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熱情的事 每個行業都能成為世界第一

2018/07/13 洪欣慈

想想看,如果今天要你講出50種職業選擇,你講得出來嗎?

台灣社會長期以來面臨「職業想像狹隘」困境。40年前問學生們未來想做什麼,醫師、老師、律師「三師」是常見回答;再過幾年,科技業興起,工程師成為熱門職業選擇;到了網路發達、文創產業興起的現在,YouTuber、設計師、電競選手,是孩子們口中對未來的想像。

但不變的是,無論哪個年代,永遠有所謂的「主流職業」,偶有不同的答案,往往被家長、老師一句「那個沒前途啦」打消。

0
《職人》總編趙浩宏認為各行各業都可能有挫折,但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才能把挫折轉為成功。圖/趙浩宏提供

3年前,趙浩宏與一群夥伴共同創辦了職人》雜誌,書寫台灣各行各業職人故事,透過將雜誌發送至全台各國中及高中職、請職人到校分享等方式,為學生打開生命視野。《職人》訪問超過400位職人,在他們的網站逛一圈,會找到許多想都沒想過的工作。

趙浩宏自己也曾繞了許多路,才走回真正適合自己的道路,今年29歲的他過生日不再對蠟燭許願,「做自己有熱情的事,真的不用許願了。」走過蜿蜒路的他想對每個家長、老師,和正在思考未來的孩子說:「生命有很多選擇,各行各業都可能有挫折,但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才能把挫折轉為成功。」

走錯路念到憂鬱症

每場演講,趙浩宏在台上總能堅定、有自信地談《職人》的理念和願景,鼓勵大家打開對職業的想像、選擇適合自己的道路。但其實他自己就是「選錯科系」的血淋淋例子,因為不適合,大學期間曾唸到憂鬱症,苦撐6年最後毅然決然放棄畢業證書。

趙浩宏大學讀的是統計系、研究所改讀社會福利所,轉了一個大彎。在高中要升大學時,趙浩宏就想考社工系,但在他升學的那個年代,社工還沒有那麼被大家認識,家人的刻板印象認為社工是志工、是女生做的行業,希望他考大家認為較「有前途」的商學院。

不適合的路終究走得辛苦。微積分等商院課程趙浩宏不喜歡也不擅長,念得很痛苦,一度罹患憂鬱症,需要去心理諮商,但學校老師只當他是不認真。所幸家人在這過程中慢慢改觀,趙浩宏念了6年後選擇肄業,家人不再阻止,研究所終於能回到他一直有興趣的社福領域。

0
在採訪過許多職人後,趙浩宏和他們都成為了好朋友。圖/趙浩宏提供

雖然自己走過來了,但趙浩宏總在想,有多少像他一樣的人,在過程中跨不過一道道挫折的門檻,現在仍舊在各種不同的工作間流浪?又有多少人乾脆放棄,對工作不抱任何熱情與期待?

「每次延後選擇,都是風險」,所以趙浩宏選擇從國中、高中職著手,讓孩子的未來選擇能及早準確,而不是得用時間來刪選項。

台灣人對職業的想像很危險

大學時對統計系沒興趣,趙浩宏開始「向外」發展,大三開始參與許多原民運動,關心三峽「都市原住民」三鶯部落、隆恩埔部落。在和部落媽媽們聊天的過程中,他發現她們對孩子的未來想像很單一,「就是一定要念大學,最好是企管和經濟。」

這些部落父母多數沒有大學學歷,但有部落爸爸做板模工作,靠他一個人的薪水能養活7個孩子,技術好的他常跑全台接生意,薪資、專業度可能比許多行業都好,卻對自己的工作沒有自信、看衰自己的行業,即使薪水不低,他依舊希望孩子有張大學文憑,不要和他一樣。

「台灣人對於職業的想像,是危險的。」趙浩宏接觸過超過500個學生,很少孩子知道自己要做什麼,通常是選主流行業,或是只選特定學校。成績較好的,就會以知名科系為目標;在校成績較差的,就選擇熱門的高職,例如電子科、餐飲科,最後還是與大學畢業生一樣湧入同樣行業。

