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父母才能叫家嗎?」走過愛的蠻荒 文國士陪伴弱勢少年找愛

2022/09/15 洪郁真

電視劇《走過愛的蠻荒》於近期熱映上演,劇中主角的原型,正是文國士。已經不只一次,他的故事,被搬上了舞台。

0
電視劇《走過愛的蠻荒》,劇中主角的原型-文國士 攝影/張皓婷

都說人生如戲。文國士的父母是思覺失調患者,在他8歲那年進入療養院。唯一的依靠是扶養他長大的奶奶,隔代教養與外界的歧視,文國士身上有著大人不能理解的傷。

如今,身份成了陳綢兒少家園生輔員的文國士,更懂得遺落在社會之外、無法趕上學校進度、飽受他人標籤歧視,那些與他曾經相仿的孩子,生活成長的每一天。

曾經以為不被愛,文國士叛逆張狂,與世界為敵,直到研究所畢業後,他決定到偏鄉教育找解答,成為TFT為台灣而教的協助學校學生口中的「國國老師」。後續他走過花蓮、屏東、台東⋯⋯發現自己不只想當位老師,文國士知道,曾經受傷的孩子們,少的,其實更多。

0
文國士的父母是思覺失調患者,在他8歲那年進入療養院。唯一的依靠是扶養他長大的奶奶,隔代教養與外界的歧視,文國士身上有著大人不能理解的傷。 攝影/張皓婷

有父母,就叫家嗎?文國士:「有愛的地方就是家!」

根據衛福部統計,2021年全台超過2000位兒少,被長期安置於寄養家庭或安置機構。當孩子受到不當對待,社工評估原生家庭無力照顧,或孩子觸犯輕罪經司法評估需要心理和行為輔導,被政府要求進行家外安置,直到原生家庭有能力再將孩子接回,但真實的情況往往是,他們回家無望,只能在機構間輪轉。缺席的父母角色,只能由如同南投陳綢兒少家園的安置機構扮演,給孩子一個家。

但什麼是家?有父母才能叫家嗎?「有好的照顧者,有愛的地方就是家。」文國士說。在機構裡生輔員不只照料孩子日常生活、求學就業,更重要的是透過日常陪伴與關心,重新塑造孩子的行為與未來方向。

因為自己一路走過,文國士清楚不被外界理解的傷痛。行為偏差的孩子,往往從小熟悉打罵的權威管教,聽過各式各樣的道理,急著說教,只會把他們推得更遠。「問題學生本質上是被問題纏繞的學生。你要怎麼要求一個沒被愛過的孩子自愛?」文國士說。

來到機構的孩子,曾在關係受過的傷,只能在關係裡復原。年輕時,文國士抽菸、打架、飆車,發洩無法處理的憤怒,幸好在最挫折無力時,遇到幾位好老師接住自己,高中班導鍾新南老師就接起了他。

看見文國士抽菸,他不劈頭說教:「抽菸對身體不好!」,而是溫柔詢問為什麼想抽菸,最近是否有去醫院探望家人,花時間傾聽文國士的需求與情緒,不帶價值與預設,看見了憤怒失序背後的失落。曾經被人同理過的生命經驗,文國士更懂得如何陪伴。

有回,一位曾是詐騙車手的少年對他說「做詐騙賺錢很快,不像打工那麼辛苦欸。」文國士不舉起正義大旗,叨念:「怎麼可以違法詐騙!」,反而看見孩子對賺錢的期待及工作中的挫折,再從孩子在乎的議題,例如家人。提醒他如果繼續犯罪被關,可能在獄中與家人天人永隔,讓孩子自己停下來思考,企盼夢想與未來,「畢竟沒有人不要幸福的啦!」文國士說。

0
曾經被人同理過的生命經驗,文國士更懂得如何陪伴。 攝影/張皓婷

不靠成績見證改變 給愛等待孩子在乎自己

但給愛並不容易,來到安置機構的孩子生命經歷特別辛苦,缺乏自信與歸屬感,有些還有過動症、心智障礙、情緒障礙或自殘等課題,需要更高品質的陪伴。「生輔員同時要照顧四到六位學員,有的機構甚至超過這個人數。」文國士苦笑。

安置機構也與學校不同,沒有成績可以明確簡易量化孩子的改變。有些孩子遭遇家暴或嚴重忽略,習慣用暴力解決問題或保護自己,卻常被外界期待進入安置機構能「迅速改善」十幾年來累積下的生命課題。

曾有位孩子情緒起伏特別激烈,被人多看一眼就想找人打架,難以適應團體生活。文國士花時間寫信給孩子,傳達關懷與期待:「我會跟他分析,你這樣因為他人一舉一動做的反應,很像被電擊就跳起來的青蛙欸!」

