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司機高工時、低工資 為何仍借錢升級百萬凱迪拉克?

聯合新聞網 今周刊:原著/유경현柳慶鉉、유수진兪秀珍、譯/游芯歆

編按:零工經濟正夯,不少人紛紛加入Uber平台,當起全職計程車司機上街載客。這份工作看似自由,但隨著司機數量越來越多,每位司機被綁在道路上的工時卻越來越長,柳慶鉉與兪秀珍在《滿意的話,請給我五顆星!》一書中訪問了一名Uber司機里卡多,揭露他為維持生計所做的犧牲。

清晨5點,里卡多走出家門,停車場裡停著一輛高級凱迪拉克轎車。

里卡多是資歷6年的Uber司機,由於提供車輛共享服務的Uber平台採分級制度,根據司機所擁有Uber的汽車分為Uber X、Uber Comfort、Uber black

(排氣量3千毫升高級房車)。駕駛的車輛等級越高,收取的車資就越多,因此里卡多不久前向銀行貸款,將原本的日產汽車(Uber black等級)換成了凱迪拉克轎車(Uber black等級)。

零工經濟正夯,不少人紛紛加入Uber平台,當起全職計程車司機上街載客。圖為示意圖...

1輛車、3台手機 電話費、車子維護費、貸款全都自己吞

每月分期償還的680美元(約台幣1萬8360元,本文中的美元兌台幣匯率一律以1:27計算)雖然有點沉重,但這也是眼看著最近Uber X的車資大幅降低,不得不採取的應對方案。

在出發前,里卡多先將3台手機固定在手機架上,一台安裝Uber APP,一台安裝Lyft APP,第三台則是導航用。每台手機各自運作不同的Uber應用程式,才能比別人先一步搶到好呼叫。

手機每月費率為60美元(約台幣1620元),里卡多每月總共要繳180美元的電話費。屬於個人經營者的Uber司機,不僅要支付手機電話費,還得自行承擔所有維護車輛必要的費用。

Uber「隱形上司」指揮一切 再抽28%手續費

里卡多的凱迪拉克轎車在道路上奔馳,對Uber司機來說,上午6點到9點的上班時間是最重要的,因為在一天的24小時中,這段時間有最多的呼叫湧入,所以一天的收入也取決於此時接了多少呼叫。

「叮咚」一聲,里卡多的Uber APP被分配到第一單呼叫。

「2.5英里(約4公里),距離預估收益5至6美元。」

考慮到現在是上班時間,這呼叫也沒多好,但猶豫了一下之後,里卡多還是按下接受按鈕。Uber規定,如果在呼叫分配後大約10秒內沒有決定接受與否的話,這單就會轉給別的司機。

對Uber司機來說,上午6點到9點的上班時間是最重要的,因為這段時間有最多的呼叫...

接單之後,導航儀隨即詳細告知前往接客地點的路線。他們不會像以前的計程車司機一樣,把洛杉磯市區的道路全部背下來,只要沿著Uber演算法所告知的路線走就可以。

這也等於是從接受呼叫的那一刻起,就開始聽從隱形的「職場上司」指令。一抵達接客地點,就看到一位男士站在路邊盯著手機看。使用Uber的顧客可以從應用程式上即時確認車輛動態。

「請問是古斯塔夫先生嗎?」

「是的,沒錯!」

「歡迎搭乘。今天交通較為擁擠,不過沒關係!」

里卡多確認了叫車乘客之後,就將車駛往目的地。古斯塔夫(乘客)的APP上響起開始計程的提示聲,里卡多的APP上則顯示前往目的地的詳細行進路線。上班時段行駛到距離2.5英里的目的地,總共花費22分鐘。乘客一下車,里卡多的上就出現計程收益,5美元4美分(約台幣145元),這是扣掉平台手續費(servicefee)28%之後的金額。

Uber雖然公開宣稱要透過技術分享「共享經濟」的利益,最近卻大幅提高向司機收取的手續費。在洛杉磯地區,司機如果賺了100美元的計程車資,其中的28美元就得付給平台,做為使用的費用。也就是說,因為他們並不是公司僱用的「員工」,而是使用開發技術的「消費者」,因此必須支付每單金額28%的使用費。

司機越來越多 工時卻更長、薪資縮水80%

不僅如此,近來隨著Uber與Lyft在平台上招募更多司機,共享車輛服務市場幾乎已達飽和狀態。洛杉磯地區,光是Uber司機數量就有10萬名之多。

圖/今周刊提供

隨著競爭越來越激烈,Uber的計程車資卻大幅下降。4年前,在洛杉磯地區行駛2.5英里的話,可以賺到30美元(約台幣810元),但現在只有5至6美元左右,和洛杉磯地區的公車、地鐵車費相比也沒有差太多。相反地,司機必須負擔的油費和保險費卻每年遞增,這也是里卡多越發煩惱的原因。

有人只把Uber司機的工作當成副業,里卡多卻是靠這維持家計的全職司機。現在他一天平均工作14小時,一周必須工作80至100小時,和過去一周只要工作30至40小時,就可以維持生計的時期相比,生活品質大幅下降。

前不久,他才投資「Uber black」等級的高級凱迪拉克轎車,但里卡多的月收入仍然不到4千美元(約台幣10萬8百元)。平台企業所承諾的美國夢—「任何人都可以成為安逸的中產階級!」不過是海市蜃樓罷了,Uber司機得到的收入越來越少,但在道路上度過的時間卻越來越長。



Take action!加入《倡議+》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FB粉絲團:https://lihi2.cc/SPUFo

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貧窮 書摘 勞工 共享經濟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