0
《職人》總編趙浩宏自己也曾繞了許多路,才走回真正適合自己的道路。圖/趙浩宏提供

但行業往往盛極必衰,當供過於求時,熱門科系就會退燒,隨之而起另一個新興熱門領域,所有人又再一頭往這方向鑽。

趙浩宏認為,問題點在於台灣的學生、甚至家長與老師,認識的職業選擇都太少,對不熟悉的職業抱持窮、沒前途等刻板印象,要先讓孩子知道夠多的選擇,才有機會找到對的道路。

要怎麼讓孩子知道?趙浩宏想到的方式是創辦一本雜誌,採訪各行各業的年輕成功案例,從他們故事開始翻轉社會對技職的刻板印象,以及讓大家知道,這些擁有純熟專業的職人們,如何撐起我們生活的社會。

《職人》採訪過的行業數不清,有製作漁網的師傅、台灣最後的竹簾工廠、海生館飼養小白鯨的專業飼育員、製作軟膠玩具出頭天的達人,還有在國際闖出一片天的技職國手等,一個個故事被印成雜誌送往各地學校。

在推廣過程中,趙浩宏特別注重偏鄉地區,因偏鄉地區輔導人力相較都市學校少了許多,學生接受到的資訊量也比不上都市小孩,更需要這樣的資源。

喜歡廟會的孩子 有哪些可能?

趙浩宏曾聽過老師分享一個個案,這個孩子對什麼都沒興趣、不喜歡,獨獨喜歡廟會,老師很擔心與困惑,不知道孩子未來除了跳八家將,還能有什麼可能性。

0
金曲製作人來到無界塾,和熱愛音樂的孩子介紹音樂製作與自己的生命故事。圖/趙浩宏提供

但聽在趙浩宏耳中,這個孩子的選擇性多得很,「廟會裡有的東西可多了!」彰化鹿港有一條「神像專業街」,整條街都是做神像的店鋪;除了雕刻神像本身,製作神像「搭乘」的轎子,也可以是一門專業。

趙浩宏知道,要先替教師打開眼界,第一線教育工作者才能協助孩子打開職涯想像。因此除了傳遞故事,《職人》也在各地學校展開教師培力,或邀請職人實際到校演講、參與實驗學校「無界塾」,讓職人與孩子面對面分享生命。

0
足球國手來到無界塾,在世足賽風潮上,為學童介紹台灣的足球員。圖/趙浩宏提供

但以媒體形式來做社會企業,很現實的是成本考量。《職人》過去靠支持技職、認同雜誌精神的讀者,以及公司其他業務支撐,還是太過吃力。為了永續,雜誌在2017年從紙本轉為網路,成本僅有原本的十分之一,報導也能更即時、彈性,但需更主動的與學校互動,讓學校繼續將《職人》的內容傳遞給學生。

停止傷害職業的尊嚴

趙浩宏採訪過這麼多職人,這些技職出身的孩子在專業領域都有一片天,但令他心痛的是他們的自我認知還是被社會價值觀影響。他曾在一場演講上分享,有400多個孩子在採訪一開頭就說「我就不會念書、我是壞孩子」,這些在國際拿金牌、代表台灣出國比賽的孩子,卻替自己貼上了一個負面標籤,「太荒謬了。」

還有一位成績很好的女學生,想當船長、念航運,跟爸媽說了之後立刻被否決,「妳瘋了嗎?女生怎麼可以做這種工作?我們養妳養好好,幹嘛去學開船?船上都是男生……」向老師詢問可否參加技藝班,老師說,只有全校倒數200名的孩子才能參加技藝班。女學生哭了,因為她看到教育如何在體制裡赤裸裸的歧視職業與孩子。

0
汽車板金學生正專注於國際技能競賽。圖/趙浩宏提供

「家長、老師為了阻止孩子的選擇,傷害的話無時無刻都在發生。」趙浩宏說,《職人》要說服這些「大人」,就要找到在傳統被認為「沒出息」行業裡成功的案例,證明成功不會只來自熱門科系、主流職業。

不過趙浩宏也提醒,不抹煞孩子的目標,不等於一昧支持小孩的想法,有時候孩子的想法建立來自於主流價值,舉例來說,很多孩子愛打電玩、想當電競選手,但細細觀察,就會發現不是每個孩子都真的喜歡打電動,而是他身邊沒有其他好玩和有趣的事。

