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醫護說「辛苦!」後,台灣有給醫護喘息空間嗎?
新冠肺炎(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持續在全球蔓延,難以控管的情況下,如今已激增數起案例。然而作為前線的重要防疫人員,台灣的護理師卻還在有著「不合理的工時、不被尊重的職場」環境,犧牲著健康與尊嚴,承受高風險與壓力。面對未來的疫情與新疾病,台灣的醫護體系要如何做出改變,才能降低明日的風險?
想要改變台灣護理人員的職場環境,就要先從了解這個我們引以為傲的醫療體系出了什麼問題。紀錄片《南丁格爾》導演,本業醫師的楊朝鈞,在看到護理師的日常是在無奈、壓力、體力不支中度過後,決定扛起攝影機,深度採訪了多位現任與前任護理師,讓社會大眾看見護理師的血淚心聲。
高離職率後的血淚
台灣每年的護理畢業生約1.5萬,取得執照進入職場的約7千人,但是在離職率上卻居高不下。「護理師的抗議就是離職」台灣基層護理產業工會理事梁秀眉這麼說,儘管她知道離職不能解決問題,但是對於護理師們而言,這是已經用了二十年的唯一方法。
而高離職率的背後是因為惡劣的工作環境。在國際標準下,護病比的最佳比例應處在「1:4」至「1:6」,然而在台灣,衛福部規定的護病比規範,為醫學中心「1:9」、區域醫院「1:12」、地區醫院「1:15」。不過這也僅僅是政府規定的標準,在許多地區,大夜班的護病比甚至高達「1:25」。
「美國研究指出,理想護病比為『1:4』,每多照顧一位病患,多7%的死亡風險」。在不健康的護病比背後,不只無視了病患的健康風險,更是將護理師的身心健康置之不顧,大量的工作要負荷,護理師的日常是手搖杯代替正餐、隨身備著止痛藥、面對許多不尊重他們專業的無禮病患與家屬。
防疫的最前線
台灣健保可以說是聞名世界,根據全球資料庫網站「Numbeo」醫療保健指數(Health Care Index)排行榜中,台灣以86.71分連續第四年獲得冠軍。然而這是縮減了多少醫療成本後,贏來的榮譽?
社會大眾很少去認識到,醫療服務其實是一個產品,作為其中最大的成本,為了追求更大的利益,護理人員正在不斷的被壓縮。導致的巨大工作量除了造成護理師身體的耗損,也造成了嚴重的心理壓力。
沒有及時發現病患突發狀況時的自責、因為日夜顛倒的大夜班而無法與家人相處。再加上大眾對於護理師的誤解與不尊重,壓著護理人員們喘不過氣。甚至在最終選擇離職後接著而來的,也是社會的不理解與批評。如今的新冠肺炎疫情中,為了防疫,除了在沒有空調的環境穿上厚重隔離措施,專注病患的照顧外,護理人員們還要不斷洗手消毒,祈求自己不要感染,影響到自己、家人以及社會。
明日的南丁格爾
當前的武漢肺炎(新冠肺炎、COVID-19)、隨著高齡化社會增加的各式慢性疾病、便宜健保下的醫療濫用,是未來醫療的走向。在病患人數的增加、工時的延長、社會對護理人員的需求不斷增加的情況下,護理師的處境只會更加險惡,而這個台灣醫療體系的嚴重問題,將會提高未來台灣面對重大疫情時的風險。
這個問題該如何解決,在紀錄片《南丁格爾》中,製作團隊便已經給出了解答。只要大眾帶著尊重專業的態度,去了解護理人員,給予他們應有的尊嚴以及關心。同時結合各界力量,促使政府、資方從問題的根源改變,台灣醫療界將能有足夠的力量,面對未來的的疫情與新疾病,降低明日的風險。
南丁格爾》全片線上觀影:http://bit.ly/2Wssc3E
——關於Giloo紀實影音——
Giloo的命名,源自於「紀錄」的發音,是台灣唯一以議題為導向的影音平台,搜羅台灣與世界最重要的紀實電影,打造專屬於議題與知識影像的文化社群。
Giloo 14天線上觀影網站連結:http://bit.ly/2Wssc3E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