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趟長達10年的公平貿易之旅 繭裹子掀起「綠革命」

聯合新聞網 張珍珍

品牌「公平貿易」理念的緣起,來自於兩位創辦人於上海工作的經驗。兩人原本是學建築,畢業後在上海闖蕩5年,2009年參加上海環保設計展,從中獲得啟發,希望將「環保」理念結合消費日常生活,這時創業種子已悄悄萌芽,隔年迅速回台創業,2010年,繭裹子誕生了。

小蝦米的創業路 繭裹子加入世界公平貿易組織

2009年,楊士翔與蔡宜穎決定從上海返台,自行創業。 圖/聯合報系資料庫

「這是一個沒有經過思考的決定」楊士翔說,創業不如想像中美好,挑戰接踵而至,兩人捧著20萬創業資金,想在台北找間店面,沒想到租金貴得嚇人,台中人的楊士翔,提議退而求其次赴台中尋工作室和店面。

楊士翔表示,一開始,僅是單純想要把在上海開店的模式複製進台灣,相同的產品應該能生存,但從上班族到自行創業的生活模式轉換,全年無休工作了3年,才在2013年,迎接來繭裹子第一位的員工。

繭裹子最初的核心價值是「環保」,但由於對手做、在地、天然等要素之堅持,團隊在挑選材料來源時,發現大部分的有機材料,如棉花、布料都是公平貿易產業中的一環,因而開始接觸並投入研究。

先是基於環保理念,才讓楊士翔和蔡宜穎兩人漸漸接觸到「公平貿易」相關領域,並利用來...

不過第一家剛剛起步,產品需求量小,繭裹子不如其他貿易組織能夠大量採購,「加上很少人知道台灣在哪」,踏上世界公平貿易組織(WFTO)這條路走得更加艱辛。

耗時3年努力,2013年繭裹子加入公平貿易組織 ,楊士翔認為,取得認證在市場上,對消費者的意義並不大,因此他希望消費者願意埋單,主因是商品設計感,而非公平貿易的認證,透過背後的故事,換個方式讓顧客瞭解,為何公平貿易很重要。「如果你的商品夠好,有無認證,往往不是那麼重要。」楊士翔說。

拜訪異國產區 親身投入研究產業鍊生態

既然消費者不買帳,那為何堅持要取得第三方認證?「要讓消費者知道我們不是說說而已。」他表示,坊間有許多自稱公平貿易商品,但缺少認證,不過真正的公平貿易產品其實需要被檢視,包括產品來源、付多少錢、到哪裡去、給誰、做什麼用途,它們會逐一追蹤,更會深入探究到每項產品的材料,製作環節徹底地透明。

每年,繭裹子都會安排數趟「公平貿易之旅」,由兩位創辦人親自走入產區,與合作夥伴面對面溝通,細細討論商品設計。每一年兩人的行程幾乎固定,農曆新年,楊士翔和蔡宜穎就起身前往尼泊爾,待上兩周;8~9月中,則前進印度孟買、孟加拉等地。手工藝品以當地現有的材料製作生產,呈現出當地最原始的風貌,旅行從2013年至今從未間斷過。

為了和當地民眾溝通製作,兩人常常在抵達之後,才根據現有的材料繪製設計圖。 圖/劉...

若是紡織品如衣服、圍巾等,則是會先打好版、搭配當場提供手繪圖,「雖然可透過網路,但誤差太大」,這就是他們與生產者間的溝通方式,讓擁有織布技術的婦女們,快速理解產品大致樣貌,以做出獨一無二完美且兼具環保的商品出售。

更重要的是,繭裹子的合作夥伴將他們營利部分用於加強當地建設與社區需要,例如提供免費教育給低收入家庭和淨水設施等,如果消費者購買公平貿易商品,等於間接幫助改善印度孟買、加爾各答、孟加拉等當地居民的生活環境。

顛覆價格戰與社會觀感 推廣公平貿易的最大挑戰

繭裹子以公平貿易打響名號,為何不與台灣偏鄉或弱勢團體合作?楊士翔表示,早期繭裹子也曾與台東工作坊合作,但仍存在溝通層面的問題」。最後,往往是「設計圖寄去,到樣品送回來,印度差不多3個多月會完成,台灣要等上半年」,楊士翔點出生產困境。甚至繭裹子也曾經遇過,20個包包要做上一年的處境,由於配合的在地生產者也承接不少政府案件,除了完成繭裹子的承接案,這些廠商也忙著趕製自己的商品。

除了產品來源曾被質疑,價格同樣被貼上標籤。楊士翔回憶道,早期剛開始做公平貿易,會聽到一種聲音,「公平貿易產品比較貴、公平貿易咖啡貴又不好喝,我覺得這是台灣在推廣公平貿易產品最大的挑戰。」

許多消費者在進行商品選擇時,往往會以「俗又大碗」為挑選依據,但近年來隨著食安風暴頻傳,健康意識逐漸抬頭,社會大眾開始重視商品產地、成分,實為消費者自主性的一大進步。

消弭自由市場的不平等 繭裹子對改變的堅持

楊士翔點出,「100塊的東西,做的人拿1塊錢,剩下99元進到某人的口袋裡面;相較100元東西賣掉後,生產者拿到10塊,中間不同利害關係人各拿一點錢,我覺得這是公平貿易最大的價值」。不忍低價競爭下,某部分人利益被犧牲,他認為這理念必須持續執行。

繭裹子和合作夥伴的合作模式是,繭裹子開發產品、設計、提供生產團體,並提供可提升生產者工作需要的器具,與產區婦女的合作模式,繭裹子會預支50%訂購金,幫助生產者生產期的經濟支出,且給予生產者足夠的時間,約是3~6個月,更多至1年,讓婦女們可在充裕時間內完成手工生產。

透過在地公平貿易組織的合作,繭裹子希望也能為尼泊爾、印度當地婦女,增加收入。 圖...

一轉眼,繭裹子已成立9年,楊士翔分享,「早期說公平貿易大概很少人知道,有些是聽過但不了解,比較糟糕是聽過,但資訊是錯誤」,他舉例,目前公平貿易」概念已經編入國小課綱,但課本裡的內容,卻僅僅提到公平貿易商品只有咖啡豆,「每一年老師教到,都會來問我們說,你們的商品為何不是咖啡豆?」楊士翔語氣中帶些無奈說。

關於公平貿易的推廣,楊士翔提到,日本先前做過研究發現有10%的人聽過公平貿易日本推動公平貿易近30年了,大眾對聽聞公平貿易一詞的比例也只有10%。起步更晚的台灣,楊士翔猜想,「絕對會低於10%」。不過,從樂觀角度看,長時間努力下,繭裹子的堅持亦為台灣消費者認同帶來些微改變,楊士翔說「從一開始的沒聽過、沒看過,到現在有客人會主動將公平貿易的商品、理念介紹給更多朋友,這個轉變其實滿好的」。


Take action!加入《倡議+》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