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樹林不只有藍碳價值還能做蜂蜜!收成產量、風味難預料 企業買單嗎?

可持續城市和社區 陸地生物

林保署推出「河岸紅林蜜徑共生-淡水河紅樹林自然保留區水筆仔蜜生產研發計畫」,盼透過企業與社區合作,開發水筆仔蜜。 圖/江建泰攝影
林保署推出「河岸紅林蜜徑共生-淡水河紅樹林自然保留區水筆仔蜜生產研發計畫」,盼透過企業與社區合作,開發水筆仔蜜。 圖/江建泰攝影

紅樹林在全球被視為一項藍碳新解方,台灣也在2025年7月通過紅樹林植林的藍碳方法學,看好碳匯效益,但除了增加除碳量,紅樹林被寄與厚望、創造更多元價值。

為平衡保育與經濟,林保署推出「河岸紅林蜜徑共生-淡水河紅樹林自然保留區水筆仔蜜生產研發計畫」,盼透過企業與社區合作,開發水筆仔蜜,作為永續與生物多樣性的典範,然而計畫自提出至今仍持續審核中,要將藍碳變成綠金,又有哪些挑戰要克服?

水筆仔蜜計劃持續醞釀中...政府、企業、社區能創三贏嗎?

根據林保署的自然碳匯與生物多樣性專案媒合平台,「水筆仔蜜生產研發計畫」中提及,為因應氣候變遷與棲地消失對蜜蜂的威脅,將透過企業與在地社區合作,設置15個蜂箱進行養蜂與環境教育,提升企業ESG參與,並發展具在地特色的水筆仔蜜,促進地方創生與綠色供應鏈。

計畫預定自2025年9月啟動,執行為期一年,基地涵蓋新北八里與淡水,強調野生物種永續利用與人地共存模式。然而,截至2025年10月,計畫仍處於醞釀階段,尚未正式運作。

從事養蜂業10年、專門生產特色蜜的晴山蜂園創辦人劉錕,已在社子島一帶投入水筆仔蜜生產約7年,在成為職業蜂農前,他曾在私人企業的永續相關部門服務。

他分享到,企業投入ESG項目時,最優先考量的是可衡量的成效與風險控管,但蜂蜜產量受天候、花期與生態影響,波動極大,對企業而言風險成本高,若無法帶來足夠媒體曝光或ESG效益,企業意願自然有限。

劉錕認為,蜂蜜的產量波動大,企業投入相關ESG項目時,可能會有成效與風險控管的疑慮。 圖/江建泰攝影
劉錕認為,蜂蜜的產量波動大,企業投入相關ESG項目時,可能會有成效與風險控管的疑慮。 圖/江建泰攝影

更棘手的是,在地社區缺乏專業養蜂人才,必須外聘蜂農進駐教學。劉錕直言,養蜂是高度專業的工作,「不是放幾箱蜂在那邊就可以,需要有人每天照顧。」此外,養蜂具有明顯季節性,只有特定月份能採蜜,若僅以少量方式示範養殖,其餘時間沒有產出,反讓單位成本提高,不利市場銷售。

這也反映出許多社區再造計畫的共同困境,也就是外部資金投入後,缺乏長期管理與營運人才,產業難以落地生根。對此,劉錕建議,可引入職業蜂農,或由社區與在地蜂農合作,再由政府媒合企業提供支持,結合教育與生產,以避免重複投資與形式化計畫的風險。

城市邊緣養蜂可行嗎?社子島紅樹林成蜂農夏天「追花」好去處!

水筆仔的花期落在每年6月中至7月底,比一般植物晚,而此時正逢蜜源植物稀少的季節。悶熱的天氣也讓蜜蜂需要花更多力氣採水、搧風散熱。

具昆蟲系背景的劉錕,是台灣少數擁有昆蟲專業的蜂農,他解釋,「夏天通常是蜜蜂最難養的時候,把蜜蜂移到有花的地方,即使不是為了採蜜,牠們也會生長得比較好。」且隨著花期移動蜂箱去「追花」,還能節省餵食糖水的飼料成本,成為他投入水筆仔蜜生產的原因之一。

此外,社子島紅樹林的分布形態與關渡、竹圍的大面積林相不同,而是沿著基隆河下游零散環繞社區生長,在蜜蜂飛行半徑3公里內的植物種類單純、其他蜜源植物較少,使得水筆仔蜜的純度更高,也因為當地水筆仔樹相對不多,少有蜂農前往採蜜,可減少與其他蜂農競爭蜜源。

不過夏天的社子島環境悶熱,蜜蜂時常一整群掛在蜂箱外散熱,不願回到蜂箱內,劉錕笑稱,「去採蜜的時候常常會被叮,也是很多痛苦的回憶。」他也透露,近年政府為防洪而進行紅樹林疏伐作業,部分樹木剷除後,連帶影響了水筆仔的蜜源供給。

在鄰近住宅、工廠林立的地方養蜂,不擔心環境汙染嗎?劉錕坦言,河道下游的汙染往往更嚴重,起初也曾擔心水源品質,但目前觀察,並未出現明顯影響,且蜜蜂會自行尋找潔淨水源,若環境中缺水,蜂農也可以主動提供給蜂群;另一項顧慮則是農藥風險,不過實際發現,蜂箱附近的私人菜園缺乏花源,蜜蜂通常不會飛到那裡,自然降低了接觸到農藥的危險。

