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利華推動永續 「良心」與「獲利」不必拔河

聯合新聞網 劉嫈楓
聯合利華總經理何盈德。 圖/吳欣穎攝影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已實施5年,在2020年的此刻即將邁入關鍵10年。不論個人、企業,都正積極實踐永續行動,肩負起社會責任。

早在2010年,全球消費品牌聯合利華即由總裁Paul Polman宣布啟動「永續生活計畫」,結盟上下游供應商、消費者打造永續聯盟。聯合利華香港台灣董事總經理何盈德表示,迄今推行「永續生活計畫」,其中包含三大主軸。第一,由於聯合利華是全球消費品牌,希望透過產品改善全球十億人生活的品質和健康。其次,則是希望產品減半對環境的影響。最後,也希望結合供應鏈,間接協助或改善大眾生計。

聯合利華總經理何盈德表示,企業有責任帶頭實踐永續理念。 圖/吳欣穎攝影

全球永續生活計畫 落腳台灣

這一套適用全球的主軸架構轉換到了在地,就會因地制宜,結合當地最關注的議題來推動。何盈德解釋,三大主軸之一的改善全球人類生活品質,對應到台灣社會情境後,則看見台灣偏鄉高齡化問題。因此,聯合利華就開啟「偏鄉療癒計畫」,結合產品走入偏鄉,改善健康之餘也引入基本衛教觀念,2020年,也將計畫實施對象拓展至身心障礙群體。

近年來,從全球到台灣都極為關注的「環境塑膠汙染」,聯合利華經過一年多的籌備,在2019年推出百分之百全回收塑料製成的白蘭洗衣精,鼓勵消費者透過日常購買,就能呼應永續的減塑行動。

除了持續致力達成2025年產品包材採用再生塑料目標,聯合利華也將減廢行動往前推進,打造後端回收系統,完善廢料的回收。此外,聯合利華新竹廠區也透過流程改善回收製程用水,7年來,已成功減少55%用水。

千禧世代 近半消費者購物看永續

企業有責任帶頭實踐永續理念,一方面也是見到消費者對於永續消費的認同,逐漸增多。「現在消費者已經改變了,對於永續要求越來越高。」何盈德說。聯合利華全球調查顯示,已有超過一半消費者表示,決定購買商品的與否,會考慮品牌是否具備永續理念;而三分之一的比例則在行動上採取永續消費行為。

尤其千禧世代身為環境汙染的受災戶,看待永續議題,不再是「要」或「不要」的是非題,而是必須解決的問題。「消費者對企業品牌的要求越來越嚴格,不只看重價格、實用性,理念、價值也是左右消費意願的關鍵。」

推動永續 不必在良心和獲利間拔河

企業推動社會責任,往往得在「良心」和「獲利」間拔河。但何盈德表示,企業重視永續,往往有許多意料不到的收穫。她解釋,不少案例證明, 企業談論社會使命感,其實也能同步推動營利增長。「在聯合利華,70%的營收成長都是來自永續的作法,減低環境負擔的同時,也能成功減低成本。」以全球而言,透過永續做法,就省下約4.9億歐元。

永續作法不但贏得消費者支持,對內也贏得員工信任。何盈德表示,除了連續2年贏得最佳雇主,針對內部員工所展開的年度調查,永續相關指標也都得到極高肯定。

透過永續議題的關注,也成功降低外部風險。何盈德解釋,從品牌以至供應鏈都呼應了永續議題,面對關鍵的氣候和糧食議題,因而具備更多韌性,有效減低了外在環境或是氣候風險。例如,供應立頓的茶農就因採取友善耕作,延續地力。「如此一來,即使面對環境、氣候風險,也能確保原料供應的穩定。」

聯合利華結盟上下游供應商、消費者打造永續聯盟。 圖/吳欣穎攝影

社企DNA 讓產品做為社會解方

2017年聯合利華曾經發布全球利害關係人調查報告,部分產品研發時,也都會將供應商、消費者的意見納入。為何特別在意利害關係人?何盈德表示,或許可以回溯至聯合利華創辦歷史,「創辦時就有一點『社會企業』」的精神。」她說。

聯合利華以販售肥皂在英國起家,19世紀時,大量民眾輕忽日常清潔而罹病死去。創辦人利華眼見於此,決定結合商品注入公共衛生觀念,大幅降低死亡率。「銷售產品之餘,也能為社會盡一份心力」。時至今日,依舊如此。

何盈德坦言,追求最大利益依舊是多數企業目標,但作為消費品牌、貼近大眾,很難在社會所遭遇的難題中置身於外。然而,永續置於企業核心,必須結合許多人一起投入。「解決社會問題,不可能靠企業單打獨鬥,也不是年年多出一場活動就結束了。」

利害關係人包含許多對象,「消費者、大眾社會、內部員工、股東、非營利組織,都是利害關係人。我們不只是平衡各方,而是從中找出最大公約數。」何盈德說。


Take action!加入《倡議+》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環境永續 社會企業 社會影響力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