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虎、黑熊之後 林業署宣布1億元「生態給付」新增5物種

聯合新聞網 聯合報 彭宣雅
山麻雀公鳥。 圖/林業署提供

繼石虎、水獺、草鴞、水雉及台灣黑熊等5種野生動物及其棲地納入「瀕危物種及重要棲地生態服務給付推動方案」後,農業部林業署今天宣布,再新增5種瀕危及珍稀物種,納入生態服務給付示範計畫,包括諸羅樹蛙、山麻雀、赤腹游蛇、食蛇龜及柴棺龜等5種;一年執行總預算經費為1億元,由農村再生基金支應。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於110年開始推動「瀕危物種及重要棲地生態服務給付推動方案」,建立系統性及制度化的生態服務給付保育工具,在地方社區、民眾投入下,在地居民與社區對與野生動物為鄰,已逐漸由抗拒轉為認同,並對能夠參與保育工作產生榮譽感。

林業署長林華慶表示,新增這5物種,對民眾來說不一定是非常熟悉的物種,但與人比鄰而居,棲息在人為干擾比較多的人為環境裡的物種,特別需要納入這計畫;物種生態習性不同,面臨的危機與威脅也不同,若要納入給付辦法,需要有客觀的指標,無法所有的物種都全部推出,有一些物種速度就會稍微慢,每年都會針對狀況新增或者實際推動經驗去調整修訂。

林華慶舉例,過去苗栗在某些區域,石虎讓某些農民覺得頭痛,因為牠常會去補食農民飼養的放山雞,過去也有些石虎因此被毒殺,或用陷阱捕殺;後來將石虎加入生態給付方案,扭轉對於農民是負面的、鄰避的形象,農民可調整與物種間的應對關係;農民在這個過程當中,若有所損失,包含農損,這部分就由國家代表人民來給付,一方面補償農民的損失,二方面也鼓勵、引導農民,對於這些物種棲地營造更有正面意義的事情;加入生態給付後,這兩年也發現農民遭受野生動物侵擾,不像過去會私下處理,而是會積極通報,如黑熊事件,這些通報是過去沒有的。

他說,加入生態給付計畫,經過一段時間之後,會內化到民眾價值觀,效益是金錢不能衡量的。實施僅短短兩年,很難說哪些物種因此增長,但針對石虎在南投地區的執行與監測,經過生多所的調查,發現族群增長當中;但族群增長依賴不會只有生態給付單一工具,還包括交通設施、防止路殺,或其他保育措施,比較難說單一,但這政策對於瀕危、珍稀野生動物保育是正向的。

林業署表示,依各物種面臨威脅與生態習性設計務實獎勵內容。這次新增的5個物種,只要在標的實施地區且農地面積至少0.1公頃以上(赤腹游蛇農地面積至少100平方米以上),不使用除草劑、毒鼠藥、不友善的防治網,並符合農藥安全檢出規範,每年每公頃核發最高3萬元獎勵金;除了上述友善農地給付外,農民如果進一步為這些物種營造適宜的繁殖或棲息環境,提供更加完善的庇護效果,每人再加發最高每年3萬元獎勵金。

食蛇龜。 圖/林業署提供

諸羅樹蛙。 圖/林業署提供

赤腹游蛇。 圖/林業署提供

柴棺龜。 圖/林業署提供


Take action!加入《倡議+》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FB粉絲團:https://lihi2.cc/SPUFo

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自然生態 石虎 動物保育 台灣黑熊 生態給付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