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倡議家到實踐家 汪浩為地球注入永續DNA

聯合新聞網 劉嫈楓

2020年,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即將邁向下個關鍵10年。永續的DNA悄悄植入各方,良心投資風潮掀起、企業經營要談社會責任,消費者購物則像是在為未來投票。

15年前,逢甲大學社會事業經營中心主任汪浩早把永續觀念帶入台灣,他協助NPO、扶植社企,鬆動企業只以營利出發的思維,嫁接社會創新和企業永續兩大領域,落地嘗試改變台灣。

本月《倡議+》特地邀請汪浩擔任客座總編,他不但從第三方提出關鍵見解,更親手落地實踐,創辦社會企業,自稱為非典型斜槓學者,如何觀察企業永續趨勢,又如何實踐社會創新理念,以下是他第一人稱的分享。

汪浩老師擔任本月《倡議+》客座總編。 圖/吳欣穎攝影

15年前,我在逢甲大學教授EMBA課程,當時沒有專門教授企業永續的老師敢在企業經營課程中談論企業永續、社會責任觀念。我邀請KPMG安侯永續顧問發展公司董事總經理黃正忠來到逢甲大學EMBA演講,台下學生多數人沒聽過,也不理解企業永續觀念。

為了讓學生聽懂,說服策略都是說你不關注這些問題,上游品牌就會給你這些壓力,透過介紹國際趨勢,讓多半是企業經營人的學生藉此回頭說服董事會,因為掌握決策權的董事會倘若不同意,經營層也很難真正執行永續。

現階段多數企業的「永續觀念」依然是市場導向。例如推動永續因此可以減低成本,或者藉此獲利。台灣製造業最常面臨的是轉單的風險,面對市場波動,企業都會採取大筆風險預備金,協助公司營運,風險預備的觀念反而限制企業投入具有風險的創新嘗試,這是台灣傳統創業家的思維。這種思維下,一說到永續,許多老闆眼中都是「有的沒的」。

最終真正驅動企業投入永續會仰賴兩股力量,一種是遭遇到急迫事件,另一股是一旦事情發生後產生的後座力。

此外,另一個軸線是,要有吸引的誘因沒有退路,當兩樣因素相互交錯,企業才會改變行動。以現階段而言,台灣企業多半沒有這樣的驅動力,原因也是台灣企業多半還是處在中間層的供應鏈,面對的市場風險較小,他只要對應上游供應的需求就可以。經營壓力主要在產線的議價,永續這種長期的議題無法反應在成本議價,在中小企業中,不僅思維沒有,連語言也沒有。

這麼多年過去了,企業雖然知道推動永續、社會責任的重要性,不見得認可影響力。重要性和影響力是兩件事情,影響力是看結果,重要性是看現在。要讓台灣企業家知道「重要性」,就得讓他們看得見「影響力」。影響力要產生需要改變的過程,一剛開始是思想的改變,行為的改變,制度的改變,再到生活方式和價值的改變。

關於企業永續 環境議題是關鍵

企業永續議題,多半還是著重在內部的議題,例如員工福利、股東權益、消費者,才會往外拓展,比如社區在地、環境議題。這是比較遠端且邊緣的議題,除非和品牌有直接連結,否則多數還是著重在企業內部的永續作法。

話雖如此,但我認為未來企業永續的議題,只剩下環境議題,其他因素都會跟著環境議題而變動。企業倘若在未來無法交代他的環境政策,提出積極作法,會讓消費者在進行消費時,墊高心中的心理成本。倘若企業一旦被貼上環境凶手的標籤,就會反映在消費市場。

去年,聯合國氣候會議COP已經把生存緊急這件事情提出討論,成為議程之一。地球已經進入倒數計時,去年中小企業來自品牌的壓力變得明顯,中小企業主的回應和積極度也開始出現,此前邀請講師去課堂上討論企業永續議題,這些企業學生都沒有反應,現在很期待。這兩年變得很快。

非典學者 落地行動創造影響力

圖/吳欣穎攝影

我不是典型學者,我是極少數學院派卻願意斜槓實踐的人。1990年開始,我從求學,或是後來回到台灣任教,都積極關心社會問題。

2000年921地震發生,中國禁止俄羅斯航空飛越領空前往台灣展開人道救援,引起海外留學圈震撼。我就決定投書德國重要媒體《明鏡周刊》發聲,說明台灣處境。沒想到竟然獲得刊登,一刊出後,我和太太還把報刊印出2千份,到大學校園發送。我一直都不是只說的人,我想做個有影響力的人。

兩年前,我和天泰太陽能公司有意商談合作沼氣發電公司,利用豬糞便,進行發電。選在此時開始,再生能源議題已在台灣逐漸成熟,過去都是倡議階段。能源會是循環社區的火車頭,社區可以透過再生能源的模式來賺錢,養老顧小,養豬養鴨,可以真正打造循環的綠色社區,外溢的利益可以變成社區資本來活化當地,吸引年輕人,畜牧業也能變成科技業,這是我夢想中的台灣社區。

未來第一個沼氣發電的電廠,地點將會在彰化二林,向台糖租地。選在這裡,是社區公民電廠密度最高,推動太陽能的天泰能源也是選在二林周邊幾個鄉,周遭居民對再生能源的觀念不陌生,社會倡議成本降低,也不用再花時間教育,想用公民參與方式來進行股份。

跟其他風力、太陽能的再生能源方式,沼氣發電是一種密閉型的發電,不是開放型發電,有桶子就能發電,能夠24小時不斷電。

接下來,只要配電問題解決,就能發電。由於配電容量是有限的,先解決容量問題,現在要跟再生能源業者協調,供輸的問題要先解決,天泰願意協助,當太陽能沒有發電時,就能將儲電空間提供給我們。我們引入丹麥技術,也借助智慧科技,對比屏東林邊太陽能的發電效率,超過十倍。

台灣看待再生能源還是停留在科技出發的思維,只把能源視為永續的解決方案,但能源永續不光是科技觀點,還有關於人道、社區,或是下個世代社會生活方式的意義。我想換種角度來說。我真的希望打造一個公民電廠,社區可以因為這個電廠慢慢活絡,年輕人回鄉安居樂業,老人也感到開心。


Take action!加入《倡議+》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品牌 社會創新 永續經營 社會影響力 社會企業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