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責任優先 企業應將外部成本內部化

聯合新聞網 張瀞文

「現在社會的問題非常龐雜,惡化的程度也超乎我們想像。主流企業一直朝獲利發展,卻未考量環保與社會負面衝擊。」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黃正忠在接受專訪時強調,這些年來,企業獲利亮眼,但是民眾無感,「因為我們不是在一個創造、共享的價值下。」

如果企業的獲利是共享價值,企業所有員工都應該感受喜悅、欣欣向榮。但是實情並不然,單向高度的獲利,只是拉大社會的不平等、落差。

黃正忠舉例,一支手機賣掉了,但是產生的電子廢棄物不安全回收成為環境噩耗,原物料愈來愈高等相關的問題,這些「外部成本」沒人支付。企業賺到獲利,外部成本卻由大家負擔,因此拉大財富落差。

黃正忠因此倡議「企業的外部成本內部化」,企業不能為了賺取利潤,對社會造成不可預期的傷害,必須重新檢視獲利下的外部環境及社會的衝擊,過去企業強調的是先賺了錢再解決社會責任,現在社會企業則是優先考量解決社會問題。

大企業併購小公司 宣示永續價值

這樣的觀念業接受度高嗎?「慢慢有了,」黃正忠說,因為企業開始面對國際的評等機構相關的檢視和要求,近年外界也愈來愈關注企業所創造的價值,獲利是否與社會與利害關係人分享,也是投資機構用以評價該企業是否符合企業社會責任的指標。

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黃正忠在接受專訪時強調,這些年來,企業獲利亮眼,但...

但是為了解決環境和社會問題,改變現有商業模式是困難的,尤其是國際大公司,母體旗下品牌太多,每個品牌有自己的牌品定位、核心顧客,要改變並不容易。黃正忠觀察,目前企業回應這個趨勢的方式是在大企業裡併購一個強調永續的小公司,這些大公司試著引進不同價值、不同工作方法的小公司,讓其他子公司看見:「你看,他做了這麼多事情仍這麼賺錢!那你要不要跟著改變?」2010年來國際上陸續有許多企業這樣做,例如2011年可口可樂併購強調無糖、低卡的有機茶Honest Tea便是一例。

黃正忠強調,主流企業投入社會創新,不僅能解決社會棘手的問題,還能改變企業形象、提升營運效能、拓展新市場、創造共享價值等。


訂閱《倡議+》,投稿成為倡議家
揮別大政府時代,迎接大社會到來,我們都是驅動台灣進步的力量,點下圖訂閱我們

• 我要投稿:http://bit.ly/2wyDWmk

社會企業 企業社會責任 永續經營 黃正忠 KPMG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