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市府國際論壇-全球8女性領導人,聚焦探討智慧城市的現在與未來

聯合新聞網 蘇于修(倡議企畫)

世界各國競相發展智慧城市,桃園市政府邀請來自八位傑出女性領導人,分享智慧城市如何具體落實在不同領域,包含城市治理、企業組織乃至透過科技模擬未來,降低面對未知的風險,內容精彩,可作為臺灣發展智慧國家借鏡。

科技無所不在,智慧應用也遍及全球不同城市網絡,桃園市政府日前舉辦國際論壇,邀請來自臺灣、美國、加拿大等地不同地方的領導女力暢談各國在智慧城市上的發展與應用,包含桃園資訊科技局局長余宛如、萬事達卡City Possible 總監Maddie Callis、智慧城市生態系推手Digi.City創辦人Chelsea Collier、跨境創新生態系平臺Anchor Taiwan創辦人邱懷萱、加拿大艾德蒙機場科技與創新副總裁Tara Mulrooney、BMW/MINI旗下URBAN-X投資加速器總監Miriam Roure、智慧城市虛擬實境新創公司RWI執行長Myrna Bittner、臺灣工研院創投黃馨逸組長等人。

來自全球八個地方的傑出女性齊聚一堂,透過線上會議分享發展智慧城市的策略與應用。

以人為本思考智慧城市,而非僅專注科技發展

近年來桃園市政府在智慧城市的發展上有許多亮眼的成果,局長余宛如指出:「智慧城市最核心的概念是『以人為本』的思維,而非專注科技而已。」對桃園來說,就是以市民為中心來建構智慧城市,透過數據整合建構智慧治理核心、發行市民卡打造智慧生態圈,透過亞洲矽谷打造5G ORAN產業鏈,幫助青年創業,都是為了讓市民享受更智慧的生活。

透過舉辦國際論壇、邀請各界分享交流、跨域共創、彼此學習讓智慧城市進入2.0。不只讓女性加入智慧城市的治理架構,更進一步希望在創業與創新的領域有更多女性參與。余宛如指出:「桃園跟國際合作緊密,身為臺灣最大的工業重鎮,很多國際供應鏈的總部都位於桃園,能提供產業完整的解決方案。」她也期待能將桃園發展智慧城市的經驗輸出到不同國家,因為“Taiwan Can Help”,期盼與各國一起共創更美好的智慧家園。

桃園近年來發展智慧城市有成,余宛如局長期待能與更多國家、城市交流經驗,共創更美好...

跨平臺合作,超越國家跟時空限制

發展智慧城市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運用科技跨平臺合作與交流,此次國際論壇就是極佳的示範。事實上,世界各國都積極搭建智慧交流的平臺,萬事達卡City Possible 總監Maddie Callis、智慧城市生態系推手Digi.City創辦人Chelsea Collier、跨境創新生態系平臺Anchor Taiwan創辦人邱懷萱不約而同都提到串聯、交流、跨平臺合作的重要性。

萬事達卡City Possible 總監Maddie Callis指出,萬事達卡從2018年開始成立「City Possible」迄今,全球已串聯超過300多個城市會員、學術夥伴、企業夥伴等等,會員們提出挑戰、共同思考如何透過科技解決問題。舉例來說,萬事達卡與倫敦市政府推動公共運輸的智慧支付,成功省下一億元的經費;疫情期間更透過線上圓桌會議,包含紐約、荷蘭、墨西哥等城市會員,齊聚線上共商疫情後的經濟振興對策。Maddie說:「萬事達卡是網路的專家,每天有上百萬筆的交易發生,資安上有許多工具可以提供跟支持不同城市採取更多行動方案。我們樂於提供平臺,讓大家互相學習。」

智慧城市的競合關係也開始改變,智慧城市生態系推手Digi.City創辦人Chelsea Collier觀察「智慧城市以前是競爭性的存在,現在則轉為合作交流,共同思考如何解決挑戰。」例如,分享各國的防疫經驗等等。而Digi City就是透過舉辦線上論壇,搭起世界各國的交流平臺。

建構智慧城市生態系,需要公私部門直面溝通

Digi.City創辦人Chelsea Collier從波士頓連線臺灣,分析公民社會跟政府組織間如何建立智慧城市生態系,她坦言,要透過公司夥伴關係來創造改變並不容易,推動智慧城市最大的障礙,就是合作時雙方對智慧城市帶來的挑戰缺乏共識,例如公共運輸的資金來源、轉運點的關係是甚麼。

她認為解決之道是透過專家協助建立共識,「推動智慧城市必須結合外部夥伴,公私部門有重複與可以合作的部分,雙方要討論政府要主導到甚麼程度,確認公私之間取得平衡。」

每個城市智慧化的程度不一,瑞典、德國、新加坡……,都希望建構智慧城市的生態系,公私如何共創?有些是政府推動,有些是產業推動,最重要是公民參與。美國社會結構轉變,人民對政府的信心變低,若想推動智慧城市就必須進入地方草根,「深入解決民眾生活的痛點,這才是智慧城市的價值。」Chelsea說。

