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旅遊怎麼做?旅行中做好這8個小動作 就能減碳護地球
旅行時的飛機航程、飯店住宿等都會製造大量溫室氣體排放,若想在旅程中也同是為保護地球盡一份心力,規劃行程時和旅途中多花幾分鐘多做幾件事,就能讓地球更永續。今日美國(USA Today)報導,做到搭乘直...
算力已不足!氣象署將斥資5億在新竹建氣象科學園區 最快2027年完工
極端氣候來臨,中央氣象署推展AI技術以進行更精準預報及多元應用,但現行機房空間及算力運作不足以提供超級電腦使用,氣象署今年起將斥資約5億元,於新竹氣象站規畫興建氣象科學園區,去年提出該計畫並已獲行政...
吸菸不只傷身 還耗資源!全球每年製菸要用220億噸水資源、排8000萬噸CO₂
菸草不僅傷害人體,更會危害地球環境,全球每年菸草生產向環境中排放8000萬噸二氧化碳,約為駕駛1700萬輛汽車的碳排量,國健署在世界地球日呼籲,珍惜地球資源,拒菸提升地球力。閱讀更多:減少空污!米蘭...
全球最大碳移除專案!微軟簽署合約 計劃15年移除675萬噸CO₂
科技巨頭微軟公司16日表示,該公司已簽署一項合約,將在路易斯安那州推動15年內移除675萬公噸二氧化碳的計畫。微軟稱這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永久性碳移除專案。閱讀更多:從空氣中抓碳!全球最大碳捕捉廠「...
4月就開始融冰...氣候正威脅生活 因紐特獵人談格陵蘭融冰危機
來自格陵蘭西北部的因紐特獵人奧倫擴克(Olennguaq Kristensen)抵達台灣後,手機收到朋友傳來的訊息,得知今年格陵蘭融冰比往年來得更早,薩維西維克(Savissivik)到卡納克(Qa...
冰川跟我們有關係嗎?格陵蘭冰層60年厚度減少27公尺...氣候影響近在眼前
在格陵蘭純白無垠的冰原上,一道滿佈灰色碎石的「山脈」格外突兀。這不是天然地貌,而是美國陸軍工程師在1960年代為極地科學研究鋪設的碎石路。這條道路曾與冰面齊平,如今高高隆起,猶如一座冰原中的小山,足...
力拚本土碳匯示範場域!屏東推人工林碳匯專案、打造森林碳權品牌
受氣候變遷影響,「淨零排放」成全球共識,國際碳交易市場蓬勃發展,屏東縣政府瞄準綠色經濟,推動農業碳匯計畫,車城鄉規畫啟動規模達百公頃人工林碳匯專案,結合永續森林經營、碳權交易機制與企業ESG策略,成...
26家醫院完成碳盤查!總碳排量約9.9萬噸 用電占88.6%最多
衛福部12日公布26家部立醫院碳盤查結果,總碳排量約近9萬9000噸二氧化碳當量(CO2e),以用電占88.6%最多。目前對15家用電超過800瓩大戶展開深度節能計畫,預計於今年10月底前完成改善。...
格陵蘭首設北極會議大使!不涉軍事安全 只處理永續發展相關議題
格陵蘭12日任命首位北極會議(Arctic Council)大使,並承諾將促進原住民的永續經濟發展,以及推動極地社區的綠色能源轉型。閱讀更多:格陵蘭角力...北極航道讓各國摩拳擦掌的7大要點路透社報...
北海「碳」英雄!地層儲碳潛力最多55億噸 讓德國有望碳中和?
德國政府支持的海洋碳封存研究計畫近日發佈期中報告,指出北海地層具有封存數十億噸二氧化碳的潛力,可望成為德國實現氣候中和的重要選項。報告也強調相關風險與法律限制,建議僅用於無可避免的剩餘排放,並須審慎...
天災能不能放假?最新指引出爐:沒有高溫假、校長能決定是否放低溫假
極端氣候、地球暖化導致台灣各地夏天高溫日數、溫度屢創新高,各界開始探討是否應放「高溫假」的可行性,近期人事行政總處頒布最新版「天然災害停止上班上課作業Q&A」,對於高溫期間是否停班停課仍未正...
金盆洗手?激進環保團體宣布不再破壞美術品、預告「4月做完最後一票」
英國激進環保團體 「攔住石油」(Just Stop Oil) 宣布,將結束搞破壞形式的抗議行動。過去該組織曾向梵谷名畫「向日葵」潑灑湯汁、擊碎英國大憲章(Magna Carta)展示櫃的保護玻璃,並...
台版CBAM拚年底申報?環境部已啟動三大前置作業
儘管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傳出可能延後實施,台版CBAM近期已啟動三大前置作業,包含相關數據盤點、徵求研究標案、規劃產業座談,環境部官員表示將觀察國際情勢,目前仍朝今年底前要求進口產品申報碳...
全球首個商業碳封存服務!挪威「北極光」將擴大規模、每年封存500萬噸CO₂
全球首個二氧化碳運輸和儲存商業服務供應商「北極光」(NorthernLights)宣布,位於挪威沿海的「北極光計畫」即將擴大規模,目標是將碳儲存能力提升至原本的3倍以上,每年將可封存逾500萬公噸。...
【倡議家電台】國泰金控程淑芬|物理老師變投資長?教你預知永續趨勢!
編按:倡議家電台【永續長來了】EP7,邀請到了國泰金控的投資長程淑芬,想知道從物理老師到投資長的職涯轉折、預知永續趨勢的簡單邏輯?歡迎收聽 Podcast,聆聽永續長親自分享!🎧 立刻收聽精彩單集:...
高溫成沉默殺手...曼谷每增1°C 就會增加2300人死亡、減少428億收入
城市高溫是沈默殺手,世界銀行發布報告指出,如果政府不採取手段介入,每增加攝氏1度,曼谷每年因為高溫而死亡的人數會增加2300人,每年減少440億泰銖(約新台幣428億)收入。閱讀更多:反聖嬰也擋不住...
人類何時會滅亡?超級電腦預測地球將會再度發生「大滅絕」
2024年是經歷有紀錄以來地球最熱的一年,且首次全球均溫比工業革命前高出攝氏1.5度。閱讀更多:2°C目標已死...科學家宣布:全球暖化無可挽回、巴黎協定不可能實現極端天氣頻發,乾旱、颱風災害加劇,...
永續報告分析結果出爐 臺灣連3年穩坐冠軍寶座!
《2025 臺灣暨亞太永續報告現況與趨勢》5大重點:*詳細研究結果參閱報告連結1.「職業健康與安全」首次超越「經濟績效」成重大主題Top 1。「氣候變遷風險」、「資訊安全風險」與「法規風險」連3年成...
比種樹更固碳!土壤、枯枝才是陸地碳匯主力 封碳更多也更久
一項21日發表的研究指出,土壤、河流沉積物和腐草枯枝等,能比正常樹木封存更多人為造成的二氧化碳。這項研究發現挑戰長期以來關於地球儲碳方式的假設。法新社報導,研究的作者群表示,這項發現對於「形塑未來氣...
亞馬遜進軍碳市場!首賣碳權 稱嚴格把關不淪為漂綠
美國零售巨頭亞馬遜(Amazon)宣布,他們已開始向供應商、企業客戶和其他公司銷售碳信用額度。這是亞馬遜首次踏足賣碳權,強調他們的碳信用額度只提供給符合條件的公司。閱讀更多:科技與石油巨頭要來「抓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