇45年來最嚴重旱災,影響作物,主因包括氣候變遷和森林砍伐。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