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作者群 │ 生命力新聞

生命力新聞

生命力新聞創刊於1997年,是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的教學實驗媒體,致力於報導社會創新故事,也就是用新觀念、新策略、新組織、新科技來解決社會問題的實踐範例。
最新文章
最多瀏覽
共發表 57 篇文章

【植物解憂】園藝治療師 用植物刺激人體五感、放鬆身心!

2022-09-22 09:33:15
園藝治療師張博然,利用植物和園藝活動幫助個案改善情緒及活動力,針對不同族群,她會設計不同的課程,其中有腦性麻痺的病友,透過園藝活動,讓無力的手成功拿起剪刀,也有失智症患者,透過艾草植物的連結,重拾回憶。園藝治療提供病友在正統醫療之外,有不同的輔助療法能夠選擇。
2034

網購也能替地球減碳?換用「蜂巢紙」取代泡泡紙

2022-09-16 09:33:08
現今電商產業蓬勃發展,許多電商選擇以塑膠泡泡紙作為物流運送中的緩衝包材,然而這些廢棄塑膠卻難以被回收。NextPack 明日事業創辦人李庚霖(Keng)注意到此現況,決定將家族研發的蜂巢紙發揚光大,鼓勵企業及大眾以蜂巢紙取代一般的塑膠泡泡紙,落實環保目標。
941

不只禹英禑愛鯨魚,台東老師打造自然書房愛海洋

2022-09-01 09:35:22
葉建成在自己的家鄉臺東創立了國內少數以自然與科普為主題的獨立書店—鯨魚老師的自然書房,透過店內選書及開設以自然為主題的課程、講座,例如以動物頭骨模型作為形態學的教材等,期盼能在疫情趨緩後,透過書店向外推廣自然、科普書籍的閱讀、認識鯨豚物種等海洋教育及提升各界對鯨豚保育等生態問題的重視。
358

毛孩的彩虹天堂,讓浪浪也能得到善終

2022-08-31 09:49:04
你曾經碰過浪浪們在路上過世卻不知如何處理嗎?毛孩的彩虹天堂正是專門為浪浪送行的一群人們。他們不僅幫助毛孩領養與協尋,更讓牠們在生命的盡頭能有尊嚴的離去,陪伴毛孩走完最後一哩路。
947

今晚我想來杯魚鱗珍奶!台新創用廢棄魚鱗提煉膠原珍珠

2022-08-22 13:47:29
你吃過魚鱗改製的珍珠粉圓嗎?王睿豐與團隊利用特殊的魚鱗加工技術,將廢棄魚鱗處理成食用性魚鱗,再製為膠原蛋白粉,並將處理過程中產生的魚鱗殘渣改造為健康天然的膠原珍珠,後創立合創生物資源有限公司製造與推廣。
2000

城市養蜂是Bee要的!還給獨居蜂「居住正義」

2022-08-11 08:22:13
通常提到「蜂」,大家腦中浮現第一個畫面往往是電影中大批自衛中的蜂群,或者是卡通中正在辛勤製作蜂蜜的蜜蜂。然而大家有所不知的是,以上這些畫面中出現的蜂類都只占了約蜂類群體的百分之十五。占峰類族群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獨居蜂類在生態中扮演為植物授粉的重要角色,然而隨著環境棲息地漸漸遭受破壞,城市中的獨居蜂在繁衍上遇到挑戰。城市方舟工作室三位創辦人透過推廣獨居蜂旅館的概念,讓城市的獨居蜂在一個個設計過的小木屋中有棲息的旅宿。
675

用「貓便」種菜!-拼圖喵帶著浪浪自給自足

2022-07-15 11:34:00
拼圖喵,從原本的貓旅館,再到現在的貓咪中途之家,創辦人陳人祥將廢棄幼稚園打造成人貓友善空間,更研發「貓便當菜」讓貓咪自給自足。這裡不僅是浪貓的庇護所,也作為參訪教育的教室,透過實際體驗改變人們對待動物的方式;更結合其經營的社會企業「養貓人家」,讓有意願購買寵物用品的民眾,能夠提前感受產品使用狀況。
424

明日餐桌讓醜食變佳餚 「終結浪費與廢棄物共生」

2020-01-16 11:48:43
菜市場每天賣剩下的蔬果非常的多,這些蔬果都到哪裡去了?原名為七喜廚房的明日餐桌創辦人楊七喜,開了一間剩食餐廳,將剩餘蔬果重新變成一道道美味的佳餚,呈現在餐桌上,供民眾享用。
11104

風災過後...小林村談的不只「創生」 更是「重生」

2020-01-03 12:27:14
「只要文化還在,小林村就永遠不會消失。」八八風災摧毀了山上的小林部落,倖存的村民搬遷至平地的永久屋社區,小林人著手復興育腎蕨、雞角刺等傳統植物、古謠傳唱等傳統工藝的重建,希望打造一個擁有傳統文化的植物生態園。這十年來,他們致力於在永久屋社區中,「種」出一個新的小林村。
2014

