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長輩總是將年輕人視為廢物?

2018/09/21 李妍潔編譯

沃爾夫(Ira S. Wolfe)是賓夕法尼亞州的商業顧問,大約10年前開始,他的客戶們無不擔心著同一件事--「千禧世代的到來」。「千禧時代主要是青少年或者剛剛從大學畢業的年輕人,」沃爾夫說,「人們認為他們是被寵壞的、自戀的、自負又懶惰的一代。」負責招聘的人資都說「不知道該拿這些孩子怎麼辦。」

0
示意圖。圖/報系資料照

我和他一樣大的時候在打仗,他卻只會打電動

為了替客戶找到答案,當時58歲的沃爾夫寫了《怪才、怪傑與Google化》(Geeks, Geezers, and Googlization,暫譯)這本書,希望作為教大家如何和諧工作的指南。該書的第九章名為「最愚蠢的一代?(The Dumbest Generation?)」,針對勞動市場的新成員有許多描述:

「過去,年輕人會因為成績不好感到羞愧,父母也會不好意思;如果年輕的職員讓老闆失望了,他會感到懊惱。」他認為過去幾代人的基本行為準則在這代年輕人身上蕩然無存。

「在這代人的成長中,讀的是部落格而不是書本;他們會即時追蹤朋友的臉書動態而不是報紙上的時事;他們對於魔獸世界(World of Warcraft)知道的比第二次世界大戰還要多。」沃爾夫寫道。

0
有些人認為年輕人只會打電動。圖/pixabay

沃爾夫的話其實了無新意,他只是重複自己所聽到的,而相同的話語至今仍持續流傳著--年輕人不如上個世代。一名著名的美國電視主持人去年在推特上就說了:「40年代的年輕人打敗納粹主義解放歐洲、打敗日本帝國主義解放太平洋;現在的年輕人卻天天在家裡打電動!」

這樣的評論就像是古老的副歌,隨著時間不斷重複。然而,總是喜歡對年輕人說三道四的「前輩們」卻似乎總是忘了故事的結局:下一代過得滿好的,甚至比他們更好。當然,偶爾總會有些扶不起的年輕人出現,不過,同一個世代的其他成員仍然會撐起世界、帶著大家向前發展。

看看你的周遭,我們所知的、所依賴的,還有珍視與渴望的一切,都是由那個被舊世代所忽視的年輕人所創造出來的。如果人們真的一代不如一代,那麼我們早就該在崩壞的金字塔中撞牆了,但顯然事實並非如此,我們建立了現代社會,我們今日的生活就是人類活得更好的證明,證明過去無數的吐槽都是錯的,毫無例外。

鄙視年輕人的歷史要從公元前說起

那麼為何老一輩的人總是要唱衰年輕人呢?為何每個世代都在遭受不公平的待遇之後,自己又做出同樣的事情?

答案很簡單,因為「我們害怕」。

「為什麼我們總是不斷懷疑年輕人的能力?」要理解這件事,首先得看見問題的全貌,不能只針對單一的個人,認為那是他們的個人情緒。畢竟個人的偏見恰恰反應了其所處環境中多數人的評論與看法。

對於下一代的憂心源遠流長,甚至可追溯回公元前。在公元前600~300年間,古希臘文獻就曾紀載了對於年輕人的埋怨,認為他們愈來愈蠻橫、愛頂撞父母,總是狼吞虎嚥地吃光桌上最好的菜;而在古羅馬劇作家普勞圖斯(Plautus)的喜劇中,更時常出現讓人失望透頂的兒子。此外,「父親面對道德敗壞的兒子,該嚴厲還是包容?」更是古代戲劇中時常探討的主題。

0
人類對年輕人的輕視從古至今始終如一,書上都有記載。圖/pixabay

不僅如此,從歐洲、非洲、到亞洲國家如中國和日本的歷史學者都聲稱,在他們的歷史中,對於年輕人的嫌惡層出不窮,隨時隨地都能找到相關文獻。例如,文藝復興時代的作家抱怨年輕人舉措失當;在非洲,年輕人經歷成年儀式之後仍不被視作完全成熟的人,他們得等到成為父母之後,才能獲得應有的尊重。

「他們擔心年輕一代沒有革命奮鬥的經驗,會變得『軟弱無能』。」一名哈佛的教授解釋。於是,過去的人憂心年輕人軟弱無能,而現在的人責怪年輕世代自以為是;過去的人擔心自己世代那些好的事物將毀在年輕人手裡,而現在的人則是擔心年輕人無法像他們一樣兢兢業業地工作。

我們為何對下一代如此擔憂?是什麼讓前輩成為了刁鑽的怪獸?我們讓新的世代來到這個世界,難道只是為了證明他們有多糟糕、讓他們覺得自己渾身都是缺點?我們讓孩子來到世界上,卻不斷告訴他們最好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未來只會更糟糕?

我們為什麼要這麼做?

