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機停車不再氣噗噗!台北市推重機共用格位2.0 終結停車亂象

聯合新聞網 聯合報 張策
台灣機車路權促進會理事黃柏岳表示,機車格大小合規的話大部分的大型重機都可以完整停放。 圖/張策攝影

台北市15日起啟動「機車與大型重機共用格位2.0」計畫,全市擴增至1054格、皆設於鬧區,並以藍框標示與新式牌面強化辨識,改善過去牌面模糊、使用率僅0.08%等問題。相較之下,新北市交通局則仍持保守立場,表示將觀察台北試辦成果與民眾需求,再行檢討後續方向。

新北市交通局表示,目前新北全市設有452格大型重機專用停車格,分布於13處路段與71處停車場,平均使用率約5成,高峰可達8成。交通局回應指出,將觀察北市計畫實施成果及民眾實際需求,繼續滾動式檢討新北市大型重型機車專用停車格試辦計畫後續方向。

閱讀更多:6萬個停車位變公園綠地!巴黎移除柏油、廣植樹木 把空間還給自然

不過,對於長年缺乏停車彈性的重機族來說,現行制度「車種分流、專位專用」早已成為痛點。27歲的黃姓騎士直言,專用格使用率本就不高,「沒人停的時候,那些位子就空著,在寸土寸金的市區根本是浪費」。他指出,若無專用格,只能被迫停進汽車格,「還是回歸到最浪費空間的做法」。

31歲的吳姓騎士更不滿制度「看車不看格」的荒謬。他表示,多數重機都能完整停入一般機車格,但卻因為牌色不同被迫停在遠端的專用格,「連地狹人稠的台北都開放了,新北到底在堅持什麼?」

另一名26歲的許姓重機騎士則強調,重機族自知車價高、易受損,「我們反而是停車最小心的族群,停得比白牌還正。」他認為,政府應根據車身大小設計彈性政策,「一車一格、多占者付費」,才能真正反映公平使用原則。

長期關注重機議題的「通勤者之歌」指出,台北市這次推動的共停格2.0計畫在選點上很有策略,不僅集中於整段路側,也多設於使用熱區,共停格的政策也沒有排擠原有機車空間的疑慮,對使用者而言彈性更高,「一個人還是一台車,不會因此多佔用其他人的位置」

他批評,大型重機專用格現實狀況是「格子在那、不見得有人停」,容易造成空間浪費,進一步引發用路人之間的對立,例如汽車與機車族群認為格位被畫走,引起不滿。五成的使用率也代表還有一半的時間空在那邊。他認為,與其硬性畫設,不如效仿北市推動共用格的做法,同時也呼籲北市可以再作調整,「重機能停一格的就一格、需要兩格的就按比例收費。」認為配合滾動式調整與彈性管理,才能兼顧公平與實用。

閱讀更多:停車位=城市發展的絆腳石?紐約:少了停車位 街道更快、乾淨

台灣機車路權促進會理事黃柏岳指出,雖然仍偏好「一車一格」的設計理念,但台北市現行做法相對可接受。他分析,新北目前雖有規畫,但始終未能鬆動對「重機專格」的堅持,「期待新北至少也能試辦,觀察實際使用情況」。

黃柏岳也提醒,現行法規訂定的機車格標準為2公尺乘以1公尺,地方政府卻常因空間考量畫得更窄,造成大型重機停不進去部分機車格的狀況。他認為,政府該從制度與現場繪製兩端一併檢討。

前日重機團體在烏來舉辦「停車大富翁」活動,許多大型重機車種一一試停機車格。 圖/臉書粉專「通勤者之歌」提供

民團均認為大型重機專用格反而是浪費空間的做法。 圖/張策攝影


Take action!加入《倡議+》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停車位 重機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