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現女力!為族人點亮文化之光 婦女以智慧復興原民傳統技藝

聯合新聞網 倡議企劃

人口高齡化是台灣急需解決的社會問題,在年輕人大量外流的後山偏鄉,更常見老人獨居、無人照顧的現象,究竟偏鄉長輩需要什麼樣的協助?如何才能幫助他們活出璀璨的第二人生?

年輕人大量外流的後山偏鄉,遲暮長輩需要社會資源協助,最右為田貴真傳道,中間五位為...

翻轉部落觀念,老了也可以自給自足

「過去傳統觀念認為,人老了就需要別人照顧,自己什麼都不用做,但現代人平均壽命拉長,長輩從退休到生命盡頭,可能還有1、20年要過,如果什麼都不做,只會更增強長輩的無助感,也會讓長輩的自尊心受挫。」長年致力於花東偏鄉長者服務的「一粒麥子社福基金會」執行長林木泉說。

為了幫助偏鄉長輩提高生活品質,基金會向長輩傳遞「只要我能做,我就自己做」的觀念,顛覆過去部落的養老文化,並且針對長輩的需求給予協助,讓長輩體驗到自理生活的成就感。同時透過基金會的協調,建構開放家庭廚房、長者共餐等模式,讓長輩彼此照顧。此外,基金會也連結社會資源,期望未來能提供工作機會吸引青年回流,讓年輕人和長輩可以在部落一起生活,達到「自助、互助、共生」的理想目標。

「一粒麥子社福基金會」執行長林木泉期望幫助偏鄉長輩達到「自助、互助、共生」。

偏鄉部落文化各異,如何服務到位?

相較於都市,花東後山地廣人稀,共有近十個不同的族群散布各地,每個原住民部落、客家村的風俗文化都不同,面臨到的困境也不同,基金會如何能夠服務到位、分別滿足各族群的需要?

「我們會實際的去做田野調查,深入去了解部落的狀況,並針對資源最缺乏的那個族群挹注資源,量身打造適合他們的服務計畫,同時與在地人才結合,這樣才能提供駐點、蹲點的長期服務。」林執行長表示,每個服務計畫光是前置作業,就需要投入大量社工人力資源,還好有長期從事公益的跨國企業資助,基金會才能年復一年地去幫助偏鄉各個部落。

繼四年前在光復、鳳林成立「百歲打擊樂團」、2019年幫助「黑暗部落」長輩重拾串珠傳統手工藝文化,2020年基金會也和花蓮縣奇美部落當地教會合作,幫助奇美部落的布農族長輩復興藤編傳統技藝,進一步為族人點亮文化之光,也為老人點燃生命的希望。

在長期從事公益的跨國企業資助下,一粒麥子社福基金會結合當地教會幫助奇美部落長輩復...

負責教授藤編技術的田貴真傳道表示,以前布農族用來承裝農作物的傳統揹籃,由於取材不易、製作過程相當費力,所以只有男人才可以做,當部落的老人遲暮,剩下的長輩以女性居多,這門藝術也漸漸凋零。當田貴真在原民會編織班習得這門技藝,她深覺自己有使命把屬於布農族的傳統技藝傳承下去,因此召集了族中50至70歲的「阿嬤」一起來學習藤編。

田貴真觀察:「這些高齡長輩子女都不在身邊,整天閒閒沒事,所以我希望能找點事讓他們做,讓他們看見,從年輕時打拼到現在,我用這雙手曾經做了很多事,現在我的手還是可以繼續做事。」

田貴真傳道希望透過藤編技藝,讓長輩看見自己的價值。 圖/陳軍杉攝影

原民女力再現!用藤編連結關係、串起世代傳承

一開始聽到藤編,男性長輩大多興趣缺缺,女性長輩卻露出好奇的眼神,興致勃勃地說:「我小時候看我阿公做過!」部落中的男性往往視藤編為一項「工作、責任」,從來沒有機會接觸藤編的女性卻把它視為兒時珍貴的回憶。

在田貴真耐心、毫不藏私的教導下,很多高齡婦女學習用比藤條輕巧的塑膠材質編織手提包,「她們玩出興趣來,時常帶著自己做的新包包上教會做禮拜!」田貴真笑著說。

高齡婦女學習用比藤條輕巧的塑膠材質編織手提包。 圖/陳軍杉攝影

至於布農族傳統揹籃,必須要使用剛採下來的新鮮藤條方能達到最佳質感。田貴真把採集藤條這項艱鉅又重要的任務交給男性長輩,再由女性長輩分工合作編織出一個個精美的揹籃。在製作過程中,田貴真引導長輩思想:「每個繩子的編織出來的圖案,就像一個眼睛;揹籃上的眼睛,代表布農族的耆老一直在看著我們,眷顧我們的世世代代。揹籃上的每一條繩子,都要接起來才最完美,人與人之間也是這樣,我們大家串在一起,才能做出最完美的作品。」

藉由這項傳統技藝,部落長輩彼此緊緊相連,再也沒有一個人是孤單的。偶爾,部落裡的小孩會跑來看她們做揹籃,就像她們小時候也看著阿公做。在這一刻,代代相傳的不只是藤編技藝,更是布農族獨一無二的文化基因。

每個繩子的編織出來的圖案,就像一個眼睛,象徵布農族耆老的眼睛一直在眷顧著後代。 ...

部落文創,用雙手編織出價值感

這些手工製作的美麗心血結晶,魅力不容小覷!除了作為教會70週年的紀念裡,基金會也聘請專業文創講師,協助商品定位,讓藤編作品能夠走出去,在公路市集、部落內外的平台販售。

每當有人說,「這作品好漂亮,是誰做的啊?」長輩們的臉上就會露出開心的笑容,甚至曾有外國人背著揹籃到花蓮的市場買菜,讓長輩感受到自己的作品不是只有在部落裡流傳,更可以被外地人喜愛,這對長輩來說是一份莫大的鼓勵。

自己的籐編作品受到肯定,對長輩來說是一份莫大的鼓勵。 圖/陳軍杉攝影

當部落青年人才外流已是無法改變的事實,部落長輩面臨的最大挑戰不只是「疾病」,更是「寂寞」,唯有幫助長輩彼此互助,藉由雙手「編織」出存在感和價值感,自給自足,甚至進一步自力營生,才能全面守護長輩的身心靈健康,讓每一位長者的面孔都閃爍著無窮希望。


Take action!加入《倡議+》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填寫【倡議+】夥伴媒合表單,找尋夥伴:https://bit.ly/3EeMvVi

年輕人 青年 原住民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