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Gs系蝦密?來看阿雜社會事說故事

聯合新聞網 劉嫈楓

近年,國內外對永續議題日漸關注;台灣大眾對於社會企業、社會創新的議題,認知度也漸漸提昇。

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秘書長陳琬惠也觀察到如此的轉變。她表示,有鑑於全球問題層出不窮,聯合國2000年即提出「千禧年發展目標(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MDGs)」,號召各界加入一同正視貧窮、飢餓、文化等問題。

但運行數年後,各界驚覺,若只見問題並無法解決根本困境,需要更多合作。因此,以此為本,2015年所提出的「聯合國永續目標(SDGs)」,更強調跨界、跨區的合作。因此,陳琬惠就觀察到,向來敏感國際趨勢變動的企業,自然不會自絕於外,而在公司治理、採購、投資行為上,做出相應回應。

經濟部中小企處搭橋 媒合企業與社企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副處長胡貝蒂觀察,企業近年來願意採購社會企業商品與服務的比例日漸...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副處長胡貝蒂表示,台灣企業近年來推動企業社會責任的比例越來越高,除了過去僅著重在慈善公益,近年來也可以看見更願意在採購、生產流程中,顧及永續概念。

「關於社會創新、SDGs(聯合國永續概念),是需要時間教育社會大眾的!」胡貝蒂說。她解釋,許多社會企業的產品不比一般商品,需要時間理解、認識、體驗,若無機會認識,不論社會大眾、企業端,都會難以理解。她舉例,例如關注視障群體,並透過設計一系列活動吸引大眾接觸相關議題的黑暗對話社會企業,經濟部團隊也是有機會接觸後,才重新認知並理解,換到企業身上,同樣也是如此。

理解雙方的缺口,2017年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就成立「Buying Power」採購平台,協助社會企業將其產品和服務上架平台,拓展通路;關心永續議題,認同社會創新價值的企業,也能夠透過平台認識更多社會企業,並採購社企相關產品。

特別的是,企業除了逢年過節採購社會企業相關產品,近來看見更多的是將社會企業的相關商品,納入平日的銷售通路。2017年,企業採購社會企業相關產品金額,即有8500萬元;2018年,金額更達1.5億元。

為了便利企業減低選擇和篩選成本,除了打造「Buying Power」平台,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更將「圓夢創業網」相關資訊集結成冊,出版《社創良品採購手冊》提供業者。胡貝蒂分析,「願意採購社會企業、認同理念的關鍵還是企業領導者的態度,是否願意在思考成本之外,花時間理解社會企業的理念與價值。」

走出同溫層 用展覽介紹SDGs

除了積極打造相關平台,今年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更與社會企業點點善攜手合作,在11月28日至12月1日,策畫「阿雜社會事」展覽。胡貝蒂表示,過去類似議題多半是透過舉辦論壇、工作坊,推廣相關概念。「但關於相關議題,需要打破同溫層,讓更多人來理解。」她說。此次阿雜社會事將拋開一本嚴肅的角度,透過空間、現場的體驗互動,讓大眾走入展覽,接觸「循環經濟」、「弱勢就業」「在地創生」、「友善採購」4大議題。

「當企業、社會大眾的價值主張改變,也會慢慢轉變他們的行為。或許企業在生產、採購,會多思考一些對環境的影響。大眾消費時,也願意選擇顧及友善環境的消費。」胡貝蒂說。

陳琬惠表示,例如友善農業、綠色消費等許多如今因為趨勢轉變而獲得重視的行動,其實過去就散見在民眾的生活當中,但民眾並不自知原來自己就正在「實踐永續」。阿雜社會事打破舊有模式,以展覽介紹SDGs,或許也能透過新穎的策展,教育大眾相關觀念,除了政府、政策的介入推動外,當民眾越來越熟知何謂永續、何謂創新,就能更有意識地,自發改變生活。「甚至透過『阿雜社會事』觸動想像,從中找尋更多解方。」陳琬惠說。

這也就是從聯合國2000年『千禧年宣言』以至2015年『永續發展目標』的轉變中,更強調的夥伴合作。我們需要有更多夥伴加入、結盟,一起找尋解決問題的解方,一起讓社會變得更好。」


Take action!加入《倡議+》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社會企業 阿雜社會事 SDGs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