推動智慧城市生態系多年,Chelsea認為很難有完美的範例放諸四海皆準,但是,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北德州合作聯盟串連了30個城市,組成第三方非營利組織跟各市/郡政府或大學合作,聯盟成為中介者,創造公私之間的對話。另一個成功案例則是從政府帶動改變,美國德州聖東安尼歐(San Antonio),在市政府中成立了「創新局」,主導跟其他公私部門的合作並開放資料,政府主動公開與12個企業合作的資料,以透明化的方式讓市民知道合作的內容、有哪些解決方案,每年並提供企業兩次機會提出解決方案給政府。這都是公私取得平衡的經典案例。

萬事達卡City Possible總監Maddie則提醒,合作要成功還必須「注意各地的法規、需求、採購流程等」,這對政府跟企業雙方來說都是一段學習的過程,唯有透過開放坦誠的對話,先從短期合作開始,私企業不妨先傾聽公部門的需求,讓政府知道可以提供那些資源跟合作的可能,民間與政府可以攜手打造更美好的智慧未來。

模擬未來智慧城市虛擬實境,可提前管控不測風險

透過海量的大數據,建構智慧城市的虛擬實境模型,可提前為政府與企業進行災害與情境模...

未來可以被預測嗎?在智慧城市的時代,不需要靠占卜,海量收集大數據、建構模型,未來的不測風雲旦夕禍福是有可能被管控的。智慧城市虛擬實境新創公司RWI執行長Myrna Bittner信心十足表示:「我們可以透過工具,模擬城市的未來,分析減碳、能源轉型對企業的影響、極端氣候的衝擊、救災系統的運作、資安問題、平權乃至疫情衝擊等課題。」一席話,振奮線上各國與會者。

虛擬城市的模擬內容有助於各國建構韌性城市,Myrna指出,人的行為非常複雜,決策時容易有主觀偏見,因此透過蒐集全世界人類的行為,將數據輸入模型分析,不用等實際狀況發生,透過模擬就可提前預測、打造未來實驗室(Future Lab),降低風險,有助於世界各國打造韌性智慧城市。

以美國矽谷來說,智慧城市已被應用在智慧電表、地震自動斷電系統等設施,但是,如果碰到大規模災難時,智慧城市能否持續運作呢?Myrna表示,不用耗費巨資,只需透過模型即可模擬4.5萬市民的行為反應,該地區的土壤移動、救助專線的運作、災害發生時的智慧科技會啟動哪些服務、斷電時是否有足夠的警示系統預警?對基礎建設會有哪些衝擊等等。

除了防災,智慧城市虛擬實境還有助於人類以更創新的方式,大膽模擬城市的各項創新規劃,而且「可以問很多很有趣的問題」,Myrna笑著說,就有保險公司很好奇,在外太空環境生活對人類的影響,希望幫助企業做決策預判。

世界的趨勢是「去中心化」,發展智慧城市虛擬實境,最終要回到人的元素,用不同視角,去評估衝擊與影響,「這些都需要全盤的思考,因為智慧城市中有許多體系是同時運作的。」Myrna提醒。

智慧城市要解決人民痛點,企業可扮演投資加速器

虛擬實境是模擬預測未來,加拿大艾德蒙機場科技與創新副總裁Tara Mulrooney則從機場本身的需求出發,她認為目前火紅的元宇宙議題仍處於概念,對機場來說如何運用科技、AI等技術加強緊急應變、維安、確保旅客的安全跟機場運作才是更務實的思維。

對機場來說,最重要的就是關鍵基礎建設的準備,Tara的職責是加強機場的緊急應變跟準備,透過尖端的科技系統找出機場的痛點跟缺失,例如貨物的運輸系統該如何改進才能更有效率,進行資訊分析,然後與維安小組密切合作。「在現實世界提出解決方案,比討論元宇宙的概念更為重要。」Tara說。

不只政府致力於發展智慧城市,企業界也是關鍵推力。BMW/MINI旗下成立了URBAN-X投資加速器公司,就扮演了投資扶植的角色。總監Miriam Roure表示:「很多新創公司想打造平臺來解決社會上的各種問題。我們認為,都市能創造很多影響力,創投不只投資,我們也希望能扮演領導者,在私募領域支持更多新創公司的發展,或是吸引更多創投加入。」

因此,URBAN-X投資許多跟城市發展相關的企業,關注如何透過智慧的方式,解決環保、廢水、運輸系統等課題。例如,URBAN-X投資了一家運用Digital Twin(數位雙生)科技的公司,可以追蹤分析食品供應鏈的所有環節,確保冷鏈系統中的冷藏車運作狀態、冰箱是否失效等,確保食品都是在安全的狀態。

Miriam認為,大家都有共同的問題,有人想出解決方案,有需求時就是URBAN-X出場的時刻,幫助更多新創企業運用科技解決問題。Tara則提醒,「科技的發展還是要有道德倫理、同理心,而非躲在電腦後面想像未來。」

「智慧城市不是科技的總和,而是更多元包容有效率的推動政策,用科技來輔助政策;科技只是工具跟途徑,創造出智慧的結果,不斷變聰明的城市,也是智慧的。」Myrna為這場國際論壇留下醍醐灌頂的結語。

桃園市政府資訊科技局廣告


Take action!加入《倡議+》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填寫【倡議+】夥伴媒合表單,找尋夥伴:https://bit.ly/3EeMvVi

女力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