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群 │ 生命力新聞

生命力新聞
生命力新聞創刊於1997年,是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的教學實驗媒體,致力於報導社會創新故事,也就是用新觀念、新策略、新組織、新科技來解決社會問題的實踐範例。-
發熱、除臭、驅蚊!咖啡渣也能做成「蚊香」
2023-05-26 09:30:03原本在大陸做研發工作的張智閔,於2018年回到家鄉彰化開始咖啡農生活。他看到了咖啡業對環境造成的多種污染,又發現了咖啡渣發熱、驅蚊的功效,決定從咖啡渣著手研發產品,製作出咖啡渣蚊香,走上了循環經濟的道路。69 -
園藝、木工、烘焙-「日光之家」幫助更生人學習一技之長與社會接軌
2023-04-02 00:00:43「日光之家的門永遠為他們(更生人)打開,想要都可以隨時回來,只要不繼續犯罪就好。」陳健榮牧師所建立的日光之家,透過陪伴、品德教育與職業訓練,幫助對於未來感到迷茫的更生人夥伴們,協助他們學習一技之長、完成學歷,讓他們能在社會上找到自己的未來方向,成為更生夥伴們的「家」,帶領他們迎向嶄新的未來。167 -
「人面獅身岩、鱷魚岩淚」都在這!基隆青年開創和平島公園「永續旅遊島」
2023-02-23 09:30:15位在基隆港北端的陸連島「基隆和平島」,長年受到風雨侵蝕,形成了鳥語花香的天然美景。2018年,一群來自環境教育、觀光旅遊、海洋產學教育領域的青年人進駐,齊心將和平島改造成國際旅遊島,組成團隊「和平島公園」,希望能將這塊小島上的美麗事物好好被記載、傳承下去,成為永續旅遊島,讓前來光顧的人們認識基隆。1734 -
號召居民美化河畔 傅玲玉打造汐止綠色廊道!
2023-02-15 09:30:55禮門里綠色廊道,是基隆河畔藍色橋樑旁的後花園人行道,由汐止區中正社區發展協會前理事長傅玲玉進行社區營造工作,將曾被水災破壞的綠地,由居民美化整理成親水小鎮,平時能夠在河岸漫步騎車,改善當地居民的生活品質,因為整治效果受益當地居民,所以地主也並未收回地權。4108 -
用廢棄木材製作環保衝浪板-南非青年用衝浪板傳遞浪人精神
2023-02-02 09:30:10「很多人熱愛衝浪,因為它充滿了驚喜。」近年來環保概念盛行,連衝浪板也開始與環保結合。來自南非的Neil,與同樣喜愛衝浪的朋友一起,在頭城梗枋成立木作衝浪板工作室Mu Surf,以老屋拆遷和傢俱工廠的廢棄木材作為材料,將一般廢棄衝浪板回收,經由打磨拼接木頭,讓浪人愛護海洋永續行動從腳下的衝浪板開始。249 -
進擊的書店/城鄉潮間帶不僅提供書籍還把書店帶進社區
2023-01-08 09:00:12城鄉潮間帶書店為一家「非典型書店」,不同於一般獨立書店,除了有特殊社會議題及種類相關書籍,還有一整牆的宜蘭當地方文史與都市計畫資料庫。城鄉潮間帶前身為「臺大城鄉基金會宜蘭分會」的工作室,選書以空間、環境及社區營造為主;再加上店長張沛榛個人關心的性別、海洋及香港等議題,從工作室到書店至今已在宜蘭扎根25年。城鄉潮間帶從事多年的社區培力輔導工作,像是不定期到社區擺設書攤,或是與社區長輩交流討論他們感興趣的書籍主題,因此與在地社區有著強大的緊密程度。近年來他們透過「進擊的書店」企劃,希望把書店帶進社區。1048 -
一起「回到過去」-Hans用復古玩具補齊童年記憶
2022-11-04 09:40:28Chicaca store老闆Hans將復古玩物定義為「過往的美好回憶」,長大後在信義路巷弄裡開設了復古玩具店鋪,陳列許多兒時珍藏,像是1980年代麥當勞兒童餐玩具流行的雞塊寶寶,以及著名漫畫忍者龜等等。在這一波名為 「回到過去」的復古浪潮中,Hans不僅引進更多系列產品,也結合自身插畫興趣,推出復古風的「新創」小物,打造跨世代的玩具天堂。318 -
「絕育」才是源頭!浪途通報平台讓浪浪們不再複製流浪
2022-10-04 09:33:37你曾經有碰過需要救援的浪浪卻不知道該向誰通報,或是救援後不知道該如何送養的情況嗎?「浪途」的兩位創辦人Shawn和Deson建立了專屬浪浪的通報平台,讓民眾能夠透過平台進行流浪救援、遺失協尋及動物認養的案件通報,作為統一發佈源頭,使民眾能夠找到適合的人進行救援。341 -
【植物解憂】園藝治療師 用植物刺激人體五感、放鬆身心!
