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庫存布活過來!台南企業攜手產業「設計循環」
位處太平洋一小隅,台灣能持續在國際舞台發光,靠著許多產業的努力,其中,擁有成熟與創新技術,以及完整上、中、下游供應系統的紡織業,長久以來備受國際大品牌親睞,而國內首屈一指的供應商莫過於台南企業,多年來幫歐美品牌做ODM,企業內高手雲集,是「正港」的台灣之光。
幾年前,永續議題發酵後,有鑒於快時尚成為人們的日常,給環境與社會帶來不少負面衝擊,台南企業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葉重利表示,身為紡織業的龍頭必須要有所作為,於是成為領頭羊串連起台灣紡織業的永續行動。
永續不能單打獨鬥 串連產業成立布料銀行
在實踐CSR、ESG等同企業競爭力的時代,台南企業從2018年開始就思考如何倡議紡織業的循環永續,葉重利說,庫存布(廢棄布)一直以來都是很大的浪費,於是他們從如何讓這些布的再生去思考,進而找到紡織成衣業的夥伴、透過彼此的專業資源互補,並成立「布料銀行」,期待以創立生態系的方式推動改變。
「要建構永續循環是系統性的問題,不能單打獨鬥。」葉重利說,要運用產業間各自專業與擅長,彼此合作下才有可能解決根本性的問題。當布料銀行成立後,原本那些品質好、達國際水準,卻只能被擺放在陰暗的角落高級布料,終於能夠流通。如今,這些好布料幫助不少台灣新銳設計師,有機會使用好的材料創作更好的衣物、布的再生也幫助了不少弱勢團體。
「設計在循環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不僅注重末端的循環再利用,葉重利認為從設計開始思考如何讓產品有機會再循環更為重要,台南企業文化藝術基金會在台南孔廟附近的老街設立「循環經濟學院」,派出企業志工駐點教民眾如何用廢布,如哥哥不穿的衣服,重新拆解、再設計,轉化成為妹妹的背包...等用品,賦予布料再生價值,延長使用壽命。
認為現代設計師在設計衣服時,除了要好看,更重要的是把循環的思維放入設計中,然而,衣布要能回收再生卻並非想象中簡單。葉重利解釋,像是設計師可能取得兩種環保材質的布料,單獨使用回收沒問題,但若將其混紡就無法回收,這些都是細節所在,台南企業文化藝術基金會期待透過教育,讓更多設計者也能參與循環設計。
「不是要做多麼了不起的事,而是正在做一件開心的事。」葉重利把企業永續行動比喻為螢火蟲的微光,雖然不比太陽閃耀,但只要盡最大的力氣發光,依然能在黑暗中把需要之處點亮。
延伸閱讀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填寫【倡議+】夥伴媒合表單,找尋夥伴:https://bit.ly/3EeMvVi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