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梨泰院踩踏悲劇 學者籲:選舉造勢也要留安全通道
南韓首爾梨泰院是著名的夜生活鬧區,今年萬聖節適逢週六假日。當晚一場大型活動吸引逾10萬人聚集,但因人潮過多、巷子太窄小,路線完全壅塞,不幸在晚上10點多,不明原因引爆大規模踩踏事件,造成至少154人死亡(截至10/31 9:00)。
面對這樣的踩踏事故,我們該如何自救?未來又該如何防範?
消防員:保護頭頸避免人潮
大批人群移動,發生人擠人推擠、推倒、踩踏悲劇時,被稱為「踩踏事故」,對此,新北市一名不具名的消防員表示,群眾移動時,首先要留意腳步、重心蹲低,並保護好頭頸部。
該名消防員繼續說,若開始有推擠,可以把雙手交叉,或把包包等物品擺在胸前,製造一個緩衝,以保護胸腔;若推擠過大,建議跟身邊民眾「手勾著手移動」,才不容易被撞倒、跌倒。
不過,他補充說,梨泰院事件目前發生原因還不清楚,又地形特殊,還要釐清是否真的是踩踏事故,根據當時拍攝的影片,梨泰院事件確實有大批群眾,「但完全動彈不得,根本沒有辦法踩踏」。
他表示,大批人群因為恐慌,試圖逃離,雖可說是踩踏,但實際上,梨泰院事件死者並不是真的被踩死,而是死於推擠、呼吸不到空氣的「窒息」。
針對梨泰院事件,台灣人要如何防範,他最後建議,人潮過多的地方就不要前往,並且著重「事前預防」,如交通管制、場域安全、人數控管等,才是真的防患未然。
醫生:注意自身的呼吸道暢通
北市聯醫中興院區醫療整合科醫師姜冠宇表示,在人潮非常擁擠的情況下,本就容易受傷,尤其是肋骨的部位,容易因為人群擠壓而被壓斷,也可能在四周人群各方向移動的狀況下,四肢就被擠壓成不符合人體工學的角度,造成骨折、斷裂。
「創傷現場,最重要的就是保持呼吸道暢通」,姜冠宇說,人多空間就變少,相對氣體也減少,加上很多人都在急促呼吸,現場的氧氣就迅速耗光;所有的急救現場都基本要求都是保持呼吸道暢通,氧氣不夠的狀況下,就可能產生頭暈、嘔吐、胸悶,甚至最後窒息。
若民眾在出門參與活動時,也遇到了人潮壅擠的情況,姜冠宇說,頭頸部務必要保護好,並且注意自身的呼吸道暢通,四肢盡量靠向軀幹固定,避免手腳在人潮中被壓擠受傷,維持身體的平衡,不要讓自己處於容易被推倒的狀況。若觀察有危險,可能的情況下往角落移動,等待人潮散去後再移動,不幸遇到踩踏事件,也盡量冷靜等待救護人員前往協助。
學者籲:選舉造勢也要留安全通道
學者分析,活動現場水泄不通,沒留安全通道導致延誤警消搶救,是致命主因之一,而我國九合一大選即將到來,各政黨、候選人及地方政府也應落實群聚活動安全管理,明確標示動線、出入口,避免憾事發生;也有消防指出,網傳「搏擊」自救法僅能參考,應從源頭預防。
銘傳大學犯罪防治學系副教授王伯頎指出,從安全管理的角度分析,梨泰院是第一次舉辦大型萬聖節活動,且具有窄巷、斜坡、鄰近地鐵出入口等風險因素,加上地板可能有酒水,比較濕滑,短時間人潮也多,若不慎滑倒容易導致骨牌效應,許多人是被壓到窒息,顯示散場時若無適當管理,十分危險。
王伯頎表示,國內大型演唱會、宮廟遶境活動、政治活動等也常人山人海,現場人擠人、只能小碎步前進,進出困難;最近選舉將近,勢必會有更多大型造勢場合,更需要制定相關安全計畫。他舉例,梨泰院事件就有救護車、警察被擋在人海之外,延誤黃金救援時間,若有保留緊急通道就不會發生憾事。
王伯頎說,我國內政部、地方政府雖然都有大型群聚活動安全管理相關法規,但規範模糊,僅要求主辦單位應提報容納人數、劃定區域、出入、疏散、救援等動線等安全及交通維護計畫,但沒有具體控管標準跟規範措施,自己往年參加各大造勢活動,散場時也都沒有任何疏導作為,呼籲主辦單位除了應事前設計外,也應有義務透過傳媒、文宣揭露平面圖、動線圖告知民眾,以減少亂竄的風險,並預留緊急救援通道。
至於網傳友消防員建議以「搏擊」姿勢因應,桃園市三民消防分隊高級救護技術員張詠翔表示,舉凡宗教、體育、節慶及政治等人群群聚的場合,都容易發生「群聚災難」,踐踏只是其中之一,最常見的死因是倒地後胸壁壓地窒息,消防員並沒有相關自救訓練,因此相關「自救技巧」僅供參考,學術文獻大多建議從預防做起,例如事先規畫好動線、做總量管制等。
參考資料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填寫【倡議+】夥伴媒合表單,找尋夥伴:https://bit.ly/3EeMvVi
聽說【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