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0將有8千萬噸廢棄太陽能板!光電模組回收能變廢為寶嗎?
來到工研院親自向專家請教的那天,大夥兒在炎熱的午後擠在鐵皮下的實驗室,那種氣氛真的很像我讀研究所時,顧著機台做實驗的感覺。
太陽能板不用拿去丟掉!回收率竟能高達98%?
太陽能模組在拆完鋁框,移除背板上的集線盒,進行高溫熱裂解後,膠合電池片與玻璃的膜料EVA會熱融汽化,前玻璃與電池片與背板即會分離。因電池片中包含銀、鋁等金屬,要再透過物理加上化學製程,將銀與鋁分離出來。最後,將太陽能電池片又恢復成矽晶片。
而整個模組材料的回收率,在工研院的研發技術下,可高達98%左右。百聞不如一見,親身體驗後,更對廢棄模組該如何回收充滿了信心。現行的回收方法(無論國際或台灣),大致來說就是將這些破壞後的材料轉為其他用途(如掩埋或用於道路鋪設),但未來應該盡可能進行更細緻的回收方式,並將模組內的各種材料分別取出(玻璃、矽晶片、銀、鋁與背板)。然而在分離銀與鋁的過程中,勢必需要化學製程,當中涉及水循環處理仍有待再探討。
廢氣、水循環卡關?2%的回收漏洞在哪?
即使還要顧及水循環處理的問題,但對於太陽能板的回收,我是相當有信心的,因為這些金屬的回收技術已行之有年。而98%的回收率,當中消失的2%,是整個模組中的塑化材料在高溫下的熱融與汽化,也因此廢氣的管理,未來也會是一個課題。關於回收的效益,這方面也是個長遠的議題,甚至可以說是永遠的議題。不過至少,現在已有個開始了。
在台灣,依舊會有懷疑論者認為回收不具效益,因此目前對於太陽能回收公司的投資可說是乏人問津,幾乎沒有人願意做這件事。但在2023年,我們看到美國新創公司SolarCycle的成立,並且看見他們如何執行太陽能的模組回收。
城市採礦悄然而生!太陽能回收會是下個淘金熱嗎?
這家位於美國德州的太陽能模組回收公司「SolarCycle」,其實是由一家鑽油公司所成立。2023年,這家公司已可處理50萬至100萬片的太陽能模組。回收太陽能模組的過程一如前文所述,而SolarCycle 將玻璃分解出來後再進一步純化(pure form),這些純化的玻璃粉末將可再投入製造玻璃,而且不會造成玻璃熔爐的毀壞。因為分離玻璃與太陽能電池片的技術都屬於公司的機密,詳情不得而知,不過分離出來的太陽能電池片將以粉末的形式收集,當中含有矽、銀、鋁、錫與銅,他們將其稱為有價值的「Solar Metal」,會被送到不同的公司進行再利用。
根據美國國家再生能源實驗室的研究,若將太陽能模組當成垃圾掩埋,每片需花費5美元。但如果要透過高勞力的方式來回收,如前文所介紹的樣態,則需高達15到45美元(台灣徵收的回收費約為33美元)。專家分析,2050年全球將累積8千萬噸的廢棄模組,如果沒有好好回收,這可一點都不「Green」。
600億錢潮!太陽能板的回收大商機
而根據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研究指出,到了2050年,每年可在報廢模組內提煉出的金屬價值,將高達600億台幣,但前提是要能夠發展更便宜與有效率的技術來分解模組,這也是SolarCycle致力於研究分解技術的原因。以拆解鋁框為例,將鋁框拆解後重新利用,比提煉鋁礦節省95%的能源使用。
SolarCycle表示,運用這項拆解鋁框的技術,每片模組可減少44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若將回收的模組再投入模組製造,甚至可節省1300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這正是循環經濟的典範。SolarCycle將進一步致力於「城市採礦」,將報廢太陽能模組內的材料提煉出來再利用,並減少對礦業的依賴。目前太陽能模組2年消耗全球銀量的約15%,若以太陽能的預估成長速度來看,到2040年,光是製造太陽能板就會消耗掉全球全部的銀產量。由此可見循環經濟的重要性。
我想,自從我投入業界以來,歷經十多年,模組回收不再是問題,而是個商機。這也是讓產業覺得放心與安慰之處。
本文摘自:《太陽底下無難事:清大光電碩士的二十五年能源夢,走出實驗室,從雞舍屋頂開始的神奇創業之旅》
出版社:聯經出版
出版日期:2025 年 1 月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