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投稿】川普時代要來了!2025年10個值得關注的影響力投資發展
歲末之際,難免會想拿起水晶球,預知2025年影響力投資的可能發展。正好,ImpactAlpha整理了過去多篇文章,出刊了〈2025的影響力紅利:影響力投資10個值得關注的發展現象〉。以下是其主要觀點:
1.機構投資者正在推動影響力投資的成長
GIIN的執行長Amit Bouri看到機構投資人開始思考如何在投資組合(也就是基金層面)設定影響力目標,以及該目標如何影響他們所有投資的決策。
筆者認為這是一個特別重要的變化,如此一來,無論基金是否標榜為影響力投資基金,都更傾向把私營資本投注在公共議題(Private Capital, Public Good)。
這也完全符合柯恩爵士(Sir Ronald Cohen)若干年前的預示:將來所有的投資都會是影響力投資(意指:同時考慮社會效益及投資利潤)。
本節附文有二:
● And the size of the impact investing market is $1.5 trillion…ish(影響力投資規模1.5兆美元)
2.權力不平衡創造了被忽視的影響力機會
Criterion機構分析GIIN的調查報告認為,絕大多數影響力資本來自發達地區,也多半投資在發達地區低風險高回報的項目,造成決策權及資源分配不均衡。因此建議,除了風險與回報之外,應加入「影響力」作為投資決策。
這也呼應了上述第一點的說法,呼籲影響力投資要勇敢走向深水區。
本節附文:Let’s make 2025 the year impact investors analyze power(讓2025成為影響力投資者分析權力的一年)
3.投資新興市場的風險低於人們的想像
資訊不足及刻板印象會令我們誤判風險,甚至創造風險。根據40年來1萬5000多筆資料分析,新興市場非投資級貸款違約率僅3.6%,相當於S&P及Moody的B級。是否比我們的想像更低?因此建議,將新興市場的貸款視為一種長期資產類別來做耐心投資。
本節附文:
● New release of GEMs loan data debunks misperceptions of risks(新發布的新興市場貸款數據打破風險迷思)
4.民間資本正加緊催化影響力投資
舉例安聯投資及三菱日聯(Mitsubishi UJF,日本最大金融集團)等大型民間商業資本,紛紛運用金融創新,例如催化資本及混合金融來降低風險,擴大金融影響力。也舉例Lukas Walton等家族辦公室也在這裡面扮演關鍵角色。
本節附文:
● How commercial investors are streamlining blended fund structures(商業投資者如何精簡混合基金結構)
● C3 doubles down to scale up deployments of catalytic capital(C3 加倍努力擴大催化資本)
5.川普時代的氣候新論述
川普的氣候論述不再是解決氣候危機,而是創造就業機會、降低價格和擊敗中國。
因此,清潔能源和基礎設施正準備迎接強烈反對。然而,《通貨膨脹削減法案(IRA)》所創造的60%就業及80%投資都在共和黨主導或控制之選區。所以,清潔能源在美國已經得到兩黨的一致支持。
本節附文:New climate narrative: Creating jobs, lowering prices and beating China(氣候新論述:創造就業,降低通膨,擊敗中國)
6.影響力投資者正傾向經濟民粹主義
大選後,關注的議題有所轉變,不完全針對最重要的影響力,為SDGs解決艱難挑戰,而是大多數美國人認為「有益的」與「愛國的」的議題,例如:經濟適用房、基礎設施、員工持股、小型企業等,這就是所謂的經濟民粹主義。
本節附文:
● Share the Wealth: Agents of Impact lean into economic justice(影響力投資推動者傾向經濟正義)
7.所有權經濟(ownership economy)已經到來
將實體資產(土地、房屋)及企業股權讓所有參與者擁有的做法,稱之為所有權經濟。這做法在美國已日漸流行,也是一種重要的投資策略。參見:68家所有權經濟基金名單
所有權經濟的主要參與者包括數百萬嬰兒潮世代的企業主,他們把成果分配(年終獎金)轉成預先分配(股權持有),從零和博弈轉成更大蛋糕,從稀缺到富足,從分裂到共榮。
這個部分我們著墨較少,以後再來分享。認真想想,這跟我國幾十年前耕者有其田的政策做法,亦有異曲同工之處。
本節附文:
● Unlocking and preserving broad-based ownership to make housing more affordable(所有權策略如何增強房市的可負擔性)
8.走向在地
北卡部分地區在颶風海倫過後數月仍處於斷水斷電狀態。可見地方與國家的韌性與復原力都非常重要。關乎環境及社會問題的地方韌性當然也是影響力投資發展的新方向,這也與我們地方創生的概念與目標接近。參見:40家地方影響力基金。
本節附文:
● From North Carolina, a playbook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Black wealth(北卡羅來納州的黑人財富重建劇本)
9.正視資產管理中的真正偏見,以澄清DEI的真實情況
在川普2.0裡,DEI可能面對更大挑戰。文中指出,美國資產管理業界管理著82兆美元(約新台幣2680兆元)的資產,其中有98.6%由白人管理。如果多樣性與績效好壞存在著正相關,那麼是否有必要探討其「受託責任」(fiduciary duty)。
筆者認為這裡面有數據取用及解釋的問題,DEI當然應該有更深入的探討,但不是這麼簡單的認定或否定。
本節附文:
● Progress and possibilities for climate action and inclusive prosperity(氣候行動及共融共榮的進展和可能性)
10.影響力投資者越來越政治化
川普2.0即將來臨,影響力投資者越發關注可能的政策法規變化,來推動自己的影響力主張。文中列舉,掌握《員工股權投資法案》所帶來的機會,對抗ESG與 DEI所遭受的打壓,以及運用投資推動負責任的AI發展。
筆者認為注重甚至引導政策的變化是理所當然的,因為政府本來就在影響力投資生態圈中佔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節附文:
您對影響力投資的未來有什麼想像?思考並預測,看看是否神準。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倡議家》立場。
收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在Google Podcast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