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廢墟少年 夢想騎士為生命找到方向

自2010年至今,夢想騎士的足跡已遍佈台灣、西藏、馬來西亞和歐洲。圖/夢想騎士提供
自2010年至今,夢想騎士的足跡已遍佈台灣、西藏、馬來西亞和歐洲。圖/夢想騎士提供
無貧窮

夢想騎士」是第二屆社企流iLab育成計畫的參與團隊之一。社企流編輯室透過第一線的採訪,帶讀者全方位認識點點善團隊的社會創新模式,以及其在經營管理上的成功關鍵或挑戰。


隔著夢想騎士辦公室的窗,看見創辦人賴雷娜倚著沙發與對面的青年交談著。「我們先在隔壁坐一下,雷娜正在與青年會談,等一下他們就會離開去買冰箱。」夢想騎士的共同創辦人楊仁銘語氣溫柔,熱絡地招待我們坐下,隨口提起的購物行程,是夢想騎士最注重的「陪伴」。


所謂「陪伴」是能設身處地、承接對方狀態的過程,無論是開放自己的家讓失戀的青年療傷、還是協助完成青年買冰箱給家人的心願,這些都在楊仁銘與賴雷娜陪伴青年的日常當中,提供需要的人有地方可以去、有人可以找的歸屬感。

夢想騎士的陪伴對象,是那些16至25歲遊走於「脆弱處境」的青年們,楊仁銘說:「有看過報導者的《廢墟裡的少年》專題嗎?我們服務的對象,就包含這樣的一群人。」這群人出生在高風險的家庭,因為家人貧困、重病或入獄種種情況,面對著比一般人都更辛苦的人生。

出走讓青年學習團隊合作,從中找回人與人之間的美好與溫暖,並重新看見自我存在的價值。圖/夢想騎士提供
出走讓青年學習團隊合作,從中找回人與人之間的美好與溫暖,並重新看見自我存在的價值。圖/夢想騎士提供

這群人之中,有些進入政府設立的安置機構,獲得一陣子的照顧與陪伴,但依法規定,年滿18歲之後就得離開機構,也顧不得他們是否已經準備好踏入社會。「大眾比較少看到這一塊。」楊仁銘嘆了一口氣,


「從安置中心離開的青年,進入社會的這段適應期,其實是很需要被陪伴的,但是大多數人總認為,你好手好腳的、並沒有我表面上看到的缺乏,你就需要自己想辦法好好活下去,但心裡的缺乏沒有人看得見。」

楊仁銘提及,台灣社會花了很大的力氣及成本在「矯正」青年偏差的行為。根據《報導者》調查指出:「法務部每一年花在少年矯正機關的經費達7.7億元,相較之下,政府投資中輟中離生的教育才兩億元、弱勢少年職訓每年也僅僅約4千多萬元。」

夢想騎士將重心放在青年的心理缺乏上,希望搶在青年誤入歧途之前,成為陪伴與改善青年脆弱處境的力量。

夢想騎士共同創辦人楊仁銘和賴雷娜一起經營夢想騎士,把攝影的喜愛與專業轉化成「夢想騎士」的一張張照片。圖/夢想騎士提供
夢想騎士共同創辦人楊仁銘和賴雷娜一起經營夢想騎士,把攝影的喜愛與專業轉化成「夢想騎士」的一張張照片。圖/夢想騎士提供

「你的價值無關乎金錢」從0元旅行到出走課程,為生命找到方向

處於脆弱處境的青年,面對長期的創傷與挫敗,在現實的洪流中容易找不到自我價值與定位,「我沒有家庭背景、沒有錢也沒有資源,所以我沒辦法去做我想做的事情。」便是他們時常掛在嘴上、對命運無奈的抗議。於是,擔任社工的楊仁銘與賴雷娜想證明:錢的確令人煩惱,但是即便沒有錢,每個人還是有價值、能夠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


「我們想告訴青年,你的價值無關乎金錢、背景或是性別,你的價值就在自己身上。」這樣簡單的初心,成就一段一點都不簡單的旅程——一場花費0元、為期99天的單車環島之旅,也成了夢想騎士的故事開端。

出走讓青年學習團隊合作,從中找回人與人之間的美好與溫暖。圖/夢想騎士提供
出走讓青年學習團隊合作,從中找回人與人之間的美好與溫暖。圖/夢想騎士提供

「一開始只是雷娜發起了這樣的行動,並沒有想到要創業、成立組織,沒想到這個行動獲得很大的迴響,我們也才開始思考要如何將這個行動延伸下去。」

於是,楊仁銘與賴雷娜結合了其他志同道合的夥伴,將0元旅行的挑戰發展為收費的「出走課程」,結合0元旅行、心理輔導及體驗教育,招募16歲至35歲的社會大眾,每一期也會保留名額給弱勢青年。

