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雲豹滅絕之謎 正視原民山林智慧

聯合新聞網 卓亞雄(資深媒體人)

台東阿朗壹部落發現疑似雲豹蹤跡,使這一絕美物種是否絕滅再成話題;與雲豹同等重要的是,因此而正視原住民的山林智慧,他們不是只能當巡山員、揹夫,他們的山林智慧更是物種保育必須借重的。

台灣雲豹滅絕的野外調查約略以1985年為分野,之前以美籍貓科動物專家羅彬慈博士團隊為主力,他認為雲豹沒有絕跡,因為雲豹高貴、挑剔,對獵物只吃內臟,甚至連腿等精肉都不屑一顧;山裡一些家畜遭如此獵食,是雲豹未絕滅的證據。

台灣雲豹已近一甲子不見蹤跡,圖為與台灣雲豹同科的亞洲雲豹身影。圖/農委會特生中心...

未見到雲豹活體,羅彬慈「雲豹未絕滅」的信念缺乏夠強的說服力;之後台灣接續有學術團隊做雲豹滅絕與否追蹤,同樣缺乏直接證據。此番阿朗壹的論述,迄今呈正向發展。

與雲豹滅絕與否同等重要的是原住民山林智慧因雲豹而被正視。長年以來,台灣瀕危物種的田野調查都以學院派為主力,這雖必要,但未輔以原民山林智慧則是缺憾。

對原民山林智慧的覺醒是全球趨勢。官方無須以復育的業績為唯一著眼,太過依賴學院派,請正視對物種直接接觸的原住民,及時納入原住民山林智慧,大家一起努力。

台灣黑熊的復育大幅進展即借重原民老獵人的智慧。黑熊媽媽黃美秀教授之前學院派研究,認為熊的巢穴應該在岩洞裡,以致多年來田野調查進度有限,直到認識布農族老獵人、玉山國家公園巡山員林淵源,才知道台灣黑熊擅於在窪地挖洞穴;黑熊很聰明,利用地形挖巢穴,在洞穴裡鋪枝葉,打造過冬的溫暖巢穴。林淵源的經驗,讓台灣黑熊與人類的接觸不只靠紅外線攝影機的影像。

可資借鏡的國際物種保育行動太多了。琿春東北虎保護區成立後,最大的問題是不知東北虎在哪裡?排遺、覓食的證據都有,但就是看不到活體;之後想方設法,請出幾十年不涉弓箭的老獵戶,他們鼻子測風向就能聞到老虎味道,比大學森林、生物科系畢業生強多了。

雲南「滇金絲猴」保育一樣借重世居於此的少數民族和氏大家族。和氏族人不諱言,過去都靠打滇金絲猴、吃滇金絲猴過日子,非常瞭解滇金絲猴出沒情形,要瞭解滇金絲猴,跟和氏一家走就對了。普達措自然保護區靠著和氏老獵人的經驗,讓滇金絲猴復育有很大進展。

大熊貓的復育、野放成功,更得力於比獵人更接近實體的老師野生熊貓。2005祥祥野放是挾所有圈養實力打造,未料失敗收場;2009滬欣野放成功,關鍵差異是滬欣的母親草草是野生熊貓,野外受傷被救回臥龍大熊貓基地,生下滬欣,而滬欣從小就跟著草草長大,草草教會滬欣野外生存技能,成長過程避免園區飼養員干擾,果然,滬欣成功野放。

滬欣野放成功,讓臥龍基地理解少數民族、獵人是野生動物與人類的橋梁,經由橋梁溝通、銜接,讓人們進一步瞭解瀕危野生動物的習性。阿朗壹族人投入雲豹調查,以他們原民的智慧,或許帶給解雲豹滅絕之謎的一線曙光。

自然生態 動物 瀕臨絕種 台灣雲豹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