孩子嘴巴嫌手寫信噁心肉麻,卻也從關愛中找到自重與改變的動力。幾個月過去,文國士看見火氣一上來就動手的孩子,開始努力地控制情緒,甚至把手中緊握的滅火器往地上一扔,主動離開衝突現場,找沒有人的地方發洩。文國士感動回憶,那一刻是孩子巨大的進步。「孩子知道,有人在乎自己,因為他不想讓你失望啊。當孩子知道有人重視自己,才會更想努力。」他說。

然而,只有每日陪伴的生輔員,能一路看見孩子幾個月內的轉變和軟化。從一周打架七次,到一周打架三次。無奈這樣進步的速度,對很多人來說還不夠。武裝許久的殼,好不容易透了光,卻可能因為一次血氣方剛的舉動,就被判定無教化可能。文國士感嘆:「安置機構內是最需要時間陪伴的孩子,卻很少有大人願意給他們更多時間,等待改變。」

儘管深曉一切,耐心等待,文國士不是沒有與孩子有過衝突。雙方面對面情緒緊繃時,他選擇自己先控制下來:「好,你很生氣,我也很生氣,那我先離開,你好好休息,我們都冷靜後再來談好嗎?」親身示範給孩子看,因為重視彼此,不暴力處理,也能有不同的態度處理問題。

唯有體驗過,才能懂得,「做自己情緒的主人」,這也是文國士期待,當孩子踏出陳綢家園的校門,能帶走的一件事。

0
「做自己情緒的主人」,這也是文國士期待,當孩子踏出陳綢家園的校門,能帶走的一件事。 攝影/張皓婷

延伸閱讀

重建20年起家厝,陳彥翰接棒陳爸精神,催生「2.0」版孩子的書屋

練琴去墓仔埔、琴壞了自己修 - 親愛愛樂用音樂開拓孩童生命道路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FB粉絲團:https://lihi2.cc/SPUFo

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填寫【倡議+】夥伴媒合表單,找尋夥伴:https://bit.ly/3EeMvVi

聽說【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作者文章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環境與生態研究所所長識名信也教授,投入研究珊瑚之餘,也帶領一...

從沖繩到台灣-海大教授識名信也 在東北角養殖5千株珊瑚

2024/05/03
識名信也教授建立穩定培育大量珊瑚的技術。 圖/台海大提供

廢棄九孔池變「珊瑚農場」!海大養5000株珊瑚 成果登國際期刊

2024/05/03
為實現2015年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將全球氣溫升幅控制在攝...

百大企業僅40家有氣候目標 報告批評:缺乏計畫的承諾是公關伎倆

2024/05/03
志工是玉山國家公園重要夥伴,分為解說志工、高山保育志工。 圖/shutterst...

挑垃圾、巡山林 玉山志工守護生態38年

2024/05/03
教科書出版社加入永續教科書團隊。 圖/龍騰文化 提供

SDGs如何落實在教育現場?龍騰文化將永續教育融滲各科教科書 實踐永續發展目標!

2024/05/03
前聯合利華執行長、《正效益模式》作者保羅.波曼接受《聯合報》專訪,聊聊他對中小企...

想留住Z世代人才?聯合利華前CEO波曼:永續是關鍵

2024/05/03

最新文章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環境與生態研究所所長識名信也教授,投入研究珊瑚之餘,也帶領一...

從沖繩到台灣-海大教授識名信也 在東北角養殖5千株珊瑚

2024/05/03
科學繪圖師江勻楷擅長用寫實風格描繪生物與場景,並將科學資訊融入其中。 圖/張皓婷...

科學繪圖師江勻楷 用手繪藝術與科學共舞共存

2024/04/30
黃瀚嶢不僅擅長生態插畫,2022年出版的文學作品《沒口之河》同樣驚艷四方。 圖/...

從繪畫到文學-《沒口之河》黃瀚嶢 走出不一樣的生態研究路

2024/04/19
生態插畫家李政霖曾參與出版《臺灣野鳥手繪圖鑑》,現則醉心鑽研淡水魚生態。 圖/張...

走遍山林和水域,生態插畫家李政霖用畫筆上自然課

2024/04/02
將修復式正義引進校園 透過對話解決人際衝突。 圖/張皓婷攝影

霸凌的另一種解方「修復式正義」-橄欖枝中心林育聖相信對談的力量

2024/03/28
福安國中校長施俞旭透過各式活動,一步步帶領學生們打造友善校園、遠離霸凌。 圖/張...

不說教、打罵也能防制校園霸凌 福安國中校長施俞旭撕「流氓學校」標籤

2024/03/15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