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放寬2040氣候目標:首度允許購買開發中國家碳權、重工業出口免碳稅
歐洲執委會2日提出更有彈性的2040年歐盟氣候目標,首度允許會員國運用從開發中國家購買的碳權,協助達成減碳目標,並且讓歐盟重工業豁免於出口碳稅,以因應外國競爭加劇和要求放寬目標的批評聲浪。
歐盟執委會提出一項具法律約束力的目標,在2040年之前把溫室效應氣體淨排放量降到比1990年水準減少90%,使歐盟邁向2050年達成淨零碳排目標的進度上軌道。
但在法國、德國、義大利、波蘭、捷克等國政府施壓下,這份提案包含一些彈性,降低對歐盟產業的要求。
原先歐盟減排目標完全依據國內減碳成果而定,但按新版規定,2040年減排目標中,多達3個百分點可用從聯合國支持的碳市場向外國購得的碳權相抵。這讓成員國把對國際氣候目標提供的資助,也計入本國減排成果。
草案說,2036年起,上述碳權將分階段實施,歐盟將提議立法「制定強大、高道德的標準,並訂出碳權來源、時機和用途的相關條件」。
歐盟某高階官員表示,碳邊境稅(CBAM)這類措施對去碳化固然很好,但不應「攜牲我們自己的企業,讓他們在全球市場面臨不公平競爭」。
因此,布魯塞爾也做出另一讓步,就是對歐盟境內的鋼、鋁、水泥等重工業免徵出口碳稅,讓他們與外國同業能公平競爭。
各國在選擇對2040年達成氣候目標貢獻最大的國內產業時,也將享有更大的彈性。
氣候變遷已使歐洲成為地表上暖化最快的大陸,6月底熱浪來襲更在歐陸四處釀成野火和混亂。但歐盟抗暖化政策招致野心太大的批評,已在27個成員國之間引發爭執。最新版的2040年氣候目標希望藉提高彈性,讓各國在達成氣候目標與兼顧經濟競爭力之間,取得平衡。
草案內文寫道:「去碳化不僅對地球至關重要,一旦與工業、競爭和貿易政策相結合,也是經濟成長的一大驅動力。」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