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叫我小屁孩 我18歲我也想投票!
• 「年輕人能投票的重點不在於結果,而是參與的過程。」--台中一中何御庭 17歲
• 「雖然從小到大都還沒有機會投票,但是其實每次選舉,我們家第一個看選舉公報的人都是我,都會想如果我可以投票我要投給誰。」--明道高中李宇翔 17歲
• 「要讓年輕人站出來,你才會知道18到20歲這個青年世代在想什麼,也才不會讓世代間的溝通造成間隔。」--臺灣大學陳采昀 19歲
• 「一般這個社會在看學生,對學生的期待就是好好念書,但這社會對於學生的期待應該要更多元,學生其實是可以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公民思辨的素養。」--臺北大學林義翔 19歲
目前世界各國幾乎都已將投票年齡下修到18歲、甚至16歲,鄰近的日本原本與台灣一樣,將投票年齡門檻訂在20歲,但花了數年時間準備,在2016年時投票年齡下修至18歲正式生效。反觀台灣,相關團體花了18年時間倡議,台灣的青少年卻還在等待。
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秘書長葉大華指出,台灣投票年齡遲遲無法下修,最大的問題是修憲困難。台灣的投票年齡規範在憲法第130條內,若要更動得啟動修憲流程,但修憲門檻相當高,「全國900萬人投下同意票,才能修改憲法裡任何一條條文。」
至於不信任年輕人具有投票能力的社會文化,葉大華觀察,這樣的文化雖然還是存在,但在這幾年的推動下,已經逐漸達成共識,剩下需仰賴朝野推動。目前共有8個與18歲投票相關的修憲案還躺在立法院,尚待組成修憲委員會。
以日本為例,葉大華說,日本會開始推動投票年齡下修,是因為發現30歲以下的年輕人投票率非常低、老人政治嚴重,擔心再這樣下去會造成年輕人對政治的冷感與疏離,才傾朝野之力來推動投票年齡下修,確實提升了年輕人投票率。
台灣也有同樣的隱憂。葉大華表示,投票權下修代表青少年的意見開始被重視、被採納,就會開始去關注這些選舉候選人的議題或政見,有助於帶動政治新陳代謝。「必須要投過投票權下修,翻轉既有的選舉文化,讓更多人願意去聽年輕人的想法、心聲,讓政策能夠更平衡,才有可能讓世代衝突的對立緩解。」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