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努力也能過好生活!遵守「成長的極限」反而走更遠

我們用不著現今的高生產率,即可讓全世界的人民享有良好的生活水準。 圖/freepik
我們用不著現今的高生產率,即可讓全世界的人民享有良好的生活水準。 圖/freepik

編按:在「拚經濟」當道的社會裡,成長經常被視為一個值得追求的目標──企業想要營收每年增加、政府盼望GDP不斷成長……

然而,經濟或生產力真的有辦法無止境的成長嗎?一群專家早在30多年前,便給出了否定答案。1972 年,由全球百位政經領域菁英組成的「羅馬俱樂部」發表《成長的極限》研究報告。「拚經濟」有賺有賠,若不想賠上整顆地球,人類勢必要做出改變。

一般人支持追求成長的政策,因為他們認為成長會給他們帶來更多福利,政府則把追求成長當成解決一切問題的方法。 圖/freepik
一般人支持追求成長的政策,因為他們認為成長會給他們帶來更多福利,政府則把追求成長當成解決一切問題的方法。 圖/freepik

誰說「成長=成功」?

一般人支持追求成長的政策,因為他們認為成長會給他們帶來更多福利,政府則把追求成長當成解決一切問題的方法。

在富國中,人們認為追求成長乃為確保就業機會、社會向上提升和技術進步的必要條件;於窮國中,追求成長似乎是脫離貧窮的唯一方法。許多人認為,必須靠成長提供保護和改善環境所需的資源。政府和企業主莫不卯足全力提高生產力及追求更大幅度的成長。

基於這些理由,成長被視為該慶祝的事。我們只要想想以下的同義詞,如發展、進步、進展、成就、改善、繁榮、成功等,當會有所領會。

以上所談的是成長的心理和制度上的原因。此外,成長還牽涉到從事系統研究的人所稱的結構性原因,也就是人口/經濟系統組成要素之間存在著相互關係的根本原因。

成長可以解決許多問題,但也製造不少問題!

成長可以解決許多問題,但是也製造了不少問題。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有極限的存在。地球本身是有其限度的。

有形物質,含人口、人類所擁有的汽車、房屋和工廠等,是不可能無限度成長的。但成長的極限並不等於人口、汽車、房屋、或工廠數量的極限(起碼兩者沒有直接的關係)。成長的極限乃是生產率(throughput)的極限──也就是維持人類、汽車、房屋和工廠正常運作所需能源和原料持續不斷生產的限度;也是人類在不超過地球生產或吸收能力的情形下,獲取資源(穀物、草料、森林、魚類)和排放廢物(溫室效應氣體、有毒物質)的速率限率。

人口和經濟依賴地球上的空氣、水、糧食、原料和化石燃料,這些資源會將廢物及污染物還給地球。資源流動的源頭包含礦床、地下水層及土壤中的養分;終點則含大氣層、地表水域及廢物掩埋地。自然界的成長極限,就是地球的源頭提供物質和能源的能力,以及地球的終點吸收污染和廢棄物的能力之限度。

不用那麼努力 我們仍能享有良好生活水準! 

接下來,我們將探討源頭和終點的現況,透過援引資料提出兩個觀點,其中一個觀點道出好消息,另一個觀點則帶來壞消息。

自然界的成長極限,就是地球源頭提供物質和能源的能力,以及地球終點吸收污染和廢棄物的能力。 圖/臉譜出版提供
自然界的成長極限,就是地球源頭提供物質和能源的能力,以及地球終點吸收污染和廢棄物的能力。 圖/臉譜出版提供

壞消息是,很多重要資源來源已快耗盡或品質愈來愈差,而且廢物吸收系統的負荷已滿,甚或有「滿溢」的現象。人類經濟活動的生產量,以現今的生產率而言,是無法持續太久的。許多源頭和終點都已飽受壓力,已經開始透過成本增加、人口負擔加重和死亡率上升等現象來抑制成長。

好消息是,我們用不著現今的高生產率,即可讓全世界的人民享有良好的生活水準。降低人口數量、改變消費模式,或採用更多能有效利用資源的技術,都能縮小生態足跡。這些都是我們做得到的。人類的知識足以一方面維持其所需的適量貨品和服務,一方面大幅減輕地球的負荷。理論上,有許多方法可將人類生態足跡(註 1)縮小至其極限範圍內。

註 1:「生態足跡」用於表達「人類對地球的要求」與「地球提供人類需求」之間的關係。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WWF)發表的《地球生命力報告》(Living planet Report),自 1980 年代末期以來,人類每年使用的資源都超過地球所能再生的資源;換句話說,地球社會的生態足跡已經超過地球所能提供的限度。

本文摘自:《成長的極限》 圖/臉譜出版提供
本文摘自:《成長的極限》 圖/臉譜出版提供


但理論不會自動變成實務。我們並未做出能夠縮小生態足跡的改變和選擇,起碼,我們的行動不夠快,無法減輕源頭和終點日益沉重的負荷。我們未做出必要的改變和選擇,是因為沒有直接的壓力要我們這麼做,更因為落實這些改變和選擇需要很長的時間。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收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在Google Podcast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作者文章

特有種諸羅樹蛙瀕危 生多所:台灣3大棲地需強化保護

特有種諸羅樹蛙瀕危 生多所:台灣3大棲地需強化保護

讓鐵路旅行更便宜!23歲奧地利氣候青年 力拚前進歐洲議會

讓鐵路旅行更便宜!23歲奧地利氣候青年 力拚前進歐洲議會

台灣穿山甲「小松果」在布拉格受歡迎 和動物學家珍古德互動

台灣穿山甲「小松果」在布拉格受歡迎 和動物學家珍古德互動

人際溝通好困難?把握4大對話「潛規則」,讓互動更順暢

人際溝通好困難?把握4大對話「潛規則」,讓互動更順暢

最新文章

永續不是口號!白米炸彈客楊儒門 轉作友善彩田米農友

永續不是口號!白米炸彈客楊儒門 轉作友善彩田米農友

勞動節沒放假!火車司機員1988年「集體休假」爭權益

勞動節沒放假!火車司機員1988年「集體休假」爭權益

勞動節快樂嗎?調查:台灣平均工時9.6小時 破5成打卡完再加班

勞動節快樂嗎?調查:台灣平均工時9.6小時 破5成打卡完再加班

職缺2年增4000筆!7成5上班族看好ESG工作

職缺2年增4000筆!7成5上班族看好ESG工作

周休三日成真?新加坡新指引 勞工能要求彈性上班

周休三日成真?新加坡新指引 勞工能要求彈性上班

企業內部如何推永續?8方法讓同事一起談氣候變遷!

企業內部如何推永續?8方法讓同事一起談氣候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