天氣太炎熱時,蜜蜂會聚集在蜂箱外散熱。 圖/劉錕提供
天氣太炎熱時,蜜蜂會聚集在蜂箱外散熱。 圖/劉錕提供

水筆仔花期長卻難掌握產量 除了風味更要訴說環境故事

談起這幾年的水筆仔蜜生產成果,劉錕表示,真正收成較好的只有其中2年,其餘時間大多歉收。他無奈笑說,養蜂就像在登山一樣,過程很辛苦、容易受天氣因素影響,而收成不如預期的時候,就彷彿好不容易終於登頂,卻什麼景色都看不見。

雖然水筆仔花期長達5至6週,幾乎是一般植物的2倍,但他發現,6月幾乎都沒有蜜,往往要等到7月10日前後才會陸續產出,因此他帶蜂進場的時間也越來越晚。由於水筆仔的蜜量少,難以掌握採不到蜜的原因,他只能將水筆仔蜜視為輔助蜜源,而非主要採收主力。

至於水筆仔蜜究竟是什麼味道?恐怕沒有單一答案。劉錕說到,多數消費者對荔枝蜜、龍眼蜜等風味熟悉度較高,而特色蜜市場相對小眾。因此,他在銷售水筆仔蜜時,會特別強調風味特性、生產過程與環境故事,讓消費者理解其特殊性與價值。

劉錕推測,水筆仔蜜風味差異,可能與其本身香氣較淡,或是在採蜜過程中混入其他花蜜有關。蜜蜂為了營養均衡,不會只停留在單一蜜源,而是採集多種花蜜,也可能飛出紅樹林範圍採蜜,不同來源的蜜混合後才形成最終風味,若其中某種蜜的風味較強烈,就會蓋過其他花蜜,也因此不同蜂農生產的水筆仔蜜,味道基調都不大相同,呈現地域差異。

劉錕觀察,不同蜂農生產的水筆仔蜜,味道基調都有些微差異。 圖/江建泰攝影
劉錕觀察,不同蜂農生產的水筆仔蜜,味道基調都有些微差異。 圖/江建泰攝影

沒人了解水筆仔蜜的DNA…台灣特色蜜缺乏系統性「風味資料庫」!

水筆仔蜜風味難以一致的問題,也讓劉錕困擾許久。他解釋,蜂蜜若要使用單一植物命名,蜜源就必須主要採自該植物,並具備該蜜源的感官、理化與微觀等特性,也就是人的五感、可測量的數據,以及透過顯微鏡觀察的特徵,這些都是判定蜂蜜來源的重要依據。

然而,目前國內在品質檢驗上缺乏完善法規與研究基礎,多半仍以感官判定為主。劉錕直言,包括水筆仔蜜在內的許多特色蜜,都沒有系統性的研究,缺少科學分析進一步界定風味,「養蜂到現在,我發現產業內很多地方都是空白的。」儘管國內已有CNS 1305國家標準,但分類僅有「蜂蜜」與「龍眼蜂蜜」兩項,對蜜種的辨識與價值呈現仍相當侷限。

他認為,政府應投入資源,協助進行花粉DNA鑑定與化學成分分析,建立蜂蜜風味與來源的科學資料庫,才能進一步提升產業可信度與市場認同。

從水筆仔蜜的例子可見,紅樹林不僅承載藍碳價值,也蘊含生態與產業潛能,但要讓這份潛能落地,仍需要政府、企業與蜂農共同投入,讓制度、研究與實務同步跟上,土地的價值才有機會真正被看見。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作者文章

原生種也會成災?水鹿啃光樹皮、草地...「山獸神」吃出台灣高山生態危機

原生種也會成災?水鹿啃光樹皮、草地...「山獸神」吃出台灣高山生態危機

紅樹林不只有藍碳價值還能做蜂蜜!收成產量、風味難預料 企業買單嗎?

紅樹林不只有藍碳價值還能做蜂蜜!收成產量、風味難預料 企業買單嗎?

被遺忘的台南秘境...四鯤鯓藏全台唯一「紅海欖母樹林」 有望成為下一個四草隧道?

被遺忘的台南秘境...四鯤鯓藏全台唯一「紅海欖母樹林」 有望成為下一個四草隧道?

全球首例!澳洲雨林從碳匯變碳排放源 從25年前就開始「淨虧損」

全球首例!澳洲雨林從碳匯變碳排放源 從25年前就開始「淨虧損」

最新文章

原生種也會成災?水鹿啃光樹皮、草地...「山獸神」吃出台灣高山生態危機

原生種也會成災?水鹿啃光樹皮、草地...「山獸神」吃出台灣高山生態危機

紅樹林不只有藍碳價值還能做蜂蜜!收成產量、風味難預料 企業買單嗎?

紅樹林不只有藍碳價值還能做蜂蜜!收成產量、風味難預料 企業買單嗎?

被遺忘的台南秘境...四鯤鯓藏全台唯一「紅海欖母樹林」 有望成為下一個四草隧道?

被遺忘的台南秘境...四鯤鯓藏全台唯一「紅海欖母樹林」 有望成為下一個四草隧道?

閒置魚塭、鹽田變「藍碳基地」...紅樹林碳匯方法學是一場豪賭嗎?

閒置魚塭、鹽田變「藍碳基地」...紅樹林碳匯方法學是一場豪賭嗎?

身心障礙者也能當導覽員?喜樂家族讓身障家庭「走上街頭」與社會對話

身心障礙者也能當導覽員?喜樂家族讓身障家庭「走上街頭」與社會對話

經濟弱勢卻要付更多錢...是什麼推高障礙者國旅成本?直逼「飛一趟東京」

經濟弱勢卻要付更多錢...是什麼推高障礙者國旅成本?直逼「飛一趟東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