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官推動文化平權 藝術也能對社會有所貢獻

聯合新聞網 陳淑芬

聯合報《倡議+》今(1)日在華山文創園區舉辦社會事倡議講堂,以「藝術零距離 打造美感台灣」為論壇主題,邀請文化部政務次長彭俊亨、國家兩廳院總監劉怡汝和台灣編舞家黃翊,共同談談這幾年來台灣各界推動文化平權推動的成果與故事。

文化平權不只是標語,落實在生活

彭俊亨指出,根據 2009 年公佈的《兩公約施行法》,國家有責任保障人民的文化進用權,不因個人的性別、年齡、族群、居住地等差異而有所落差。特別是握有資源的政府機關,更應該培力弱勢者。因此,文化部從法規和各項軟硬體政策著手,推動《文化基本法》、《國家語言發展法》等法令保障多元文化共存,宣示國家推廣文化平權的重要決心。

文化部次長彭俊亨於論壇中分享文化部於推動「文化平權」的相關政策。 圖/吳欣穎攝

去年接任兩廳院總監的劉怡汝則分享她上任以來,在兩廳院呼應「文化平權」所作的行動。她觀察,歷史悠久的兩廳院,早期的軟硬體規劃並未考量到不同族群的需求。因此在硬體部份,她增設了輪椅席和無障礙坡道,讓乘坐輪椅的朋友能更方便地進出劇場。

此外,她也發現對家有小孩的父母和年長者而言,進兩廳院看表演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為此,兩廳院推出了一系列的無障礙服務,包括開放導盲犬入場、節目單字體放大、部分節目增加手語翻譯、口述影像等。部分由兩廳院所主辦的節目更提供托育服務,由專業師資陪孩子做律動、玩遊戲,讓父母可以放心的看演出。

不僅如此,劉怡汝更進一步推出「輕鬆自在場」,取消過往觀賞表演的許多限制。藉由微調演出內容及舞台表現,降低強烈的聲光、影像效果,給觀眾更放鬆的劇場環境。

身障朋友到場聆聽座談,並分享近年來參與藝文活動對的心得。 圖/吳欣穎攝

坐不住或有特殊需求的孩子在表演途中可以自在地鼓掌、發出聲音甚至中途離場,家長不用擔心打擾到其他觀眾。長輩們看表演累了,也可以在位置上伸懶腰,或者到外面休息一下。

她期待,未來前往劇場的路能平一點,寬一點。使得兩廳院從大家聽過卻有距離感的文化殿堂,變成開放平等、人人都能享受的藝文空間。

黃翊:「不只是不食人間煙火,藝術也能幫助社會。」

青年編舞家黃翊,是台灣最早創作舞蹈口述影像的藝術家之一。2017 年,他應新北市文化局之邀,為自己的人機共舞作品《黃翊與庫卡》推出特別版,親自製作口述影像。

(左起)編舞家黃翊、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文化部次長彭俊亨在座談中,分享各自為文...

黃翊坦承,在此之前,他從來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觀眾中有視障朋友。「既然他們看不到卻願意支持作品,我們有什麼理由不為他們製作口述影像?」 在《黃翊與庫卡》特別版當中,所有觀眾都會拿到點字節目單和聆聽導聆和口述影像用的耳機。演出更邀請啟明學校的學生林修楷上台與機器人互動,向觀眾述說自己當下的感受,讓視障者的經驗成為表演的一部分。

從 2017 年開始,黃翊的每場新作都有口述影像。工作室甚至進一步添購昂貴的設備,到專業錄音室和配音員合作。為的就是提升口述影像的品質,讓聲音傳遞更細膩深刻的情感,甚至比純視覺的觀賞經驗更精彩。

他感性的說,許多人總認為藝術家只會唱歌跳舞,不食人間煙火。但「感謝這群視障朋友,讓我明白藝術家也可以對這個社會有所貢獻。」


Take action!加入《倡議+》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視障 阿雜社會事 黃翊 文化平權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