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修特輯1/用「維修」與企業陪跑:台北小家電維修所 讓維修不只是技術活

倡議編輯室 張世杰

編按:當家中陪伴多年的小家電突然「罷工」,多數人會怎麼做?是丟到回收桶,還是上網訂購一個便宜的新品?一股由下而上的民間力量,早已在全台各地興起,試圖改變這種「壞掉即丟」的慣性。他們不單單是修復物品、減少浪費,更在修復過程中,悄悄連結人與人、人與社區,以及人與環境的關係。

根據台灣維修社群共同出版的最新《台灣維修社群-小家電維修報告》,從2016年累計處理將近8000件家電,其中其中有72%成功修復。在2025年國際維修日,倡議家與維修社群串連,推出「維修特輯」,當東西能被修好,世界也會一點一點被修好。

從台北萬華起家的「台北小家電維修所」,即將迎來創立10週年,這群以年輕世代為主的團隊,將維修工具打包成「一卡皮箱」,不僅將服務版圖從都會延伸至偏遠離島,更與國際企業品牌開啟永續合作,他們正在用自己的方式,證明維修不只是延長物品壽命,更是一股可以改變社會現狀、推動永續變革的影響力。

從台北萬華起家的「台北小家電維修所」,即將迎來創立10週年,不單單是修復物品、減少浪費,更在修復過程中,悄悄連結人與人、人與社區,以及人與環境的關係。 圖/台北...

讓維修像交朋友、去旅行 為更多地方賦能

許多小家電故障時,多半只需要稍作檢修、更換零件,就有機會重獲新生,而民間對維修的需求,更是超乎想像的龐大。

台灣維修社群-小家電維修報告》請點此

「我們發現,越來越多人是從很遠的地方拿過來。明明我們在萬華,卻有人從宜蘭、淡水過來,光是送1個小家電就要花1個多小時,扛著電風扇搭公車來。」台北小家電維修所共同創辦人黃子晏說到。

面對這種跨縣市、超地域的需求,團隊將維修工具模組化,發展出「一卡皮箱」的行動模式,讓維修工具可以隨時移動;黃子晏形容,帶著一卡皮箱出去維修,其實有點像「去交朋友、去旅行」,而透過這種行動力,維修版圖也逐步擴展,走向嘉義、花蓮、宜蘭、台南等外縣市。

而在眾多行動維修的經驗中,離島的挑戰最能體現「一卡皮箱」模式的終極目標,就是在地培力與自主運作。黃子晏回憶,當時團隊受邀前進馬祖,第二年再去的時候,發現鄉親希望維修的意願度極高、維修件數暴增,第三年決定調整策略,開始在馬祖當地開課培訓,並協助籌設了一套維修工具據點。

「最終的目標,是希望馬祖能培養起自主維修的能力與團隊,讓他們能自力更生,讓維修的效益持續擴散。」

由下而上的倡議 與企業共同實踐「維修權」

維修社群的影響力,也不僅限在地社區,台北小家電維修所也向企業倡議,從設計端著手推動永續,因為在維修過程中,觀察到許多無法修復的痛點,大多源於製造端的設計,例如故障代碼沒有公開說明書、大量使用特殊螺絲,以及原廠零件無法取得等。

台北小家電維修所開啟與企業進行「由下而上」的共創,像是與國際知名運動品牌合作,品牌端將常送修的品項交給維修所檢視,並建議在產品二次設計時進行改良,例如讓頭燈等常更換零件,可以更容易被拆換。

許多小家電故障時,多半只需要稍作檢修、更換零件,就有機會重獲新生,而民間對維修的需求,更是超乎想像的龐大。 圖/台北小家電維修所提供

「那些可以用得比較久、比較貴的品牌,能讓大家用比較久,就是因為它可以維修,這樣就會吸引更多這個品牌的忠誠顧客。」黃子晏認為,推動「維修權」與企業的商業利益,在過去或許是衝突的,但如今隨著永續發展已成為全球企業的必走方向,這條路反而走得更順暢。

當「產品更容易維修」也被視為一種企業價值,不僅能提升顧客忠誠度,台灣的民間維修社群,也逐漸成為推動製造端與品牌端邁向永續設計的重要推手。

打破刻板印象 維修可以是年輕、多元與生活

在一次維修活動中,有位女生滿頭大汗、拖著一台老舊電風扇,焦急的希望現場維修志工可以修好它,原來這台老舊電風扇承載著已故父親的回憶,當維修師傅彎下腰動手修理的那一刻,對於那位女生來說,彷彿時空凝結,又再次看見了父親的背影。

這份超越金錢與時間的情感價值,也是維修活動中最動人的意義。台北小家電維修所相信,維修是一種能改變社會、串連情感的行動,而要讓維修文化普及,也要打破既有迷思。

「我們這邊最年輕的成員是國小6年級加入的,現在他上國中了,也持續成為我們的家電醫師。」

在一次維修活動中,維修師傅(右)細心修復老舊電扇的背影,讓送修的民眾彷彿又看見了爸爸的身影。 圖/台北小家電維修所提供

黃子晏笑說,不只從國小階段就加入的「小醫師」,台北小家電維修所的成員多半為35歲以下的年輕人,背景組成更是多元,有工業設計、化學、機械、電資等不同科系,證明維修與「年齡與科系」沒有絕對關係,重點在於那份「動手做」的熱情與「不要浪費」的意識。

「很多人好奇女性是否具備維修專業,但我本身就是女性呀!」黃子晏提到,團隊有許多女性志工,女性在情感上往往更捨不得丟棄物品,這份「惜情」的特質,也是維修文化的重要力量;而透過參與文青質感的設計市集、二手市集等,也翻轉外界對於維修師傅總出現在「暗暗、舊舊、燈光微弱」地方的刻板印象。

維修這件事,可以不只是技術活,更是一種能社交、分享、體現生活質感的行動,如同台北小家電維修所開發「一卡皮箱」維修模式的初衷,讓維修就像「去交朋友、去旅行」一樣輕鬆。


Take action!加入《倡議+》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小家電維修所 永續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