家長、教師長久累積的印象或許很難一下打破,但趙浩宏相信,透過不停地說、將家長與老師同溫層遇不到的職人帶到他們眼前,就是改變的開端。只有先認識「選擇」、尊重與肯定各行各業的價值,才有機會真正開啟孩子的選擇視野。

0
趙浩宏和葉丙成在雜學校合影。圖/趙浩宏提供

客座總編葉丙成推薦

問年輕學生未來想做什麼,很多人不外乎回答醫師、老師、律師,不然就是看著天空陷入沉思。《職人》是由幾個年輕人創辦,他們想讓台灣學生知道:你的選擇不只有十幾樣,未來有很多選擇。

他們採訪了超過800種以上的職業,很多職業可能你我都不清楚,原來台灣有這一行?原來這一行還可以做到世界第一名!

《職人》用一個個在地職人的故事,讓年輕人知道世界很寬廣,人生有很多選擇,我很佩服他們的做法。


訂閱《倡議+》,投稿成為倡議家
揮別大政府時代,迎接大社會到來,我們都是驅動台灣進步的力量,點下圖訂閱我們

• 我要投稿:http://bit.ly/2wyDWmk

推薦閱讀

打破單一價值 每個職業都很有前途

五味屋的實驗教育 陪伴弱勢孩子在體制內生存

黃雅聖:教育不只課業 要陪他找到生存方式

攜手企業創新教學 讓孩子的遊戲不斷炊

作者文章

家庭不分社經地位高低,都會發生兒虐事件。圖/pixabay

高社經家庭會粉飾 看不見的兒虐事件還很多

2019/01/18
「貧型世界」遊戲在台北車站周邊進行,玩家走訪議題現場。圖/聚樂邦提供

超寫實社會探險 聚樂邦用實境遊戲帶你學議題

2018/12/14
降低青年參政門檻看板議題已經討論多年,但至今仍未能有所突破。圖/報系資料照

別再叫我小屁孩 我18歲我也想投票!

2018/11/22
弱勢兒少現在出現『營養失衡兩頭燒』的情況。圖/pixabay

家扶調查:弱勢兒少不吃午餐多為「省錢」

2018/09/13
《職人》總編趙浩宏認為各行各業都可能有挫折,但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才能把挫折轉為...

做有熱情的事 每個行業都能成為世界第一

2018/07/13
玩具設計師趙譽設計出軟膠玩具「小鯊童」,重新帶動衰退的軟膠玩具產業。圖/《職人》...

找回玩具王國驕傲 他帶「小鯊童」走回國際

2018/07/13

最新文章

黃瀚嶢不僅擅長生態插畫,2022年出版的文學作品《沒口之河》同樣驚艷四方。 圖/...

從繪畫到文學-《沒口之河》黃瀚嶢 走出不一樣的生態研究路

2024/04/19
生態插畫家李政霖曾參與出版《臺灣野鳥手繪圖鑑》,現則醉心鑽研淡水魚生態。 圖/張...

走遍山林和水域,生態插畫家李政霖用畫筆上自然課

2024/04/02
將修復式正義引進校園 透過對話解決人際衝突。 圖/張皓婷攝影

霸凌的另一種解方「修復式正義」-橄欖枝中心林育聖相信對談的力量

2024/03/28
福安國中校長施俞旭透過各式活動,一步步帶領學生們打造友善校園、遠離霸凌。 圖/張...

不說教、打罵也能防制校園霸凌 福安國中校長施俞旭撕「流氓學校」標籤

2024/03/15
兒福聯盟執行長白麗芳投入兒少服務30餘年,她認為處罰不是解決校園霸凌問題的唯一方...

教孩子「沒有一定要喜歡所有人,但接納不同」兒盟白麗芳談霸凌

2024/03/05
由創辦人暨藝術總監汪兆謙領軍的阮劇團,是一群對戲劇充滿熱忱的嘉義返鄉青年組成,自...

從被質疑到本土語言貢獻獎 阮劇團為何用台語翻轉經典?

2024/02/29
Top