是的,正是因為「我們害怕」。

年輕人一無可取?其實是你害怕被取代

讓我們用「土地」來說明。

對於中世紀的盎格魯薩克遜人來說,土地就是一切,土地即為一切的法律基礎。「擁有土地」意味著「擁有社會地位」,能夠穩定家庭,同時,家庭也是確認土地合法繼承人的單位。在當時的父權社會中,兒子是土地的繼承人,到了一定的年齡便能繼承土地。

不過,在歷史上卻曾經發生一起土地爭奪案,一名兒子在父親過世後,因母親不肯交出土地所有權而告上法庭,而這名不肯交出土地的母親卻要求法官的母親出庭,並當庭宣示該土地歸自己所有、廢除兒子的合法繼承權,甚至表示自己死後,這些土地將歸法官的母親所有。

最後,法官將土地判給了母親。

學者認為,這個故事呈現了在人類歷史上不斷重演的主題--父母不願傳承土地,因為那代表「失去權力」,如果小孩擁有土地,並且證明他們能夠成為好的管理者,那麼父母就不再被需要了。

對於父母而言,孩子的存在提醒著他們的死亡,「一旦你有了孩子,你就可能被取代,所以當你表現出對孩子的輕蔑、認為他們遠不及上個世代時--『這孩子無法取代我、這孩子還沒有好到足以取代我,在某種意義上,我是不可取代的』才是你沒說出口的潛台詞。」教授解釋。

我們總希望孩子如預期般成長,卻忘了他們主宰自己的生命

當我們在討論孩子的時候,時常是以「延續」的角度在看待他們,我們希望他們可以繼承我們的傳統與姓氏。如果孩子看起來就和我們一樣,行為一致、想法也相同,會讓我們感到無比欣慰。我們希望孩子可以採取相同的政治立場、延續我們的事業與人生意義,我們渴望在孩子身上找到自身的永垂不朽。

0
無論是哪個世代,都有不同特質的人。圖/pixabay

但是,當孩子長大後,我們很快就會發現他們與我們並不相同。孩子是他們自己,他們有自己的政治立場、事業,以及自己的人生意義。比起過去,他們對於未來更感興趣。他們或許知道父母與爺奶的名字,但卻不見得知道更早之前祖先的名字;他們將會有自己的孩子,而這些子子孫孫也將逐漸忘記老祖先的名字。於是我們終將被遺忘,不會有人記得我們,而我們的存在對於世界也將不再有任何影響。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總是不斷說著自己的孩子有多沒用,因為我們無法接受世界沒有我們還是可以照樣運轉的事實,所以我們將一切都怪罪到下一代頭上。

雖然改變將會是個漫長的過程,不過,偶爾還是會有些老頑固能跳出不斷責怪下一代的循環,認清現實。例如,前文提到的沃爾夫雖然曾在書中嘲諷千禧世代,但在實際與年輕人交流之後便徹底改觀了。

這些在他口中曾是散漫又自以為是的一群人,現在成為了可靠且值得聘用的人。他告訴客戶,如果不巧僱到懶惰的年輕人,那是個人問題,畢竟每個世代的人都有好有壞。「你可以從年輕人之中找到一些不錯的,而且其實還不少。」

0
每個世代都有各自需要面對的問題。圖/pixabay

原文出自Why Older People Have Always Trashed Young People,作者為Jason Feifer


【關於作者】

傑森(Jason Feifer)是美國《Entrepreneur》雜誌主編,演說者、作家,以及2個播客(Podcast)頻道的台主。

他曾任美國最具影響力商業雜誌之一的《Fast Company》(中國翻為《快公司》)等多本刊物的編輯,也是《紐約時報雜誌》與《華盛頓郵報》等媒體的專欄作家,而他與妻子合著的小說《一個好人》(Mr. Nice Guy,暫譯)將於今年10月問世。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推薦閱讀

20歲女大生住進部落 帶部落青少年走向世界

修復壞掉的社會 他們以霸凌發跡迎戰網紅

我們總以為都是they的錯 卻忘了照照鏡子

給白領家長的才藝課 從另一個角度看見孩子

作者文章

圖/seiuhcilin.org

居服員的價值不該被低估 她為尊嚴與權益而戰

2019/03/18
定瑜到了部落的小學當老師之後,走出教室、走入社區,進到孩子的家庭。圖/TFT提供...

從日常認識孩子 走出課堂走入社區的TFT教師

2019/01/31
手機已成為了現代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Google地圖也是。圖/pixabay

谷歌地圖免費又實用?你付出的代價恐超乎預期

2019/01/29
鯨鯊示意圖。圖/翻攝KAZ2.0 Flickr

宿霧觀光衝擊原有生態 鯨鯊面臨物種生存危機

2019/01/23
賈斯汀參與了社群上的「10年挑戰」活動。圖/Justin Baldoni個人IG

你的照片成他的數據?臉書10年挑戰藏資安危機

2019/01/22
圖為2018年9月蘇拉威西島海嘯後的現場狀況。圖/路透社

海洋已為我們吸收了太多熱!氣候災害將更嚴重

2019/01/14

最新文章

將性平融入教學,往往也能收到學生令人驚豔的回饋。示意圖。 圖/shutterst...

性別平等教育法20週年,台灣性別平等了嗎?

2024/04/19
彰化縣花壇文祥國小學生將咖啡渣、黃豆渣,廢物利用製作成蚊香,摘下教育部學校環境教...

咖啡渣做蚊香!彰化國小學童發明奪冠軍 產品義賣籌畢旅費

2024/04/12
國際到台灣,大學如何培育永續人才?
 圖/shutterstock

【永續教室】國際到台灣,大學如何培育永續人才?

2024/04/12
永續怎麼教?永續發展教育(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

【永續教室】永續怎麼教?歐盟、英國作法一次看 幼稚園到高教共同努力

2024/04/10
永續發展教育(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

【永續教室】永續發展教育ESD結合SDGs,培養下一代面對未來

2024/04/08
銘傳大學校長李選士(左)與銘傳全球教育系統總校長李銓(右)攜手,打造環境永續校園...

始於初心的永續教育 銘傳大學用行動加值綠色校園

2024/03/04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