出走路線分為國內與國外,透過挑戰中的不確定性與壓力,學習團隊合作,從中找回人與人之間的美好與溫暖,並重新看見自我存在的價值。

出走路線分為國內與國外,透過挑戰中的不確定性與壓力,重新看見自我存在的價值。圖/夢想騎士提供
出走路線分為國內與國外,透過挑戰中的不確定性與壓力,重新看見自我存在的價值。圖/夢想騎士提供

「我們發現,其實所有人都需要出走課程。」楊仁銘分享最令他印象深刻的參與者,是一名42歲的教育工作者,主動致電表明參與出走課程的意願,那趟旅程中,他一路擔任照顧者角色,表現得既成熟又穩重,直到團隊開始挨家挨戶按電鈴找尋願意收留他們過夜的好心人,這名教育工作者準備舉起手要按門鈴時,僅剩不到5公分的距離,他還是將手放下,痛苦地表示「我真的沒辦法。」


那個畫面讓楊仁銘至今都還記得,「無論你的年紀或經歷,每個人都有害怕的時刻。」楊仁銘說道,出走課程就是透過密集地與人互動,讓參與者面對內心的害怕並勇於嘗試,進而找出自我價值並肯定自己,這是課程中最大的挑戰。

而對夢想騎士而言,最大的挑戰在於掌握每位團員的情況,他們必須發揮強大的耐力與觀察力,比如有些是被家長強迫前來體驗的學員,對於整趟旅程的行動就會顯得不情不願、自然也不願意依照引導員的建議或指示;也曾有一早起來發現學員不告而別的情形,讓大夥著急了半天。每一次的經驗都使夢想騎士越來越強壯,8年來持續陪著需要的人,走在找尋自我的道路上。

自2010年至今,夢想騎士的足跡已遍佈台灣、西藏、馬來西亞和歐洲。這樣獨樹一隔的出走課程讓夢想騎士備受矚目,除了受到國內的學校及基金會邀請協辦課程之外,他們也受邀至蒙古及香港等地,帶領當地的學生或是與教育工作者分享他們如何實踐深度的體驗教育。

楊仁銘表示,出走課程就是透過密集地與人互動,讓參與者面對內心的害怕並勇於嘗試,進而找出自我價值並肯定自己。圖/夢想騎士提供
楊仁銘表示,出走課程就是透過密集地與人互動,讓參與者面對內心的害怕並勇於嘗試,進而找出自我價值並肯定自己。圖/夢想騎士提供

轉型NGO,夢想騎士專注長期陪伴

回顧創業歷程,楊仁銘真誠地表示,當初自己僅憑著滿腔熱血就一頭栽進夢想騎士,其實並沒有明確規劃方向,「這是一段既痛苦又滿足的過程。」他坦言,在夢想騎士常常得面對充滿未知的旅程,與他喜好安逸的性格大大相反,因此這一切對他來說充滿挑戰,「但是,伴隨而來的滿足是,我了解到原來我的生命可以長成這個樣子、可以做到這些事。」

目前,夢想騎士正值組織的轉型期,他們決定放慢腳步,減少辦理出走課程,調整為NGO的形式,將重心放在募款以及長期陪伴。

「這段轉型的過程,是社企流陪我們走過的。」楊仁銘感性的說,當初加入社企流iLab,是希望提升自己的能力,推動夢想騎士往合適的方向前進。在參與iLab期間,楊仁銘表示他最大的收穫是學會如何看財務報表,「我超不會管錢的!學會看財務之後,才知道如何去看組織的營運是否健康、在組織規劃上也有更多不同的視野。」正因學會了財務管理,讓楊仁銘發現到,成為一個NGO才能讓夢想騎士發揮最大的社會影響力,專注在陪伴青年的使命上,「這才是目前最適合我們的樣子。」


「社企流的陪伴對我而言是很正向的影響,即便我們發展為NGO與一開始成為社會企業的目標不同,社企流仍支持我們的作法。我深深體會到,陪伴不該以自己期待的樣子,而是要以對方合適的方式才是最好的陪伴。」楊仁銘以「溫暖的搖籃」形容iLab,「在這裡,我真實的感受到社企流用真心哺育著每個創業家。」

此外,楊仁銘提及,在iLab與其他創業家交流、共同學習也是很珍貴的經驗,「我一直很欣賞認真工作的人,看著許多同學們(創業家)對於自己的事業投注熱情,我就會不斷反思自己,不斷往前進。」

