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杯使用率僅1% 永續不起來…專家建議這一招解套

聯合新聞網 張語屏
根據環境部2021年統計,台灣1年內丟棄約45億個一次用飲料杯,換算下來幾乎等同...

根據環境部2021年統計,台灣1年內丟棄約45億個一次用飲料杯,換算下來幾乎等同每天拋棄近1200萬個飲料杯。為此,2022年政府於宣示《一次用飲料杯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法案新制,要求星巴克、全家、麥當勞等連鎖飲料店、超商、速食店與超市,提供消費者自備飲料杯優惠至少5元、至少有5%門市提供「循環杯」服務。

但政策上路一年後,成效不佳,光是全台2023上半年使用循環杯總數量僅達10萬,僅有1%使用率,距離2023年至少達成15%的外帶杯減量目標,大幅落後。

少站點、歸還麻煩,消費者使用循環杯興趣缺缺?

呈曜包裝的事業總監許呈湧致力推廣綠色包裝,並於台科大設計系任教,他認為要推動循環杯,就得仔細思考消費者的行為模式與需求,解鈴還需繫鈴人,必須回歸消費者視角。多數消費者在點餐當下,第一時間不會思考容器問題,而是先決定餐點品項。

然而,推動循環杯6年多、好盒器共同創辦人宋宜臻根據好盒器的使用者調查發現,若消費者對店家有基本信任,店家主動說明就能增加選用循環杯的意願。

循環杯使用率不高,除了衛生考量與站點數不夠之外,「歸還行為」對消費者來說,也是一個障礙。許呈湧表示,通常喝飲料是隨機、臨時的,使用循環杯,不知何時喝完,也難預期何時歸還,消費者可能會在家裡累積多個循環杯一次歸還,若再加上循環杯站點不足,就會減少使用與歸還的動機。

業者指出「若消費者對店家有基本信任,店家主動說明就能增加選用循環杯的意願」。圖為...

「以價制量」有效 買飲料省5元超有感

許呈湧則坦言,「現在自帶杯優惠至少5元,但不論一次用外帶杯還是循環杯,都是一樣價格,對於臨時起意買飲料、沒自帶杯的消費者而言,可能還是選擇外帶杯。」許呈湧建議,調整定價有助增加誘因,進而減少外帶杯的使用量,對環境部、業者及消費者三方而言是利多。

自帶杯優惠5元的政策奏效,代表消費者習慣受價格牽制,許呈湧以一杯50元飲料為例,自帶杯子結帳省5元,結帳時45元,而使用循環杯則是50元,但使用一次性外帶杯,就會多5元為55元,只要悠關荷包,消費者就會有感,並會思考多5元、少5元的差異,「可先由代表性的商家業者起頭提供優惠,業者也不需大改菜單,環保推廣也能為品牌形象加分。」

宋宜臻表示,早期曾有環境倡議組織向環境部提議,從供應鏈出發,為一次用飲料杯課稅,以價制量,但考量此舉可能出現飲料杯進貨量記錄不實的狀況,因此作罷,不過自帶杯優惠5元立下重要基礎,雖然在立法前,業者擔心消費者流失,但齊頭式的全面減5元、到哪家店都有優惠,免去這項擔憂。「若以外帶杯改用加價策略,也許會有成效會有,但實務上一定會有反彈,逐步以1元開始往上加,而且也是全面性地的落實,店家應會逐步接受。」

業者表示「自帶杯優惠5元的政策奏效,代表消費者習慣受價格牽制」。 圖/聯合報系資...

推廣有陣痛期 業者看見消費者改變

許呈湧表示,只要有利益考量,在初期推動時,不論對官方、業者或消費者,一定會有陣痛期,如同需加價購的塑膠袋,花費不高卻有感,就有機會加速推廣並思考問題點。好盒器團隊近期與2023年獲得中華職棒冠軍賽的味全龍團隊合作循環杯的成功,也令宋宜臻深感,推動循環永續不僅需要時間,也須藉由城市中許多角色,包含地方政府的投入,以及業者主動推廣,才有機會提升循環杯的使用率。

宋宜臻觀察,將自備杯及循環杯納進法規以來最大改變,是消費者已從詢問「循環杯」是什麼,改為詢問還有哪裡有,加速民眾對非一次用飲料杯的認知,「藉由超商及速食業者龍頭做為領頭羊,對於尚未被列入約束的如手搖飲及中小型相關業者來說也會較有信心,會開始思考循環杯的導入方式與循環杯的合作對象,為下一波需求做準備。」


Take action!加入《倡議+》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FB粉絲團:https://lihi2.cc/SPUFo

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好盒器 超商 飲料循環杯 循環容器 優惠 環境部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