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類體型「縮水」中…研究:恐與過度捕撈、氣候變遷有關

水下生物

科學研究顯示,全球魚類出現體型變小的趨勢。 圖/shutterstock
科學研究顯示,全球魚類出現體型變小的趨勢。 圖/shutterstock

科學研究顯示,全球魚類出現體型變小的趨勢。鑒於魚類攸關龐大生態體系乃至數十億人口的蛋白質來源,找出魚兒何以越來越小的原因刻不容緩。

華盛頓郵報指出,包含北極圈的鮭魚與大西洋的鰩科魚類都出現體型變小。一份近期科研對世界近3/4的海洋魚類所做的抽樣分析,發現1960到2020年間魚兒的平均體型「縮水」。

魚類成年後益發嬌小,與過度捕撈、人為氣候變遷脫不了干係,也恐威脅到30多億仰賴海產作為主要蛋白質來源人們的食物供給。體型縮水讓漁獲能烹調的肉減少,科學家們為此努力想搞清楚何以魚類會因海洋溫度升高而變小。

許多海洋生物變得越來越小,其中一項無庸置疑的原因是海釣興盛。休閒釣者和商業漁民都喜歡捉大放小,讓體型較大的魚變少。

然而不少海洋物種未面臨過度捕撈也體型縮水,這點就耐人尋味。為調查原因,麻薩諸塞大學安模斯特分校(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t Amherst)保育生物學家科莫洛斯基(Lisa Komoroske)與同事隆海爾(Joshua Lonthair)決定自行養魚做研究。

兩人在水族箱裡飼養約400條溪鱒8個月,將魚兒們分別置於攝氏15度與20度的水溫,餵食相同飼料。實驗下來發現差異非常顯著,在暖水的鱒魚平均體型不到冷水同類的一半。

多年以來,關於何以較暖水域中的魚類成年後體型較小,主流理論認為與牠們的鰓有關。

魚類不像人類般能良好調節體溫,因而當水溫升高時魚類對氧氣的需求也會提高。一些科學家認為,魚鰓的表面積有限,難以滿足較大體型時的額外氧氣需求,從而魚類需壓抑生長。

另有科學解釋認為,魚類為求能在較暖環境存活而演化成維持較小體態,也有認為魚類其他一些鰓以外的身體系統,正限制氧氣攝入和生長。

體型較小的魚產卵量也相對少,隨海洋溫度上升這恐導致生態系統丕變;對生計倚靠海洋的人們而言,魚的體型變小也難以賣得好價錢。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收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在Google Podcast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作者文章

作伙吃一頓飯!讓暖暖食堂成為獨居長輩的「第二個家」

作伙吃一頓飯!讓暖暖食堂成為獨居長輩的「第二個家」

環保不打折!PwC:消費者即使通膨 仍願多花9.7%價格買永續商品

環保不打折!PwC:消費者即使通膨 仍願多花9.7%價格買永續商品

台灣3大海洋觀光區生態壓力大 綠色和平籲海保法加速

台灣3大海洋觀光區生態壓力大 綠色和平籲海保法加速

人工生殖法擬開放代理孕母 限20至40歲終身1次

人工生殖法擬開放代理孕母 限20至40歲終身1次

最新文章

空污傷肺又「傷心」-國衛院10年追蹤報告 揭PM2.5危害

空污傷肺又「傷心」-國衛院10年追蹤報告 揭PM2.5危害

冰河國家公園沒冰河?美國多座國家公園 因氣候衝擊名不符實

冰河國家公園沒冰河?美國多座國家公園 因氣候衝擊名不符實

巴西遇80多年來最大洪災 台灣賑災台幣162萬

巴西遇80多年來最大洪災 台灣賑災台幣162萬

登革熱「北漂」中-若暖化超過1.5°C 病媒蚊恐突破這3縣市

登革熱「北漂」中-若暖化超過1.5°C 病媒蚊恐突破這3縣市

氣候焦慮怎麼辦?走一趟氣候咖啡館 發現自己不孤單

氣候焦慮怎麼辦?走一趟氣候咖啡館 發現自己不孤單

暖化如何影響台灣?海平面若上升 這3縣市溢淹最嚴重

暖化如何影響台灣?海平面若上升 這3縣市溢淹最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