在孤獨的創業之路上,楊仁銘感受到一群人一起向前的力量,他分享接下來夢想騎士將與好剪才合作,讓他們的陪伴對象能到好剪才做整體造型改造,一年有4次機會,2次整體造型費用全免、另外兩次則負擔半價。「一般要讓一個青年從內到外的改變需要很長的時間,我們藉由與好剪才的合作改變外在,讓青年可以用不同的眼光去看待自己。」

夢想騎士最大的願景,便是看著他們的陪伴對象能有好的發展。楊仁銘分享,目前他們長期陪伴的其中一個對象,是曾參與西藏出走課程的一名青年。當時,青年因連結起小時候受傷害的記憶,情緒激動之下動手打了楊仁銘後匆忙逃離,楊仁銘緊追在後,陪他走了8公里的山路,自此也走進青年的人生之中。「現在我們感情很好,一個月至少會見一次面,他的夢想是畫畫,目前在童書公司工作,並預備出版自己的繪本,更重要的是,他學著如何與曾入獄的父親相處,認真面對家人關係以及生活。」說著說著,楊仁銘逐漸嘴角上揚:


「這就是我們期待的『好的發展』,不一定要有多大成就,而是好好地、認真地生活著,就是閃閃發光的人了。」


夢想騎士最大的願景,便是看著他們的陪伴對象能有好的發展。圖/夢想騎士提供
夢想騎士最大的願景,便是看著他們的陪伴對象能有好的發展。圖/夢想騎士提供

核稿編輯:金靖恩

影片製作:程芙蕖


●本文獲社企流授權刊登,原文標題〈「陪伴不該以自己期待的樣子,而是找到適合對方的方式」夢想騎士陪伴廢墟少年,為年輕的生命找到方向〉

●了解更多社會創新請上社企流


更多報導

>>舊醫院變身新學院!三峽「青草職能學苑」,翻轉弱勢青年人生

>>全台最幸福的髮廊:「好剪才」掀起美髮業革命,要在最「窮忙」的產業打造幸福企業

>>這些「不良少年」只是吃不飽的大孩子:讓他們成為有尊嚴的食物志工,改變「餓」性循環


揮別大政府時代,迎接大社會到來,我們都是驅動台灣進步的力量,點下圖訂閱我們

• 我要投稿:http://bit.ly/2wyDWmk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author/photo/2211.jpg

社企流

社企流透過內容策展(線上網站)、教育訓練(實體活動)、人才培育(iLab育成計畫)等三大服務線整合個人消費者與企業CSR資源。創造核心競爭力與獲利,成為健全社會企業支持系統的領頭羊。 <br> 秉持「用創新思維與創業精神改善社會問題」,連結社會創新與社會企業,健全台灣社會企業支持系統和發展環境。

作者文章

氣候焦慮怎麼辦?走一趟氣候咖啡館 發現自己不孤單

氣候焦慮怎麼辦?走一趟氣候咖啡館 發現自己不孤單

「你想吃什麼,我才種!」 波多黎各解決食物浪費有新解

「你想吃什麼,我才種!」 波多黎各解決食物浪費有新解

不怕哀傷憂鬱說出口!台灣女孩創「小鬱亂入」 憂鬱症變可愛

不怕哀傷憂鬱說出口!台灣女孩創「小鬱亂入」 憂鬱症變可愛

你回收丟對了嗎?「AI垃圾桶」做第一關守門員

你回收丟對了嗎?「AI垃圾桶」做第一關守門員

最新文章

宏碁基金會「龍騰微笑獎」開始徵件 助攻新創企業邁向國際

宏碁基金會「龍騰微笑獎」開始徵件 助攻新創企業邁向國際

ESG永續開局!美德醫療守護全民健康  共創地球美好未來

ESG永續開局!美德醫療守護全民健康 共創地球美好未來

中租羽球隊進軍奧運殿堂 混雙葉李配備受期待

中租羽球隊進軍奧運殿堂 混雙葉李配備受期待

預防醫學到循環經濟 台塑生醫要讓永續「淨塑」成真

預防醫學到循環經濟 台塑生醫要讓永續「淨塑」成真

水質不佳全村上吐下瀉…WTO:全球70%疾病與水有關

水質不佳全村上吐下瀉…WTO:全球70%疾病與水有關

翻轉教育空間,拓展「共享」力量 百貨循環建材再生地方文史基地

翻轉教育空間,拓展「共享」力量 百貨循環建材再生地方文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