2022-09-22 09:33:15園藝治療師張博然,利用植物和園藝活動幫助個案改善情緒及活動力,針對不同族群,她會設計不同的課程,其中有腦性麻痺的病友,透過園藝活動,讓無力的手成功拿起剪刀,也有失智症患者,透過艾草植物的連結,重拾回憶。園藝治療提供病友在正統醫療之外,有不同的輔助療法能夠選擇。1314 -
網購也能替地球減碳?換用「蜂巢紙」取代泡泡紙
2022-09-16 09:33:08現今電商產業蓬勃發展,許多電商選擇以塑膠泡泡紙作為物流運送中的緩衝包材,然而這些廢棄塑膠卻難以被回收。NextPack 明日事業創辦人李庚霖(Keng)注意到此現況,決定將家族研發的蜂巢紙發揚光大,鼓勵企業及大眾以蜂巢紙取代一般的塑膠泡泡紙,落實環保目標。720 -
不只禹英禑愛鯨魚,台東老師打造自然書房愛海洋
2022-09-01 09:35:22葉建成在自己的家鄉臺東創立了國內少數以自然與科普為主題的獨立書店—鯨魚老師的自然書房,透過店內選書及開設以自然為主題的課程、講座,例如以動物頭骨模型作為形態學的教材等,期盼能在疫情趨緩後,透過書店向外推廣自然、科普書籍的閱讀、認識鯨豚物種等海洋教育及提升各界對鯨豚保育等生態問題的重視。295 -
毛孩的彩虹天堂,讓浪浪也能得到善終
2022-08-31 09:49:04你曾經碰過浪浪們在路上過世卻不知如何處理嗎?毛孩的彩虹天堂正是專門為浪浪送行的一群人們。他們不僅幫助毛孩領養與協尋,更讓牠們在生命的盡頭能有尊嚴的離去,陪伴毛孩走完最後一哩路。727 -
今晚我想來杯魚鱗珍奶!台新創用廢棄魚鱗提煉膠原珍珠
2022-08-22 13:47:29你吃過魚鱗改製的珍珠粉圓嗎?王睿豐與團隊利用特殊的魚鱗加工技術,將廢棄魚鱗處理成食用性魚鱗,再製為膠原蛋白粉,並將處理過程中產生的魚鱗殘渣改造為健康天然的膠原珍珠,後創立合創生物資源有限公司製造與推廣。1878 -
城市養蜂是Bee要的!還給獨居蜂「居住正義」
2022-08-11 08:22:13通常提到「蜂」,大家腦中浮現第一個畫面往往是電影中大批自衛中的蜂群,或者是卡通中正在辛勤製作蜂蜜的蜜蜂。然而大家有所不知的是,以上這些畫面中出現的蜂類都只占了約蜂類群體的百分之十五。占峰類族群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獨居蜂類在生態中扮演為植物授粉的重要角色,然而隨著環境棲息地漸漸遭受破壞,城市中的獨居蜂在繁衍上遇到挑戰。城市方舟工作室三位創辦人透過推廣獨居蜂旅館的概念,讓城市的獨居蜂在一個個設計過的小木屋中有棲息的旅宿。415 -
用「貓便」種菜!-拼圖喵帶著浪浪自給自足
2022-07-15 11:34:00拼圖喵,從原本的貓旅館,再到現在的貓咪中途之家,創辦人陳人祥將廢棄幼稚園打造成人貓友善空間,更研發「貓便當菜」讓貓咪自給自足。這裡不僅是浪貓的庇護所,也作為參訪教育的教室,透過實際體驗改變人們對待動物的方式;更結合其經營的社會企業「養貓人家」,讓有意願購買寵物用品的民眾,能夠提前感受產品使用狀況。373 -
明日餐桌讓醜食變佳餚 「終結浪費與廢棄物共生」
2020-01-16 11:48:43菜市場每天賣剩下的蔬果非常的多,這些蔬果都到哪裡去了?原名為七喜廚房的明日餐桌創辦人楊七喜,開了一間剩食餐廳,將剩餘蔬果重新變成一道道美味的佳餚,呈現在餐桌上,供民眾享用。10601 -
風災過後...小林村談的不只「創生」 更是「重生」
2020-01-03 12:27:14「只要文化還在,小林村就永遠不會消失。」八八風災摧毀了山上的小林部落,倖存的村民搬遷至平地的永久屋社區,小林人著手復興育腎蕨、雞角刺等傳統植物、古謠傳唱等傳統工藝的重建,希望打造一個擁有傳統文化的植物生態園。這十年來,他們致力於在永久屋社區中,「種」出一個新的小林村。1678 -
「退役」籃球轉生 從球場轉運轉到時尚圈
2020-01-02 15:05:57你可曾想過,那些你曾經在校園內使用的籃球最後都到哪裡去了嗎?它們大多都被送往焚化廠進行焚化處理,產生許多污染。Vitrop Designs 共森設計團隊發起「DOUBLE_DRIBBLE // 二次_運球」計畫,主動回收學校內被判定廢棄的籃球,希望讓這些籃球能再次被利用,變為環保產品,例如小錢包、鑰匙圈等等;同時也希望能以他們的設計,促進社會個人的環保意識。984 -
誠美社企藝術平台 讓原住民藝術被看見
2020-01-01 13:00:00原住民的手作藝術品沒辦法被人看見?原住民的藝術作品沒有辦法被高價收藏?誠美社會企業於二〇一六年協助成立台北原住民當代藝術中心,透過這個平台,原住民藝術家可以將自己的畫作、雕刻等當代藝術品,放至畫廊甚至藝術展覽中展出,像是誠美社會企業曾在台北一〇一大樓外面展示的原住民雕刻小山豬,就以一百五十萬的價格賣出,不僅讓原住民藝術品被更多廠家看到,更提高不少價值。1520 -
「培根市集」不拚賺錢 「培養草根力 」才是重點
2019-12-25 11:29:44台灣社區實踐協會是萬華的在地服務組織,社工在服務時發現,許多居民擁有就業能力卻無處發揮。於是他們與其他服務組織合作,以「培力」(培養居民工作能力)及「草根」(關注在地議題及故事)兩項概念,創立「培根市集」,讓居民練習販賣商品,並讓組織在與居民的互動中,建立彼此的溝通橋梁。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