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塑膠公約談判4次無定案 國內企業如何因應減塑浪潮?

倡議編輯室 張語屏
聯合國政府間談判委員會(INC)耗時兩年協調的《全球塑膠公約》,此前已完成四次談...

聯合國政府間談判委員會(INC)耗時兩年協調的《全球塑膠公約》,此前已完成4次談判,預計將在11月底將在韓國釜山進行第5次談判,同時也是最後一次協議,目標要在2040年以前,儘速消除塑膠汙染,同時保護海洋生態與人類健康。

《全球塑膠公約》著重推動「永續生產與消費」、「無害環境管理塑膠廢棄物」及「永續金融機制」,第4次談判歷經長達7天協商,該草案仍然無法達成共識。

塑膠公約談判陷膠著 耗時近2年討論仍無共識

對此,環境正義基金會(Environmental Justice Foundation)曾提出質疑, 塑膠污染正在使自然環境室息、危害人體健康,雖然進入2024年底決議前,仍有閉會期間的推進工作,但自展開討論近2年,至今未能提出第一版草案,不禁令人質疑有既得利益團體進行遊說,以推遲談判成果。

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總經理室經理許祥瑞表示,《全球塑膠公約》至今談判4次仍無定案,可能連年底最後議案都充滿變數,加上部分INC代表呼籲需要和世界貿易組織(WTO)規則協調一致,導致討論發散,其主要意見包含:

1、應制定全球協調性規則與文書管理制度

2、已超出世界貿易組織規則,可能傾向保護主義

3、應在確定其他關聯條款後再討論貿易問題

要強制執行塑膠物減量管制、綠色設計及責任生產與消費,就必須嚴謹考量每個階段都要設計完整的準則,因此要形成共識並非易事。

台灣企業提前做準備 專家建議參考一項國際承諾

即便如此,塑膠汙染成為公害已是事實,訂立標準、加強管制勢在必行。許祥瑞表示,台灣的減塑行動行之有年,要持續有效減少塑膠汙染,建議同時參考2018年由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和聯合國環境署共同發布的《新塑膠經濟全球承諾》的6項願景目標:

1.減少非必要塑膠包裝。由環保團體共同組成的減塑組織「解開塑縛」(Break Free From Plastic)曾揭露,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及雀巢等3家大型食品企業,連續3年是全球最主要的塑膠汙染者。許祥瑞解釋,早期奶粉鐵罐上都會再有一個塑膠蓋,如雀巢的克寧奶粉都已拿掉,顯見國際領導品牌開始重視減塑。

2.增加重複使用與可回收性。為降低一次性、在短時間使用就報廢的塑料,應當採用重複使用模式。許祥瑞說,不論是《全球塑膠公約》或是近年倡議減塑行動,都有2個訴求,包含減少一次性使用塑膠,以及汙染海洋的塑膠微粒。

3.塑膠包裝100%重複使用、增加可回收、生物分解的堆肥塑膠。許祥瑞舉例,當產品結合不同材質的塑膠,可回收性就不高。「當A材質的熔點溫度是攝氏150度,B材質熔點溫度為250度,當超過150度,A材質早已碳化,難以回收。」

4.確保實際執行上述3項目標。許祥瑞舉例,近年流行的生物可分解塑膠,台灣卻沒有可執行的回收系統與分解環境,最終可能還是進了焚化爐。

5.將塑膠與石化原料等有限自然資源脫鉤,積極尋找可持續供應的生質塑料、生物基塑料來源。

6.塑膠製造過程中,不能含有毒害的化學原料,維護產業人員的健康、安全和權利。

許祥瑞強調,隨著未來塑膠公約的制定,各國都在循序制定相關法規,國際企業也對供應鏈展開要求,對台灣的相關產業必定產生影響,不過國內一直有在進行減塑任務,只要保持資訊透明、持續關注相關發展,不須過度焦慮。


Take action!加入《倡議+》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收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在Google Podcast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永續 塑膠 海洋生態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