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民看過來!電扇、吹風機故障別急著丟 「小家電診所」義診救電器

倡議編輯室 張語屏
「小家電診所」義診現場採掛號制,以控制看診品質。 圖/張語屏攝影

你想過送故障的家電去「看診」嗎?在高雄,就有一間專門維修小型家電的「小家電診所」。

整備好維修家電的器具、常用的電器零件,小家電診所召集人黃武就把一箱箱的工具放進汽車後座,準備在每個月第2和第3個週六,前往高雄各大社區據點,和志工夥伴集合,展開3小時的小家電義診。

黃武就平時是位國小班導師,校園裡只要有小型電子用品損壞,一定送交到他手上,在接受採訪同時,校內還有2隻麥克風正等待黃武就維修。

擔任家電義診總指揮的黃武就,平時是國小班導師。 圖/黃武就提供

從論文研究到成立「小家電診所」 他廣邀志工投入維修行列

2020年正在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社會發展學系研究所進修的黃武就,投入研究歐美國家發展已久的「修理咖啡館」,完成《欠修理的台灣社會:台灣維修團體之研究》論文,挖堀台灣維修團體面對傳統維修產業鏈的斷層問題,也探索各個維修團體的理念與社會功能。

黃武就平時喜歡動手修東西,他一邊進行碩士論文,同時也報名社區大學課程,學習基礎電器維修。直到家裡的小家電沒得修繕,他便和其他3名志同道合的社大同學組隊,在展場或園遊會外擺攤修理東西。

直到維修需求量大、人力不足,加上當時其他夥伴時間經常難以一起出動,黃武就單槍匹馬難以負荷,因此在2021年1月開始正式對外招募夥伴,他也順勢成為「小家電診所」的創始成員以及主要的協調者,「從2021年到現在,志工參與踴躍,目前穩定參與的夥伴一共有62名。」。

民眾最常帶去維修的是家用電風扇。 圖/張語屏攝影

診間不只修理小家電 也修理使用者習慣

放眼街道路邊不乏縫紉、電腦、或是手機維修店家,卻獨缺小家修服務。黃武就過去調查發現,大部分店家不提供一般小家電維修服務,一旦壞掉就得面臨報廢丟棄的命運,即使有幸遇到店家報價,價格也高到足以換新電器。

黃武就說,「我的動作快,修一台電風扇,頂多半小時,工時加上成本可能才100元,這在市場上不會有經濟效益。我們有從電器大廠退休的志工分享,撇除天候和人為因素導致電器損壞,很多電器產品的設計就是要容易壞,我們只能努力去對抗這樣的計畫性淘汰機制。」

黃武就說,小家電的壽命和使用者習慣大有關係,因此多和民眾交流,也是「小家電診所」義診的核心內容。除了維修,也提供電器的使用建議,不僅延長電器壽命,也能避免或減少電線走火等潛在意外。

黃武就(左)和志工夥伴吳先生(右)一起討論電磁爐的維修細節。 圖/張語屏攝影

降低維修門檻 維修達人一年接單破千件

由於必須配合合作場地和志工時間,團隊每個月只有一到兩次服務,每次服務也有時間、名額限制,「常有民眾反應,這樣壞掉的東西怎麼辦?再加上也有志工建議是否需改以盈利為主。」

在多方考量之下,為了儘量滿足民眾惜物的心情與需求,黃武就和幾名志工成員決定成立個人工作室,提供收費維修服務,眾也樂意繳交零件與維護費及運費,甚至願意自備購買的零件寄給志工。

成立工作室後,黃武就因為修繕速度快,一個人一年就可以接單上千件,「一般在外檢測費約300至400元,拉高門檻、以價制量,我會酌收50至200元,多出來的運費盈餘就全捐做公益或是幫團隊成員買零件、維修工具。」過去黃武就自掏腰包撐住團隊,現在有了些許盈餘,讓團隊經營更永續。

盼定期定點維修 建立「維修替代購買」的習慣

「小家電診所」服務區域遍佈大高雄,過去曾固定到點並開設維修課程,但黃武就希望在高雄不同行政區,能夠培養未來團隊種籽,逐漸「長出」在地團隊,同時增加活動場次,「唯有定期出現,才有機會讓民眾了解家電維修的重要性,進而改變消費習慣。」不過國內目前缺乏小家電維修相關基礎檢定證照,以及電器維修保險與責任險,是家電維修領域仍待解決的兩大挑戰。

「維修咖啡館」在世界各地遍地開花,不同城鎮都有不同的特色,對於想要加入號召的有志人士,黃武就提出建言:「不要想太多。」就和他一樣,很多時候難以規劃好路徑,過程中會遇到不同的人事物,就有不同前進方向,「做就對了,想愈多、愈不容易做。」正值壯年的黃武就還無法退居幕後,只希望能儘力多培養年紀相仿的夥伴,一起成長、前進,成為未來掌陀的接班人。


Take action!加入《倡議+》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收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在Google Podcast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高雄 修家電 志工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