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退休人生變「三顧族」 創造你的快活樂齡趣

聯合新聞網 張世杰、吳思萍(倡議企劃)

台灣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相當於每5人有1位是65歲以上老人,面對緊接而來「退休潮」,在仰賴政府、企業推動友善樂齡環境的同時,自己應先替第三人生「超前部署」,別因徬徨的退休生活,成為在家顧孫子、顧郵差、顧垃圾車的「三顧族」。

台灣滿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在2018年超過300萬人,宣告邁入高齡社會,而國發會今年8月公布最新人口推估報告,台灣總人口在2020年轉成負成長,推估將於2025年提早進入超高齡社會,顯示在不久將來,有越多人步入退休階段。

職場退役不適應 小心變家庭革命

但退休生活跟享清福,是否一定劃上等號?那可不一定,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秘書長張淑卿指出,早年傳統的社會氛圍,告訴你「太累就休息」,一般長者退休後,普遍會到處旅遊、放鬆,或找一塊地實現農村夢,但平均2至3年後,就會開始覺得無聊。

國人平均餘命,女性83歲至85歲,若在65歲退休,意味著退休生活長達20年,張淑卿指出,老人離開原職場之後,徬徨無助比例很高,若選擇在55歲提早退休,若沒及早規劃,那就會很可怕,也開始擔心經濟危機、政府年金政策等。

她也分享實際案例,一位在學校擔任管理職的男性老師,退休後發現沒有事情可以管,開始檢視老婆每天的買菜單,「試想一位家庭主婦,突然來了位將軍、主管,管要買什麼菜,這樣夫妻關係會怎樣?」不小心慢慢衍伸成家庭衝突。

國家銀髮政策 暗藏性別不平等

「若仔細觀察,很多銀髮社區據點,大多是女性參與」張淑卿表示,女性喜歡聚在一起聊天、喝茶,適合據點活動,但男性喜歡競賽型娛樂,例如看政論節目、球類比賽,其實國健署的活躍老化活動,大多沒有考慮到性別議題。

她認為,退休生活很重要,性別議題也重要,日本高齡者離婚率很高,因女性是家庭主婦,善於社區溝通,但男性重心擺在工作、家庭,當退出職場後,變成家庭干擾因子,或成為家中顧孫子、顧郵差、顧倒垃圾的「三顧族」,而國人退休後出現問題也多為男性。

此外,老盟指出,台灣政府講到老人,只會講長照政策,但有長照的需求老人,僅佔老人族群15%,應該幫他們找到更多可能性,例如協會舉辦福氣盃槌球賽,參加的都是男性,也曾看見95歲還在打球。

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秘書長張淑卿建議,在退休之前應該先型塑自己的興趣社團,為...

銀髮族自救 退休生活超前部署

老盟觀察,比較活躍的長者,是因為有一群人一起生活,其實透過社會參與、人際互動,是延緩老化的方法,若有固定的社團參與,或退休夥伴形成的據點,當大家聚在一起聊天、下棋,就像每天上班一樣。

「建議超前部署,50歲開始形塑忘年社團」她說,可以在職場找很合興趣的社團、朋友,當退休時仍有熟悉的一群人,每天有事做、每天能參與,替退休生活找到重心,長者應該要有自覺,本身學會安排退休生活

此外,若家中有即將準備退休的長輩,家人可以了解長輩興趣,協助找適合參與的社團,例如愛唱歌的長輩能參與唱詩班,或想享受農村生活的長輩就參加民宿社團,但千萬別等到退休才開始,否則可能會來不及。

銀髮第三人生 政府供平台、企業做準備

台灣即將面對「退休潮」,張淑卿認為,現在社會仍充滿高齡歧視、老人無用論,例如志工圈會聽到「你們年紀大怎能當志工」,又或沒人規定一定要送長輩保健食品,也能送一套球衣,有時老人要的是尊嚴、獨立,可以參與社會。

老盟呼籲政府,除了推動中高齡、高齡的就業專法,法令及措施應該集中,國家應該相對向企業釋放善意、資源獎助,讓企業願意聘用老人,透過職務再設計,打造青銀共創,除了高齡者要有自覺,國家也要給予平台,企業也要準備,扭轉高齡歧視。


Take action!加入《倡議+》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高齡社會 熟齡生活 慢老 老大人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