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投稿】投資獨立媒體與SDGs有關!國際資本如何撐起資訊正確與自由

蘇拾忠 蘇拾忠
從國際回望台灣,我們對獨立媒體的「重視」與「扶持」顯然仍相當脆弱。 圖/Unsplash

在全球政治極端化、假新聞氾濫與媒體商業模式動盪的背景下,獨立媒體正處於多重壓力下掙扎求生。然而,來自國際資本市場與影響力投資圈的新興力量,正試圖透過策略性投資重建媒體的公共價值與永續性。

以下綜合整理3篇近期國際報導,探討「投資獨立媒體」如何成為推動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尤其是SDG 16(和平、公義與健全制度)的重要支點。

本周導讀文章:

Independent media a worthy focus for SDG investors, media fund CEO says(Written by Ian Lewis,Impact Investor,2025年3月13日)

International Fund for Public Interest Media looks to raise $150M(Written by Sara Fischer,Axios,2024年9月25日)

Almost a third of UK independent cinemas say they are at risk(Written by Mark Brown,The Guardian,2025年4月12日)

獨立媒體是實現SDGs的槓桿?高風險、長回收 如何吸引投資?

根據《Impact Investor》的報導,媒體發展投資基金(Media Development Investment Fund, MDIF)執行長哈倫·曼德爾(Harlan Mandel)指出,投資獨立媒體不應僅被侷限於SDG 16的範疇。調查報導有助於打擊貪腐、資訊自由可防止災難擴大、媒體透明性可提升政策回應,這些效應實際上跨足幾乎所有SDG目標。

然而,獨立媒體的投資風險高、回收期長、成效難以量化,使其在資本市場中難以吸引主流關注。MDIF因此採取混合投資模式,透過基金型與直接股權參與並進,並與包括Mediahuis、Tinius Trust等大型出版機構與基金會合作,積極推動東歐、西巴爾幹、奈及利亞等地的媒體轉型與創新。

諾貝爾得主領軍募資 為民主注入穩定新聞資源

根據Axios報導,由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瑪麗亞·雷薩(Maria Ressa)與前CNN執行長馬克·湯普森(Mark Thompson)共同創立的「國際公共利益媒體基金」(International Fund for Public Interest Media, IFPIM),目標在2025年前籌集1.5億美元(約新台幣48億元),支援50個國家的300家獨立媒體,預計服務人口達2.8億人。

IFPIM的策略是在低收入與中等收入國家建立媒體資本生態系,透過聯合資助、媒體培力與結構性投資,降低媒體對政府或單一資金來源的依賴,從而鞏固新聞自由與資訊公正的基礎。

英國獨立電影院陷倒閉危機!文化媒體的資本斷層敲警鐘

雖然本文主軸在新聞媒體,但英國獨立電影院辦公室(Independent Cinema Office, ICO)對非營利電影院的調查報告提供了另一種文化媒體面臨資本壓力的案例。

根據《The Guardian》的報導,英國超過三分之一的獨立電影院面臨倒閉風險,急需資金進行設備升級、場館修繕與數位轉型。

這些文化場域是地方社區的重要公共空間,也承擔著資訊傳播與社會對話的角色。倘若缺乏長期穩定的資金支持,這些場域的消失將直接影響民主社會的基礎建設。

SDGs的隱形推手!為何投資獨立媒體是永續發展的核心工程?

這幾篇文章提醒我們,影響力投資不該只聚焦於環境或醫療等可量化領域,民主治理與資訊自由同樣需要長期、耐心的資本灌溉與呵護。而透過「投資」支持獨立媒體發揮其確保資訊自由的功能,已逐漸獲得國際影響力投資機構的高度重視。

事實上,獨立媒體對SDGs的貢獻早已超越第16項目標(和平、公義與健全制度)。

以IFPIM為例,當國際基金有系統地支持低收入與中等收入國家的媒體,能促進知情公民參與、監督政府行為並保障社會弱勢,這正是落實減貧、優質教育、性別平權、產業創新等多項SDG的基礎。

此外,英國獨立電影院面臨的資本危機也反映出,當文化與資訊平台失去經濟支撐,社會溝通空間與多元價值便隨之萎縮,影響的不僅是社區凝聚與地方創生,更波及到整體社會的公平、包容和創新能力。

因此,投資獨立媒體實際上是在為SDGs每一項指標打下穩固基礎,是推動永續發展生態的核心工程之一。

假新聞、資金斷鏈...台灣獨立媒體面臨生存困境

從國際回望台灣,我們對獨立媒體的「重視」與「扶持」顯然仍相當脆弱。台灣同樣深陷假新聞氾濫之中,並受到意識型態對立、政治操作以及演算法偏誤等媒體機制影響,讓多數民眾只能接收到來自同溫層的資訊,甚至是有意製造分裂的假消息。

真正言論中立、不帶色彩的獨立媒體,大多處在生存線邊緣。要期待這些機構發揮糾正視聽、甚至推進SDG 16的角色,實為艱難任務。

因此,如何結合公益資金與商業出版投資人,乃至吸引商業媒體共同參與,建立台灣獨立媒體可持續的資金生態系,應是當前在台海局勢緊張、中美經貿對峙之際,媒體業與影響力投資界不可忽視的重要課題。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倡議家》立場。


Take action!加入《倡議+》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假新聞 媒體 SDGs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