「退役」籃球轉生 從球場轉運轉到時尚圈

2020-01-02 15:05:57
你可曾想過,那些你曾經在校園內使用的籃球最後都到哪裡去了嗎?它們大多都被送往焚化廠進行焚化處理,產生許多污染。Vitrop Designs 共森設計團隊發起「DOUBLE_DRIBBLE // 二次_運球」計畫,主動回收學校內被判定廢棄的籃球,希望讓這些籃球能再次被利用,變為環保產品,例如小錢包、鑰匙圈等等;同時也希望能以他們的設計,促進社會個人的環保意識。
992

誠美社企藝術平台 讓原住民藝術被看見

2020-01-01 13:00:00
原住民的手作藝術品沒辦法被人看見?原住民的藝術作品沒有辦法被高價收藏?誠美社會企業於二〇一六年協助成立台北原住民當代藝術中心,透過這個平台,原住民藝術家可以將自己的畫作、雕刻等當代藝術品,放至畫廊甚至藝術展覽中展出,像是誠美社會企業曾在台北一〇一大樓外面展示的原住民雕刻小山豬,就以一百五十萬的價格賣出,不僅讓原住民藝術品被更多廠家看到,更提高不少價值。
1583

「培根市集」不拚賺錢 「培養草根力 」才是重點

2019-12-25 11:29:44
台灣社區實踐協會是萬華的在地服務組織,社工在服務時發現,許多居民擁有就業能力卻無處發揮。於是他們與其他服務組織合作,以「培力」(培養居民工作能力)及「草根」(關注在地議題及故事)兩項概念,創立「培根市集」,讓居民練習販賣商品,並讓組織在與居民的互動中,建立彼此的溝通橋梁。
1185

你的美麗吃素嗎?姊妹打造「零犧牲」時尚

2019-12-20 15:43:41
製作鱷魚包、貂皮大衣時,工廠人員經常在動物還有生命意識的情況下,強行褪去動物外皮,過程中更伴隨著動物淒厲的叫聲。難道追求時尚的同時,必定要犧牲生命嗎?李宜瑾、李宜珊兩姊妹創辦VOOME,利用素食皮革(Vegan Leather)產製可重覆清洗的包包、飾品等,一方面落實動物友善,二方面延長商品使用年限,減少資源浪費。
3022

書海中見海 地方「見書店」飄出書香海味

2019-12-19 18:09:39
「台灣人對於自己腳下這塊土地,還有周遭的海洋都不夠認識」,店長陳顥樺說。見書店坐落於基隆港邊,在以水藍色為設計主題的店內,以台灣的海洋意象、本土歷史文化為主題出發,期盼能有更多人對自己的國家有更深層的認識。
545

身體不便但表演不混 他們是舞台上的「混障綜藝團」

2019-12-17 14:55:37
「混障綜藝團」是一群身障者用表演來證明自己努力的經典之作,透過表演和演講,傳遞另一種生命教育。在團長劉銘的策劃下,讓各種障別的人們舞動起來,成為台灣數一數二的表演團體,每年演出逾百場。
2678

老玩客團隊推「長輩版TED」 爺奶變身大演講家

2019-12-03 15:00:00
運用科技網路進行互動,是許多年輕人生活中的一部份,但對長者而言,卻可能相當遙遠。清華大學的老玩客團隊,透過智慧型手機以及TED演講技巧等課程,讓長者學習科技,並運用在日常生活當中。除使用Line、FB等軟體聯繫彼此外,演講課程也幫助他們整理自己的故事,並勇於站上舞台發表演說。而這些課程,也讓長者們懂得使用科技進行社交與互動。
671

環保天燈 讓升空的不再是垃圾

2019-05-17 16:20:55
放天燈,一直都是台灣很重要的傳統文化,但伴隨而來的環保問題,也日益加劇。據台北市消防局統計,平溪每一個月就有三萬個天燈升空,平溪清潔隊則統計了二〇一六年的平溪天燈節,三場放天燈活動的總垃圾量高達十七噸。
4419

文青雜貨店 用無包裝愛地球

2019-05-15 17:36:58
新北市三重區一家特別的雜貨商店,省去過多包裝、塑膠袋及塑膠容器,減少垃圾的製造量,並將食材最初的樣貌呈現給消費者,鼓勵大家吃多少買多少,避免囤積浪費,翻轉消費者對商店的印象,帶領社區走向環保愛地球的風氣。
1728

活出不老夢想 翻轉長者生命態度

2019-04-17 08:35:34
有群人一早便在灑掃庭除、整理及布置餐廳空間,在廚房裡手腳俐落的準備食材,在紀念品商店裡擺設及清點商品,這些在忙著工作但充滿活力與朝氣的人,都是在「不老夢想125號」工作的銀髮者。臺灣步入高齡化社會後,民眾雖然逐漸重視老年失能人口的照顧,卻往往忽略健康老年人的生活方式與態度,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成立不老夢想125號,希望民眾看見健康長者們的活力與生命力。
961

一舞成青春 六克拉舞團顛覆老人老世界

2019-04-16 11:33:06
穿上寫著Hip Hop的球衣、跳著嘻哈旋律的街舞,這是由一群平均年齡72歲的長者組成的「六克拉舞團」。儘管有人受傷、有人被診斷出骨質疏鬆,這群長者仍不受年齡和身體的限制,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這次,他們更踏上台北小巨蛋,使勁舞出如六克拉鑽石般閃耀的青春活力。
260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